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水产养殖走出低碳高效之路
2017-02-02
宁夏银川水产养殖走出低碳高效之路
2016年建成5组低碳高效循环流水养殖池,引进斑点叉尾鮰、黄金鲫、松浦镜鲤等10余个名优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养殖。同时,通过手机智能遥控增氧、远程精准投喂、鱼病远程诊断等多项物联网水产养殖技术的应用,年生产各类优质苗种1.2亿尾,取得了良好效益。贺兰县科海渔业科技示范园区是银川近年来探索水产养殖走低碳高效健康发展之路的一个缩影。
目前,银川市已形成了池塘养殖、大水面养殖、立体养殖、生态养殖的新格局,2017年养殖总面积达到21.65万亩,预计全年水产品总产量可达到8.5万t,水产品人均占有量32 kg,居西北地区首位,在满足本区市场供应的同时,产品80%远销周边省区,成为西北最大的商品鱼集散地。
“近年来,鲤鱼、草鱼等大宗水产养殖品种整体价格疲软,为改变养殖困境,增加渔农民收入,该市逐步调减结构性过剩的养殖品种,增加名特优新品种养殖面积。”银川市农牧局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市组织调运名特优水产苗种500万尾,推广泥鳅、鲟鱼、南美白对虾、鲈鱼等品种主养技术5 000×667 m2,其中,南美白对虾设施养殖39万m2,福瑞鲤、中科3号等大宗水产品新品种8万亩,有力地推动了养殖品种结构的调整。
特别是,从2016年开始,银川市引进低碳高效循环水养殖技术,建成循环水养殖场点6个流水槽28组,2017年继续计划建设6个场点38组流水槽。该系统通过模拟自然水体流动环境,使池塘内水体产生循环,水槽内高密度养殖吃食性鱼类,外塘培养水生植物和滤食性鱼类养水,有效减少池塘的排放,符合“低碳、高效、健康”的养殖理念,养殖效果良好。
采访中,记者获悉,银川市今年初和上海海洋大学开展技术合作,采用该校的国家发明专利技术,实现大规模、不同模块的水产、水稻和蔬菜、畜禽以及林业的综合生态利用,形成以水产为主体的“立体复合农业生态系统”,是一种“稳粮、促鱼、生态、提质、增效”的新型养殖模式。目前该市已完成10个场点约5 000×667 m2的基础设施改造,形成“以鱼改碱”、“稻渔共作”(稻鱼、稻鳖、稻虾、稻蟹、稻鳅)、“稻田、池塘养殖生态系统构建”等多种模式,养殖数量翻了一番,效益增加了300%。
(www.bbwfis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