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惠市发挥特色优势着力打造全国知名绿色食品生态城
2017-02-02
德惠市发挥特色优势着力打造全国知名绿色食品生态城
今年年初以来,德惠市把建设全国知名绿色食品生态城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举措和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依托创建“中国食品名城”良好契机,全力打造农畜产品资源新优势,大力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绿色食品生态城建设取得实效。
(一)全面推进区域化布局。一是全力打造北部优质稻米片区。水稻种植面积60万亩、占比80%,品种全部为“小町”,育苗、播种、整地、插秧、植保全部实行机械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已经形成。二是做大做强中部农牧循环片区。吉地嘉禾现代有机农业示范区、吉林德翔牧业有限公司肉鸡现代化养殖场、吉林阔源牧业有限公司“无抗肉”试验项目已基本达产达效,全产业链发展效应明显。三是加快发展南部都市农业片区。以“两村两区两园两企”为重点,集环境优美、功能齐全、体验丰富、绿色安全、文化内涵深厚的“美丽乡村一日游精品线路”建设正式启动。
(二)深入推进产业化经营。一是培育龙头企业。通过引进、培育和整合组建打造一批龙头企业,形成了龙头型经济产业集群。2016年,全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64户,其中国家级9户,省级21户,市级34户。2017年,新申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户,市级9户。二是建设生产基地。围绕“无公害、绿色、有机”的发展方向,高标准建设了专用、优质、稳定的农产品生产基地。2017年,全市调减籽粒玉米7万亩,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种植面积占比达到30%。新建扩建规模养殖小区40个,无公害绿色有机畜牧业经济总量占比达到15%。三是延伸产业链条。坚持推进农业链融合、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提升,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整体水平。目前,德大熟食、佳龙熟食、德翔食品、佰顺稻米实现从农畜原材料到餐桌食品的产业链条延伸,企业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在产业链条延伸中得到增强。
(三)持续推进生态化建设。一是实施“一控”行动。推行适应性种植,发展高效雨养农业,变被动抗旱为主动避旱。推广高产耐密玉米品种,实现增产节水和增效节水,2017年高产耐密品种种植面积达到171.2万亩,占比75%。二是实施“两减”行动。在减肥上,通过测土配方施肥、优化肥料品种、改进施肥方式的综合途径,化肥施用减量化率达到2%。在减药上,通过实施性诱剂防治水稻二化螟4万亩、航化作业防治稻瘟病60万亩、生物防治玉米螟230万亩等统防统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农药减化率达到1%。三是实施“一利用”行动。依托泉德纸业、国能发电等,全市建设秸秆回收打捆示范点100处,农作物秸秆“五化”利用水平达到75%。支持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开展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当季地膜回收利用率接近80%。
(四)强力推进品牌化运作。一是积极培育品牌。健全县、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监管网络,强化生产、运输、贮藏环节监控和产品检测,实施产地准出制度和产品可追溯制度,实现绿色有机农产品质量监管全程化。二是努力创建品牌。全力打造“德惠小町米”区域公共品牌。近日,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已正式命名德惠市为“中国优质小町米之乡”,国家工商总局已受理“德惠小町”集体商标注册申请。目前,全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5个,中国名牌产品8个;吉林省著名商标16个,吉林省名牌产品10个。三是主动推介品牌。积极组团参加天津、上海、杭州、武汉等地的粮洽会、展销会、推介会,推介大米,使大米站稳了云、贵、川、闽、浙、沪的市场,松江佰顺米业每年还向韩国和哈萨克斯坦出口大米2万吨。
(五)加快推进新业态发展。一是全力促进三产融合。吉林德翔牧业有限公司把粮食种植物流、饲料生产、肉鸡放养屠宰加工销售等融为一体,建立全产业链生产模式,形成了良性循环、健康发展、不断上升的强劲势头。二是着力深化村社合作。全市296个村全部开展村社合作,预计年增加村级收入2100多万元。三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全市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已发展到近千家,年交易额达到2600多万元。朝阳乡绿色有机水稻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去年在长春市区挂牌成立,与全乡1120户农户签订订单,每户增收4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