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例鸭瘟的诊疗体会

2017-02-01刘晓花

家禽科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正阳县病鸭下痢

一例鸭瘟的诊疗体会

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鸭、鹅等雁形目禽类的一种急性、败血性及高度致死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以发病急、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高、部分病鸭肿头流泪、下痢、食道黏膜出血或坏死等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各种年龄的鸭均可感染,但以1月龄以上的鸭多见,成年鸭和产蛋鸭发病和死亡较为严重。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流行最严重。由于该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该病可以给养鸭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下面笔者结合临床一病例就该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和预防措施介绍如下,希望对广大养鸭户和同仁们有所帮助。

发病情况2016年7月20日,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某养鸭场发生一起疑似鸭瘟病,该养殖户5d前从外地引进3000只40d的雏鸭,引进来第一天雏鸭食欲正常,精神良好。引进来第2天上午饲喂时发现个别雏鸭精神较差,有 30只雏鸭出现流泪、下痢、高热稽留、偏头,且头颈部肿大。该场技术员诊断为鸭霍乱,应用抗生素治疗3d后,未见疗效,且病鸭发病数和死亡数不断增加。截止7月24日共发病1000多只,死亡 500只,发病率达30%,死亡率达50%,损失很大。该养殖户于7月25日来驻马店市正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就诊。经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尸体解剖和实验室检验,确诊为鸭瘟病。

临床症状病鸭精神沉郁,不愿意下水、食欲减退或废绝,饮水量增加,被毛凌乱,两翅下垂,两腿麻痹无力。体温升到43℃以上,高热稽留。眼结膜潮红或有小出血点,个别严重的病鸭还有溃疡,头颈部肿胀,下痢,排灰白色或青绿色粪便。

病理变化剖检病死鸭 20只,可见病死鸭的喉头、食道及泄殖腔黏膜有出血点和出血斑。法氏囊、整个肠道、肝脏和肌胃及腺胃交界处有出血或充血,肝脏除有出血外,还有多量大小不一的不规则的灰白色或灰黄色坏死点或坏死灶,该特征在临床上具有诊断意义。头颈部肿胀的病死鸭皮肤内有淡黄色透明液体。肾脏周围实质黄疸,肾皮质出血、肿大。肝脏肿大呈土黄色。肝、肾淋巴结充血、出血。结肠前段的黏膜有点状和片状糜烂。

实验室检验①细菌学检测:无菌取病死鸭肝脏、脾脏和肺脏等组织病料,涂片后,经革兰氏染色镜检,未发现两极浓染着色的小杆菌;将上述病料接种于普通肉汤和鲜血琼脂平板,37℃培养24h,未发现任何病菌生长;②病原学检测:将上述病料送往驻马店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检测鸭瘟核酸病毒,结果为阳性。

诊断根据病鸭的发生特点、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结合实验室诊断,最终确诊为鸭瘟。另外还要注意做好与鸭霍乱等病的鉴别诊断,避免误诊,避免耽搁病情的治疗,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治疗措施①隔离病鸭,立即将病死鸭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将鸭舍、病鸭接触的用具用过氧化氢等消毒液进行紧急消毒,连用 7d,消灭传染源,防止病原进一步蔓延;②对发病鸭群,每只雏鸭注射高免血清0.2ml,每天肌注一次,同时配合黄芪多糖粉连用5d;对所用鸭群的鸭使用5倍量鸭瘟疫苗进行紧急免疫接种,同时100kg水中添加10%强力霉素 50g,连用 7d;③保证充足的饮水,同时在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葡萄糖和补液盐,连续引用5d。另外还加入多种维生素,以提高雏鸭群的免疫力,增强雏鸡的抗病能力。

通过采取以上综合治疗措施后,第3天雏鸭死亡就逐渐减少,10d后电话回访,鸭群病情得到控制,整体恢复比较良好。

体会该养殖户从外地引进雏鸭,没有到规模化、专业化、正规化的种鸭场引进,而是到小型的非专业化养鸭场引进,也没有对新购的雏鸭进行病原检测及检疫和隔离观察,直接将引进的雏鸭进行饲养,可能是导致该病发生的直接诱因。另外饲养管理卫生条件差,舍内温度过冷或过热,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饲料营养不均衡等因素的存在,均可诱发本病的发生。

坚持自繁自养原则,需要引进种蛋、种雏或种鸭时,一定要严格检疫,确认无该病的感染后,方可并群饲养。用鸭瘟弱毒苗进行预防接种,20日龄首免,4~5月后加强免疫1次。1周龄以内雏鸭免疫期 1个月,2月龄以上的鸭免疫期可达 6~9个月。

一旦发生鸭瘟,应划定疫区,进行严格的封锁、隔离、焚烧、消毒等工作。禁止病鸭外调和出售,停止放牧。对疫区假定健康鸭群立即进行紧急接种,可收到较好的预防效果。

(463600)河南省正阳县兽药监察所刘晓花

猜你喜欢

正阳县病鸭下痢
2021年正阳县“沃夫特”复合肥在夏花生上的肥效示范
浅析鸭传染病的鉴别与治疗
仔猪下痢综合治疗技术
鸭几种常见病毒性疾病的防治分析
正阳县
中药喂产仔母猪防仔猪下痢
仔猪下痢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淮北平原地区耕地质量监测评价
《安徽六安地区鸭短喙与侏儒综合征并发细菌感染初报》图版
鸭霍乱病诊治与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