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化学污染物检测现状与解决途径
2017-02-02徐龙泉贵州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吴映梅贵州医科大学食品安全学院
□ 徐龙泉 贵州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 吴映梅 贵州医科大学食品安全学院
食品化学污染物检测现状与解决途径
□ 徐龙泉 贵州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 吴映梅 贵州医科大学食品安全学院
食品安全隐患是我国民生的大问题,对食品检测过程中发现,其中化学污染物种类多、含量多、安全隐患大、风险等级高,这说明检测工作质量有待提高,检测标准、检测途径都需要科学明确规定。因此,在检测经费投入、能力建设、制度建设和机制完善等方面,专业人员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食品化学污染物检测现状
重金属污染
我国粮食、蔬菜、肉类和乳制品等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必备食品中存在不同程度重金属污染。主要原因是环境污染,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得到有效解决,是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大难题。
农药残留
农药残留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蔬菜和茶叶等副食品上,随着国家管控力度持续增强,残留在蔬菜和茶叶中的农药已经低于3%的红线标准,说明食品检测力度的持续增强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安全。但是高毒农药仍然屡禁不止。例如甲胺磷、灭线磷、克百威、甲基对硫磷、氯唑磷和甲拌磷等在食品上有不同程度的存在。
真菌霉素污染
真菌霉素问题主要是和种植区域的气候有关,例如在闷热潮湿的南方,花生、水稻等农作物会存在严重的黄曲霉素超标问题。这个问题难以控制,需要针对性研发。
滥用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在规定范围内使用,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但是为追求口感和新鲜度,很多熟食都会不同程度地滥用食品添加剂。油条油饼中的铅含量、饮料中的甜味剂和酸奶中的增稠剂等都属于改善状况不明显但滥用添加剂的情况。
测食品化学污染物的方法
气相色谱法(GC)
在色谱柱中注入惰性气体,受气流速率影响,固体得到分离。分离后的样品在仪器检测后转化显示信号,方便相关人员分析样品。常温条件下,分离物以气体或低沸点化合物存在。由于气体 度很小,容易扩散、运转速度高,分离化合物中更高效、快速。
气相-质谱分析法(GC-MS)
在样品离子质荷比顺利检测的情况下,做好测量分析工作。先使样品离子化,结合离子运动规律,分离离子,得到质谱图。结合质谱图反馈的信息,做被测样品定量、定性分析。为提高检测精度,被测物需要具备较高的纯度。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借助特殊检测器与高压泵分离样品,当样品进入器械后,借助高压泵让流动相溶剂进入色谱柱,实现分离。刘洪河等人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做好食品检测。具体方法是萃取剂由溶水剂充当,然后再处理样品纯化问题,以此为基础做二极管阵列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样品含量有效检测。
液相-质谱分析法(LC-MS)
使用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质谱分析联用法,使用期间整合HPLC法的分离优势,易分离沸点高或者不稳定化合物。另外,它还融入鉴别能力超强的MS特点,测定离子强度与质量,并且分析待测物成分与结构。
食品化学污染物检测提升途径
打击非法添加,规范食品经营
对食品安全检测,尤其是非食用物质的添加检测监督力度不仅要大,更要持续。深入开展食品药品综合整治。关于食品中非法物添加,不仅当是国家和政府的事情,而是看作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主动发现,主动出击,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起自下而上的防范系统。
加强源头治理,做好基础保障
我国在“十二五”开局年专门出台过《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明确规定要坚决关闭停产小型作坊、散落式布局和脏乱差的食品加工企业。针对规划落实是基层工作的重点。
南方地区中农作物中含有大量真菌霉素的问题,应将粮食部门和气象部门等联合起来,一方面建立预警机制,及时监测与控制;另一方面要把已经霉变的粮食销毁,不能变相流入市场。农药违规使用也应该从购买阶段加以控制,销售商应该既要负责卖出,也要负责监管。
探索监管机制,提高监管效率
把食品化学污染物的检测工作前移、下移,从监管职能上处理,针对基层单位人财物均不足问题,积极探索有效的监管模式,能够解决问题马上予以解决,不能够解决的问题联合基层相邻的区域做好资源的整合,通过建立一个高效、综合的执法队伍,争取“好钢用在刀刃上”。
制定检测计划,部门协调合作
我国非常重视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相关部门制定并下发一系列针对食品化学污染物检测的标准与计划。落实到相关部门时,每个单位要实地考察,根据自己所在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检测方案和检测计划,在方案和计划中将工作程序要细致分工,责任到人。如果遇到需要调节工作,主管领导要认真予以协调,在保证资金的足额下拨和技术的有力保障之下,让部门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共享,探索并建立适合的安全风险监测机制,实现食品化学污染物检测的无缝衔接。
结语
当前要想真正实现化学污染物检测达标,需要行政机关和全社会共同努力,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机制配备,予以物资保障,因地制宜,切实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水平,为老百姓打造安全放心的餐桌。
徐龙泉(1987—),男,四川仪陇人,硕士,助理工程师、材料研发工程师。研究方向:烟用材料。
吴映梅(1988—),女,贵州黔西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食品安全与食品检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