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旱育秧技术
2017-02-02丁旗
丁旗
(肇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黑龙江大庆166500)
水稻旱育秧技术
丁旗
(肇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黑龙江大庆166500)
水稻旱育秧技术具有省水、省工、省种、增产的优势,并且秧苗健壮、根系发达、返青期短,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主要增产原因是充分利用旱育秧起势快,分蘖早的优势,促进低位分蘖,使水稻的有效穗增加,形成大穗增加产量。
苗床选择;配肥;调酸;播种;管理
1 秧床选择
选背风、向阳、地下水位低、通气透水性好、水源足且排水方便的田地,北方以稻田做秧床,南方以菜园土为佳。每亩大田需要的秧床面积,因秧龄和品种的不同而异。在相同播种量条件下,杂交稻所需秧床面积应大于常规稻所需秧床面积。一般小苗移栽的苗床大田比为1∶40~1∶50;中苗移栽的苗床大田比为1∶25~1∶40;大苗移栽的苗床大田比为1∶15~1∶25,若以小苗移栽需要留足15平方米、中苗移栽25平方米的净秧床面积。
2 秧床培肥
旱育秧秧床培肥分为冬前培肥和春季培肥。冬前培肥一般在10~12月进行。可按每平方米3~5公斤碎秸秆,2~3公斤家畜粪或优质粪水10公斤,0.2~0.25公斤过磷酸钙,分2~3次施入,采用施肥——耕地——施肥——耕地——施肥——耕地的方式,使秸秆、农家肥、化肥、土壤充分混合均匀,再浇足水分或加盖地膜、稻草等以加速有机质腐烂。春季培肥一般在开春或整地时进行。以施用腐熟地有机肥为主,补充冬前培肥中秸秆用量的不足。
3 秧床调酸
床土pH值达4.5~5.5时最利于秧苗营养吸收,同时也能抑制立枯病原菌,有利于秧苗生长。我国北方大部分土壤pH偏高,秧床必须进行调酸;南方大部分土壤偏酸,若土壤在pH值为6以下可不进行调酸,但若土壤pH偏高或早稻育秧应进行调酸。床土调酸的方法很多,有施用硫磺粉、稀硫酸、糠醛酸、过磷酸钙等,选用哪种方法和具体用量应根据各地情况而定。水稻壮秧剂是近几年发展的一种集消毒剂、调酸剂、营养剂、化控剂、除草剂于一体的新型育秧制剂,已大面积应用于旱床育秧。水稻壮秧剂的具体用量和使用方法可参见产品使用说明,一般每平方米秧床用壮秧剂0.1~0.15公斤。
4 整地作床
结合整地作床,在播种前15~20天每平方米施硫酸铵120克或尿素60克、过磷酸钙150克、氯化钾30克,施于0~0.15米的床土中,充分拌匀。一般秧床长15~20米,宽l.2~l.5米,床间距0.4米,沟深0.2~0.3米。
5 催芽播种
种子浸种前要晒种,用强氯精对水1000倍液消毒48小时。消毒后种子用清水洗净,即浸种催芽,破胸露白即可播种。早稻3.5叶左右的小苗,常规稻每平方米播种量150~200克,杂交稻为100~125克。播种前秧床要灌透水,播种要均匀。播种后用平板轻压种子入土,盖一层0.5~1.0厘米的过筛干细土,以不露芽谷为宜,盖土后喷水湿透。播种盖土后,用12%丁草胺和10%的恶草灵混配的丁·恶合剂喷洒,用量为每平方米150毫升,对水60公斤,可结合上述喷水步骤进行。
6 秧苗期管理
6.1 盖膜保温
早稻秧田播种后要盖膜保温,防止烂种烂秧。播种至出苗期,以保温保湿为主,若膜内温度超过35℃,应及时通风降温,一般不浇水。若表土干燥发白,可补浇少量水。播后5~7天内,若长期低温、阴雨,膜内空气污浊,需在中午打开膜的两头换气几分钟。出苗至1叶1心期,以调温控湿为主。促根下扎,膜内温度控制在25℃左右。若培育大苗移栽,1叶1心期每平方米可用15%多效唑0.1克对水150克均匀喷洒,促矮壮。1叶1心至2叶1心期,逐步通风炼苗,膜内温度控制在20℃左右。没有使用水稻壮秧剂育秧的,此阶段每平方米可用20%甲基立枯灵1克对水0.5公斤喷雾防治立枯病。
6.2 肥水管理
栽插小苗,2叶1心期追施断奶肥一次,若床土培肥工作做得好,可不施断奶肥;栽插中苗,在2叶1心期和移栽前5~6天分别追施一次肥。施肥量为每次每平方米用尿素5~10克(硫酸铵10~20克),对水100倍均匀喷施,并喷清水洗苗。
床土不缺水,不浇水。床土缺水的标准是,秧苗叶片早晚无水珠,床土干燥,或午间叶片打卷。若床土缺水,可在早晨或傍晚浇适当的水,保持床土不干不湿。移栽前一天傍晚,淋透床土,防拔秧断根。若遇连续降雨,应注意排沟水防涝。
6.3 病虫害防治
病害主要抓好立枯病和苗稻瘟的防治,1叶1心时,每平方米用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2.5克对水喷施防治立枯病,遇晴天,敌克松用量减半,喷药后立即喷少量清水防药害,苗稻瘟用三环唑防治。虫害重点防治地下害虫和稻杆潜蝇。苗期发生虫害,应及时用广谱高效杀虫剂防治。
6.4 适时移栽
秧苗长到4叶左右,气温稳定在15℃以上,要抢栽中小苗,并注意带泥移栽,以利早生快发,不能早栽的两季田和高磅田,要施用多效唑控苗。
S511
A
10.14025/j.cnki.jlny.2017.17.006
丁旗,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及土壤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