麦田麦黑潜叶蝇防治技术
2017-02-02王立霞徐璟琨卫计运
王立霞 徐璟琨 卫计运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小麦创新团队 河北 隆尧 055350)
麦田麦黑潜叶蝇防治技术
王立霞 徐璟琨 卫计运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小麦创新团队 河北 隆尧 055350)
麦黑潜叶蝇是河北省近几年发生为害呈上升趋势的一种虫害,经隆尧县植物保护检疫站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多点系统调查,虫株率达25%~70%,对小麦生产已构成严重威胁。掌握虫害发生为害规律,抓准关键期科学防治,是最大限度控制虫害为害,提高小麦单产的有效途径。
1 形态特征
麦黑潜叶蝇属双翅目,潜叶蝇科,成虫为蝇类,体长2.5~3.0 mm,体色黑色,头部半球形,间额褐色,前端向前显著突出。复眼及触角1~3节黑褐色。前翅膜质透明,前缘密生黑色粗毛,后缘密生淡色细毛,平衡棒的柄为褐色,端部球形白色。幼虫长3~4 mm,乳白色,蛆状。
2 发生规律
1年发生1~2代。以蛹在土中越冬。3月中下旬,雌蝇用粗硬的产卵器刺破返青后的叶片,在麦叶中上部形成一行行类似于“条锈病”的淡褐色针孔状斑点,雌蝇将卵产于麦苗第一、二片叶子端部,卵孵化成幼虫后,潜食叶肉,潜痕呈袋状,使叶片半段干枯,幼虫10 d左右老熟,爬出叶外入土化蛹越冬。
3月下旬成虫产卵,幼虫发生盛期在4月上中旬。4月底幼虫为害结束,老熟幼虫于4月中旬陆续入土化蛹,幼虫为害由底叶开始,4月中旬后,随小麦底叶干枯,为害部位上移至2~4叶。小麦孕穗后个别旗叶被害。叶片被害率无效分蘖重于有效分蘖。
3 为害特点
以幼虫潜食叶肉,形成弯曲窄细潜痕。
4 防治方法
应掌握以成虫防治为主,幼虫防治为辅原则。于3月底4月初,在清晨使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每亩40~60 g,兑水均匀喷雾,杀灭成虫,防其产卵;或4月中旬幼虫盛发期用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倍液或2%齐螨素3 000~4 000倍液喷雾防治。均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