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牧草业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
2017-02-02李如来
李如来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佳木斯154007)
黑龙江省牧草业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
李如来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佳木斯154007)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为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省政府确立了以发展畜牧业为农村经济支柱产业的方针,为全省畜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牧草产业作为畜牧业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在支撑畜牧业健康、高效发展方面作用巨大。本文分析了黑龙江省牧草产业发展的现状,并提出了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促进牧草业健康发展的策略。
牧草产业;现状;发展;策略
1 黑龙江省牧草产业概况
1.1天然草地概况 黑龙江省天然草地占地面积约433万hm2,位于松嫩平原、三江平原与几大山系的交汇处,可刈割饲用草地面积约为149万hm2,草地刈割鲜草平均产量为7273kg/hm2;用于放牧草地面积约为143万hm2,放牧草地鲜草平均产量为4380kg/hm2,其中,刈割、放牧功能兼有的草地面积约为87万hm2,未被利用的草地面积约为54万hm2,草地干草产量约80亿kg/年[1]。松嫩平原草场及三江平原草场,草地面积分别约为186.5万hm2、66.65万hm2;草山草坡面积180万hm2。草地类型多为干草原、草甸草原、草甸、沼泽化草甸和沼泽等。地形以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的江河两岸、湖泊周围和低洼地等为主。土壤主要类型有沼泽土、泥炭土、沼泽化草甸土和白浆土。干草原优势草种为羊草、野古草等,草甸草场优势草种有羊草、针茅、野古草等,沼泽草甸草原优势草种为大叶章、青藏苔草等,沼泽草原优势草种为芦苇、三棱草等[2-3]。
1.2人工草地概况 截至2000年黑龙江省紫花苜蓿种植面积预计达到1.33万hm2,干草产量约为2亿kg,并形成以富锦远方草业、杜蒙泉森草业、肇东绿都饲草等大型草业公司为主的种植、销售一体化产业经营群体[4]。从目前黑龙江省草业的经营情况来看,销售对象遍布国内外,牧草产品供不应求,市场发展潜力巨大,牧草产业呈现井喷式发展。
1.3农作物秸秆概况 黑龙江省每年的农作物秸秆产量约为500亿kg,但农作物秸秆不易保存,容易腐烂变质,目前农作物秸秆的用途受到技术水平的制约,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深度加工,制作其他产品。因此,农作物秸秆主要用于喂养家畜,全省农作物秸秆的年利用量约150亿kg,家畜饲养量为2000万个羊单位。近年来全省70%的草食性家畜是在农区饲养,其中以奶牛和肉牛为主[5-6]。
2 存在的问题
2.1草原“三化”现象严重 目前,黑龙江省天然草原出现“三化”(退化、沙化、盐碱化)问题,主要因素是管理技术落后,加之一些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三化”面积在逐年扩大,已经接近211.88万hm2,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目前,草原“三化”面积已经约占全省天然草原总面积的一半[1,4,7]。伴随草原“三化”问题严重程度的增加,草原的产草量也在持续下滑。据统计单位面积的产草量已不足450kg/hm2,该产量下相对生产水平中属于低产,与此同时,受到草原鼠、虫害影响,牧草品质较从前也较大幅度地降低了。这种牧草产量和品质的双重下滑给全省牧草产业也带来沉重的打击。如果任凭草原“三化”持续发展下去,草原鼠、虫害增加的话,预测到22世纪40年代初黑龙江省天然草场将全部“三化”。因此,天然草地的保护与建设已势在必行[1,8]。
2.2人工草地在草地总面积中所占比重较小 相比较天然草原易受自然因素影响,且管理和维护的难度比较大,人工草地在管理和维护的难度上相对来讲就比较低。人工种植,人为增加草场面积也被认为是解决自然草原“三化”现象的重要措施之一,且收效较为明显[9-10]。但是,全省的人工草地种植面积还很小,占天然草原总面积的比例可谓聊胜于无。例如,佳木斯市现有草原面积为18.6万hm2,其中10.67万hm2划归三江湿地保护区,可利用的草原面积为7.33万hm2,紫花苜蓿人工草地面积仅为0.267万hm2,仅占草原总面积的1.4%;齐齐哈尔市现有草原面积为8.35万hm2,其中人工草地面积为0.343万hm2,仅占草原总面积的4.1%[1]。从上述2个市的人工草地种植面积及所占草原总面积的比例来看,人工草地种植在全省还没有得到大规模推广及应用,人工种植草地在解决自然草原“三化”问题上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3专业化、规模化牧草经营龙头企业相对较少全省仅在齐齐哈尔市昂溪区,绥化市青冈县、安达市,佳木斯市富锦市等地区有少量的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牧草经营企业。而在其他区域,如在“哈大齐”沿线的肇东、安达、大庆和泰康等市县只分布着一些进行羊草捆绑销售的企业,且企业规模有限,其销售模式也是简单的代加工销售,单一的经营模式以及分散化的企业发展模式极易造成某一种产品在短时间内形成销售积压,而其他种类的产品则供不应求的现象,容易在企业间形成恶性竞争。并且,近年来产品中杂草含量较多,品质未能达到规定要求,产品销售量也呈逐年下滑趋势。因此,积极推进企业兼并重组,优化产业链结构,整合优质产业资源,做大做强牧草产业,形成一批专业化、规模化牧草经营龙头企业带领行业健康发展才是当下施政者的首要任务。
2.4牧草良种繁育技术和栽培管理技术不完善近年来响应政府政策,发展草食性畜牧行业,全省牧草种植面积呈逐年上升趋势,同时,为了遏制自然草原“三化”的持续恶化,大力推广人工草地种植,黑龙江省采取了一系列的推广和鼓励措施,确保草原面积不减。但是,全省的优质牧草品种种子生产技术相对滞后,出现优质牧草品种供不应求的现象。此外,全省各地区牧草种子生产企业的良种繁育技术相对落后,种子生产中存在产量低、质量差等问题。加之全省地域广阔,南北气候和土壤差异较大,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牧草种子品种,因此,研究适合于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不同牧草品种的种子生产技术,才能充分发挥牧草品种在特定生态环境条件下的种子生产潜力,继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另外,还需要加强种子培育和生产过程中各技术环节的监管力度,避免出现品种掺杂等现象。
