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食品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2017-02-01王迎中盐城师范学院
□ 王迎中 盐城师范学院
地方高校食品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 王迎中 盐城师范学院
当前,地方高校在食品安全方面面临严峻的挑战,如管理者缺乏相关经验、经营者过于注重经济效益、高校周边食品经营者缺乏必要资质等,导致高校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在此种背景下,深入探讨地方高校食品安全问题,不仅符合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需求,也切实关系广大高校师生的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地方高校食品安全现状
地方高校食品安全高发事件为食物中毒,2001年,吉林地区的某高校发生学生饮用豆奶中毒事件,涉及师生2 600余人;2010年,河南省某高校发生60余人的食物中毒事件;2013年,西北地区某高校食堂发生土耳其烤肉食物中毒事件,涉及师生43人。从这些例子中可看出,我国地方高校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率极高,高校食品安全问题刻不容缓。
地方高校食品安全面临的挑战
食品安全管理不到位
地方高校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缺失、工作人员分工不明确、食品采购、加工和存储等环节缺乏必要的监管机制等,这些问题均是导致地方高校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
食品安全意识薄弱
高校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重要原因,除了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薄弱、缺乏相关知识的原因外,教师和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薄弱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在高校中,学生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上,对食品的安全性关注不足。部分学生在高校中养成了不良的饮食习惯,不按时吃饭,以小吃、零食等代替正餐,这种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为学生的健康带来很大隐患。另外,学生在食品消费上,关注点主要在于好不好吃,不太关注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在此种情况下,很容易买到三无产品或过期食品。校园周边食品存在安全隐患
食堂是地方高校师生就餐的主要地点之一,但由于食堂的食品种类不多,调料放得比较少,加之烹饪方式单一、从业人员服务态度不佳等,导致学生对去食堂就餐产生厌烦心理。在此种情况下,部分学生会选择到学校周边的餐饮小店就餐。高校周边的食品经营者多为流动性经营的小商贩,不仅环节卫生差、消毒设施不全,且部分经营者缺乏经营许可证、从业者没有上岗证和健康证,增加了学生食品安全隐患。另外,很多移动经营的食品商贩食物的加工比较简单,食材不干净、加工不科学等情况屡见不鲜,缺乏防护措施,食物受到污染的可能性增加,使高校的食品安全管理和学生的身体健康面临威胁。
加强地方高校食品安全管理的对策
加强食品监督和管理
在高校食品安全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下,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例如,食品监督管理部门应不断增强对高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管,定期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定期到高校食堂巡视、监督食品加工、餐具消毒等。高校应制定相应的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条例,并将其落到实处,使相关操作合乎规范。另外,地方高校的后勤部门可积极参照国外后勤管理的相关经验,通过引进HACCP管理体系,全面监管食堂卫生情况,最大限度地消除食堂食品加工、管理、销售中的安全隐患。通过必要的员工激励机制,调动广大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使其共同参与食堂食品安全管理,降低地方高校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率。
提升相关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
高校食堂从业人员和高校师生的食品安全意识缺乏,是导致地方高校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地方高校应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例如在日常教学中,设置食品安全的相关课程,提升学生的食品卫生安全意识,促使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在食品选择方面,更倾向于自主、多样化的食物,校外就餐是其热衷的就餐方式之一。对于这类学生而言,应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食品真伪辨别能力。地方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大对高校食品安全的宣传,使广大师生充分意识到食品安全问题是与人们息息相关的重要事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加强对校园周边食品经营者的管理
高校食品安全最严重的隐患之一为高校周边混乱、不卫生的餐饮经营商贩,他们采用不卫生、不规范的食品加工方式,向高校师生销售质量差、卫生不合格的食品,且部分餐饮经营商贩甚至没有合法的经营许可证和健康证,严重威胁高校师生的饮食安全。在此种情况下,地方高校应切实加强对校园周边食品经营者的管理,充分与工商部门、城管部门等相关部门合作,对于没有卫生许可证的商贩,取消其经营资格。同时,高校可与商贩达成一致,促使其签订卫生责任书,以确保其销售食品的卫生、安全。另外,地方高校应定期对学校周边的餐饮经营商贩进行卫生检查,对于无法与高校合作、不配合监督、检查的商贩,进行驱逐处理,为高校师生建立良好的食品卫生环境。
结语
地方高校作为学术性组织,在关注教学、科研的同时,还应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即食品安全问题。应在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升食品经营者经营利益的同时,确保高校师生饮食安全、提升高校师生餐饮服务水平,以多方和谐共赢为目的,从食品安全意识、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食品安全环境构建等方面加以落实,以提升高校食品安全管理质量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