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品牌打造城市新名片
2017-02-01
农业品牌打造城市新名片
“美丽青岛、品牌农业”已成为全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据青岛市农委介绍,截至目前,全市涉农产品注册商标1.7万多个,著名农业品牌166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10个,国家级名牌13个;“三品一标”农产品887个,48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居副省级城市首位。同时,农产品品牌已成为青岛市区域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提高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形成了“基础牢、品牌响、特色强、质量好”的品牌态势。
改革引领建成品牌矩阵
根据《关于加快发展品牌农业的实施意见》,到2020年,全市品牌农业要实现“五个一”目标,即“三品一标”总量超过1000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超过100个,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超过100个,培育农产品电商品牌100个,农产品品牌价值达到100亿元以上。
质量安全是品牌建设的根基。全市已累计制订农业地方标准(规范)166项,建成菜、果、茶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万公顷,构建起了市、区(市)、镇(街)、村四级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农产品检测每年达到20多万批次,414家标准化生产基地、2700多个农产品纳入质量追溯平台,实行网上实时监管。
科技创新铸造品牌内核
近年来,青岛不断强化品牌农业科技创新,围绕高产优质的新品种选育、现代设施农业装备等方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达到高水平的供求平衡。瑞克斯旺、先正达、登海等国内外大型种业企业落户青岛市,袁隆平、束怀瑞、赵振东等7个院士在青岛市设立研究中心,引领青岛市品牌农业向产业高端迈进。全市涉农重点实验室和研发中心达到39个,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98%以上,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7%以上,高出全国11个百分点。
青岛还立足资源产业优势,依靠科技进步,规划建设高产优质粮食、绿色高效蔬菜和高端特色果茶3个规模农业生产功能区,推动特色产业向优势区域集聚。目前,全市建成粮食高产优质示范区7.2万公顷,示范区粮食单产高于全市平均30%以上;发展高效设施农业5.3万公顷,培育了茶叶、蓝莓、食用菌等一批高效特色产业,国家级“一村一品”专业镇村达26个、省级32个,优质特色农业年产值达169亿元,占种植业总产值的56%。
产业拓展提升品牌效益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青岛农业大学刘维信教授表示,要调顺产业体系,着力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实现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
“云雾茶场在中韩街道王家村基地种植了6.7公顷精品崂山茶,667平方米产50多千克成品茶,每千克价格在1000元左右,远高于一般绿茶。目前崂山茶规模逾6.7公顷的企业已达16家,这些企业通过技术指导、茶叶收购把关等环节,正把更多的分散生产者整合起来,这对崂山茶的提升是一个新的引领。”崂山茶协会副会长、崂山云雾茶场场长王永超说,目前,经崂山茶协会认证的基地种植面积已达933公顷,有36家企业获得“崂山茶”商标的使用授权,并建立起了严格的“产品质量溯源制”。目前,全市累计建成类似的现代农业园区837个,形成了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农业主导产品、支柱产业和知名品牌。
像崂山茶这样的国内知名农业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和区域公用品牌加快培育,使得农产品品牌已成为青岛市区域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崂山区依托崂山茶举办的6个节会,将打造集“赏花卉、吃樱桃、品香茗、休闲游”于一体的新型生态观光旅游区,年吸引游客达200多万人次;平度市以马家沟芹菜、大泽山葡萄为龙头品牌,强化产品认证,走出品牌农业之路,唱响了农产品节庆四季歌;城阳区主打樱桃、草莓采摘牌,主推近郊型都市休闲农业。
目前,全市共培育起休闲旅游农业经营主体737家,省级以上休闲旅游农业示范村(点)146个,休闲旅游农业年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收入140亿元,实现了“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民变导游”。与此同时,青岛还以品牌农业为依托,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档升级。目前,全市建成投产运行过千万元农业项目471个,总投资487亿元,有力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升级。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3000多家,形成了平度莱西粮油加工区、即墨莱西畜牧业加工区、胶州食品加工区、黄岛海产品加工区等聚集区,出口350亿元以上,居全国第一。 (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