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季黄颡鱼烂皮病和出血病的防控措施

2017-02-02

渔业致富指南 2017年17期
关键词:出血病溶氧鱼池

张 君 俞 军

病害防治

春季黄颡鱼烂皮病和出血病的防控措施

张 君 俞 军

开春后,池塘水温逐步回升到10℃以上,黄颡鱼养殖户也逐步开始投喂,但由于经过几个月越冬停食期,鱼池的水质出现倒藻、瘦水、氨氮含量超标、池底溶氧低等情况,致使黄颡鱼不正常吃食、有些养殖户的鱼池还出现死鱼现象,根据笔者前两天的现场诊治情况,主要是应激性出血和烂皮病。现就诊治情况把春季黄颡鱼烂皮病和出血病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总结如下:

1.发生原因

(1)溶氧量低

越冬鱼池水上下层溶氧差距大,底部溶氧低,特别是水深在1.5-2.5m,底部溶氧会更加的低,多数塘由于底部缺氧黄颡鱼体质不易恢复,有害细菌容易滋生,病害发生率高。

(2)水质差

越冬鱼池水质出现老化、倒藻和瘦水,水温比肥水塘低1-2℃,而影响黄颡鱼正常吃食。

(3)免疫力下降

越冬期黄颡鱼由于停食期长,肠道功能退化,肠壁细薄、无韧性,肠绒毛萎缩,消化吸收面积减少,消化吸收能力弱,免疫力低。

(4)有害物质超标

池塘底泥是“病原库”,是“污染源”。经过一个冬天,池塘底部缺氧严重;随着温度回升,底部寄生虫卵、致病细菌大量滋生;底泥厌氧分解大量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由于早春昼夜温差大,池水上下层对流引起泛底,可能导致池塘寄生虫大量孵化;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超标,并且黄颡鱼体质弱,导致寄生虫感染,进而使黄颡鱼出现应激性出血、烂皮等疾病。

2.预防措施

(1)提早投饵

当水温达到10-12℃就开始投喂,做到提早投喂给黄颡鱼留下更长的体质恢复期。投喂开始要保持低的投饵率,缓慢增加投喂量,因为,早春鱼体质尚未恢复,特别是消化机能,投喂过多不但不为鱼体所用,还会对机体造成损伤。

(2)适时注水或换水

在越冬期根据池塘水位、水温、水质等适时加注新水或换水,一般5-7天注水一次,每次注15-20cm;一个月换水一次,每次换去池水的1/2或1/3。

(3)适时增氧

晴天中午,开启增氧机1-2小时,使越冬鱼池上下水体进行部分交换,充分发挥增氧机的搅水作用,增加池底溶氧,并加速池塘物质循环,改良水质,或适时施用增氧剂增氧,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

(4)调节水质

在低温时期,补肥工作不能停,一般20天左右施肥一次,选择晴天的下午施用发酵过的鸡粪或生物肥,坚持少量多次的原则。在施肥前先施用底质改良剂进行池水改善,做到“早改底”、氧化改底,提高底部溶氧,减少底部耗氧有害物质,除去部分虫卵,预防疾病发生。

(5)增加饲料添加剂

在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饲料添加剂可增加黄颡鱼的营养摄取、弥补日粮中营养成分的不足,调整肠道微生物菌群平衡,提高饲料消化吸收率,促进动物消化吸收。同时还能扩张血管,刺激机体造血机能,增加血流量,改善血液循环,增加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总数,加快机体获得营养物质的速度,促进细胞新生,从而增强自身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和饲料利用率。

(通联:442700,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特区大塘沟巷21号401信箱 丹江口市均州水产服务中心 电话:13997802511)

猜你喜欢

出血病溶氧鱼池
草鱼出血病的研究进展及免疫防治
草鱼出血病的综合防治
校园里的鱼池
易捕鲤出血病的防治技术
7月增氧有学问,如何在对虾养殖中后期做好溶氧管理?
我家的绿色环保小院
增氧泵如何合理使用?
鱼池这样挖 养鱼能高产
浅谈制药企业中的发酵工艺优化
鳄鱼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