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高产芝麻新品种鄂芝8号的选育
2017-02-02唐雪辉蒋相国陈捍军刘克钊黄大明
唐雪辉 蒋相国 陈捍军 刘克钊 黄大明
(湖北省襄阳市农业科学院,襄阳 441057)
优质高产芝麻新品种鄂芝8号的选育
唐雪辉 蒋相国 陈捍军 刘克钊 黄大明
(湖北省襄阳市农业科学院,襄阳 441057)
鄂芝8号是襄阳市农科院以郑97601作母本、襄芝2号作父本杂交选育出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芝麻品种。2011-2012年参加全国芝麻区域试验,每hm2平均产量1220.4kg,比对照豫芝4号增产7.17%;2013年参加全国芝麻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351.8kg。2014年通过全国芝麻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适宜湖北、河南南部芝麻产区种植。
芝麻;鄂芝8号;选育
鄂芝8号(原编号07-3097)是襄阳市农业科学院以郑97601作母本、襄芝2号作父本杂交选育成的芝麻品种。2014年由全国芝麻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通过,品种鉴定编号:国品鉴芝麻2014001,适宜湖北、河南南部芝麻产区种植。近两年在襄阳、南阳等地大面积示范推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1 亲本来源及选育
对近300份芝麻种质资源进行多年的性状观察、记载、综合评价等,利用性状互补原理,选择郑97601为母本、襄芝2号为父本进行配组杂交。其中母本郑97601为河南省农科院选育的芝麻品种,该品种花期集中,早熟性好,始蒴部位低,蒴果较大,千粒重较高,子粒纯白,但株型偏矮,单株结蒴少,抗病性较差;父本襄芝2号是襄阳市农科院1973年从地方品种“三叶齐”中选择自然变异单株,经单株选择和混合选择培育而成,该品种植株高大,主轴花序长,丰产性较好,耐渍、耐旱、抗病性强,适应范围较广,但在北方夏芝麻产区成熟期偏晚。2004年襄阳市农科院芝麻团队配组杂交,收获F0杂交种子;2005年夏播F1,田间混收,编号05-1018;2006年夏播F2,收获优良单株,编号06-2041;2007年夏播F3,进行5行区株系鉴定,性状趋于稳定,表现出高产、早熟、耐渍、抗病等特点,经过田间评选育成出圃,编号07-3097。2008-2010年参加本院品系比较试验,2011-2012年参加全国(江淮片)芝麻区域试验,2013年参加全国(江淮片)芝麻生产试验。
2 特征特性
2.1品种特征 鄂芝8号属单秆型,每叶腋3花,蒴果4棱;茎秆绿色,成熟时青褐色;叶色绿,叶片中等大小,中下部椭圆形,上部披针形;花白色,中等蒴果,种皮白色,子粒较大。根据2011-2012年全国(江淮片)芝麻区域试验结果:株高166.7cm,始蒴部位56.2cm,空稍尖5.6cm,主茎果轴长度104.9cm,单株蒴数86.0个,每蒴粒数66.4粒,千粒重2.79g,全生育期86.5d。
2.2产量表现 鄂芝8号参加全国(江淮片)2011-2012年芝麻区域试验,2年每667m2平均产81.36kg,比对照豫芝4号增产7.17%,22个点14个点比对照增产,增产点次63.64%,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其中2011年每667m2平均产73.34kg,比对照增产5.02%,达极显著水平,12个试点7个点比对照增产,增产点次58.33%;2012年平均产89.38kg,比对照增产9.00%,达极显著水平,10个试点7个点比对照增产,增产点次70%。2013年参加全国(江淮片)芝麻生产试验,每667m2平均产90.12kg,比对照增产8.87%,居第1位;13个试点9个点增产,增产点次70%。
2.3品质性状 鄂芝8号子粒较大,种皮洁白,外观品质好,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测试中心2年测定:含油量平均为56.33%,高出我国目前芝麻行业高油标准1.33个百分点,蛋白质含量平均为19.76%。
2.4抗性表现 在全国(江淮片)2011-2012年芝麻区域试验中,22个试点茎点枯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7.78%和4.57,枯萎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2.03%和0.83,对照豫芝4号茎点枯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11.98%和7.08,枯萎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2.59%和1.07,鄂芝8号抗茎点枯病和枯萎病,均比对照豫芝4号强。同时通过河南省芝麻中心的2012年病害圃(自然混合病圃和人工混合茎点枯病病圃、枯萎病病圃)鉴定,鄂芝8号高抗枯萎病(HR),抗枯萎病特性稳定,对茎点枯病具有抗性。
3 栽培技术要点
3.1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播期以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播种为宜,最迟不宜超过6月10日。土壤肥力较高田块密度控制在12万~15万株/hm2,土壤肥力中等密度15万~18万株/ hm2。密度为15万~18万株/hm2时较有利个体与群体生长发育,从而使经济性状比较协调,产量结构比较合理,产量较高。
3.2加强田管 播后除草剂封闭除草,防苗期草害;出苗后及时间苗、定苗,防苗荒、草荒;初花期每hm2追施尿素75~105kg,有条件的地方盛花期可喷施硼肥、磷酸二氢钾等防早衰,提高子粒饱满度;生育期间根据病虫害发生时期与状况及时进行防治;及时排涝、防旱。
3.3适时收获 在成熟后10d左右,中下部叶片脱落,下部有2~3个蒴果微裂,中部子粒呈固有种子色泽时,为最佳收获期,收后小捆晒干进行脱粒。
4 应用前景
鄂芝8号在2014年通过全国芝麻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后,在国家芝麻产业技术体系和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项目的支持下,得到了快速的推广应用。2015-2016年鄂芝8号在襄阳市芝麻主产区老河口、枣阳、襄州等地推广规范化种植技术、麦茬免耕技术等1.6万hm2左右,每667m2平均产量为83.2kg;2015年在南漳九集的0.33hm2病虫草渍害绿色防控示范,每667m2产量为119.8kg。鄂芝8号增产潜力巨大,应用前景广阔。
[1] 卫双玲,高桐梅,张海洋,等.优质高产芝麻新品种郑太芝1号的选育[J].河南农业科学,2016,45(12),49-51
[2] 贺建文,高彬,陈捍军,等.芝麻新品种鄂芝4号的选育及应用[J].湖北农业科学,2006,45(3):305-306
[3] 吴鹤敏,张仙美,郑磊,等.芝麻新品种漯芝22号的选育[J].中国种业,2016(9):66-67
2017-03-22)
湖北省农业科创新中心资助项目(2007-620-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