3 发展牧草产业的策略
3.1加大项目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 国家相关部门以及地方各级政府应该对牧草产业的发展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政策和资金层面给予牧草产业足够的支持。地方政府更应该充分借助国家的产业政策,积极制定利于本地区牧草产业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在大力实施项目带动与发展战略的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推动牧草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项目,通过项目投资推动牧草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黑龙江省牧草产业发展潜力是巨大的,但一些地区目前正处于发展瓶颈,当地政府应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在必要的时候应当给予适当的资金扶持,鼓励企业和农户科学种植牧草,积极拓展企业经营路子,探索和创新企业发展模式,尽快将牧草产业做强、做大[11-12]。
3.2扶持和培育龙头企业,实现牧草产业规模化、机械化 企业是产业发展的主体,在产业中起着组织生产、经营、融资、开拓市场等重要作用。一个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产业内龙头企业的带动和模范效应。因此,各级政府更应该加快培育牧草龙头企业,对于产业结构性瓶颈问题给予企业政策和技术上的扶持,尽快树立龙头企业示范效应。另外,在培育行业龙头企业的同时,加快牧草产业结构调整、完善产业链,提升产业层次,提倡和发展牧草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在税收、土地方面为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优惠和资金支持。积极探索牧草产业发展模式,推进牧草经营模式结构性调整,引进先进机械设备,为牧草种植、收获、加工、贮存等各环节进行全程机械化服务。解决牧草销售难等问题,保护农民种草的积极性。促进企业和种植户的互利互惠发展[13-14]。
3.3加强技术支撑,提高牧草产业发展水平 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牧草产业也不例外。从上述分析可知,落后的管理手段及科技投入不足已成为限制黑龙江省牧草产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科技含量,依靠科学技术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力求使产业发展更上新台阶。在具体操作方面,首先,应加强科研攻关力度,加大科技投入,整合科研力量,加快研究新品种、新技术,解决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牧草品种短缺问题;其次,加强良种繁育和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结合农技推广体系推进与改革,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建立较为完善的服务体系;最后,加大退化草原的改良力度,充分利用全省自然环境资源,大力改良退化草原,加大人工种植草原的力度,集中力量解决好草原“三化”问题。
[1] 王兴强.黑龙江省牧草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江西农业,2015(4):93-97
[2] 李红.黑龙江省牧草育种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5(11):68-69
[3] 李镇清.中国东北样带(NECT)植物群落复杂性与多样性研究[J].植物学报,2000,42(9):971-978
[4] 崔国文,陈雅君.黑龙江草原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预测[J].中国草地学报,1999(5):61-63
[5] 胡海彦,付晓峰.黑龙江省畜产品加工业现状分析与对策[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6(7):51-53
[6] 崔国文,徐长江,杨桂林,等.不同改良措施对三江平原天然小叶章草场的改良效果及经济效益分析[J].中国草地学报,2000(5):46-47
[7] Ni J.Forage yield-based carbon storage in grasslands of China[J].Climtic Change,2004,67:237-246
[8] 张智山,刘天明.我国草原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与对策[J].中国草地,2001,23(5):62-67
[9] Ni J.Carbon storage in grasslands of China[J].J Arid Environ,2002,50:205-218
[10] Jin D,Ma J,Ma W,et al.Legumes in chinese natural grasslands:Species,biomass,and distribution[J].Rangel and Ecol Manag,2013,66:648-656
[11] 李向林,沈禹颖,万里强.种植业结构调整和草牧业发展潜力分析及政策建议[J].中国工程科学,2016(1):94-105
[12] 刘纪远,邵全琴,樊江文.三江源区草地生态系统综合评估指标体系[J].地理研究,2009,28(2):273-283
[13] 孟凡文.浅谈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策略[J].中国农业信息,2016(2):140-141
[14] 方精云,白永飞,李凌浩,等.我国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基础与实践[J].科学通报,2016(2):155-164
2017-02-14)
黑龙江省第六批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LBH-TZ06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