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甜玉米—夏甜瓜—秋红菜薹一年三茬栽培模式
2017-02-01刘立军王胜军
刘立军,王胜军,孙 伟,徐 欢,张 媛
(武汉市蔡甸区农业委员会,湖北 武汉 430100)
武汉市蔡甸区成功镇宁堡村属平原湖区,传统种植以玉米、棉花、水稻等农作物为主。2013年蔡甸区成功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区成立后,该村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充分利用农民玉米种植技能,独创早春甜玉米—夏甜瓜—秋冬红菜薹种植模式,种植面积400 hm2。此模式投入少,效益高,技术要求低,简便易行,适宜在武汉及类似地区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过渡中应用。
1 效益分析
甜玉米每667 m2平均采收玉米棒3 500个,产值4 000元,投入800元,平均纯收入3 200元。甜瓜每667 m2平均产量750 kg,产值3 000元,投入700元,纯收入2 300元。红菜薹每667 m2产量1 500 kg,产值3 200元,投入400元,纯收入2 800元。该模式每667 m2平均总产值10 200元,总投入1 900元,纯收入8 300元。
2 茬口安排
鲜食玉米于元月上中旬保温设施育苗,2月底至3月初移栽,5月底至6月初上市;甜瓜6月上旬育苗,6月中下旬定植,9月初采收;红菜薹8月下旬播种育苗,9月下旬定植,11月上旬至翌年2月中旬收获。
3 技术要点
3.1 早春甜玉米
3.1.1 品种选择
选择适合本地区的华甜玉系列、金禾玉系列。
3.1.2 播种育苗
甜玉米提早播种是该模式的关键,甜玉米育苗用土营养钵,当地元月正处于寒冬时期,播后覆地膜,设双层小弓棚,有条件的采用大棚地热线集中育苗,可减少育苗损失。
3.1.3 适时定植
每667 m2施三元复合肥100 kg作基肥。2月底至3月初移栽至大田,起畦双行种植,畦宽(带沟)1.1~1.2 m,沟宽30cm,沟深20cm,株距30~35cm,地膜加小弓棚覆盖,每667 m2栽植3 200~3 500株。
3.1.4 田间管理要点
排灌:孕穗期、抽雄吐丝期保持土壤湿润。
除蘖:第1次清苞在第1苞开始吐丝时进行,3~4 d后再清1次,操作时应避免损伤主茎和叶片。
采收:在甜玉米雄穗抽出但尚未外露时采收,宜在清晨冷凉时进行。
3.2 夏甜瓜
3.2.1 品种选择
采用日本甜宝、武农青玉等。
3.2.2 播种育苗
6月中旬开始育苗,浸种后土营养钵育苗,覆遮阳网防雨水冲刷。
3.2.3 适时定植
每667 m2施复合肥50 kg作基肥,按1.8 m宽做畦,随后地膜覆盖。苗龄15 d时定植,先在地膜上按株行距打孔,每667 m2栽3 000株。株行距为30cm×35cm。
3.2.4 田间管理要点
整枝:5叶期定型,留3~5条子蔓,子蔓长出5~7片叶再打顶,长出孙蔓后再次进行打顶,直到认为有足够瓜数为止。
选瓜:开花后1周,幼瓜鸡蛋大小时进行选瓜,选择瓜形周正完好的留下。摘除畸形瓜、裂瓜、病态瓜。
水肥管理:开花结果期为防止营养生长过旺,促进坐果,应控制水肥。一般不追肥,不浇水,尤其不能施用氮肥。
病虫防治:白粉病初期用醚菌酯类防治,霜霉病用霜霉威、克露交替施药防治。
采收:果皮由绿变黄时即可采收。
3.3 红菜薹
3.3.1 品种选择
选择优质高产品种,如大股子、佳红2号、佳红5号等。
3.3.2 播种育苗
种子掺沙撒播,苗龄30 d左右。
3.3.3 适时定植
每667 m2施复合肥50 kg作基肥。采用深沟高畦栽培,畦宽1.2~1.4 m,株行距30cm×40cm,深度不超过基生叶,带土定植,随后立即浇水。
3.3.4 田间管理要点
病虫害防治:软腐病、黑腐病发病初期用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防治;霜霉病发病初期用霜霉威、克露防治,注意交替用药,每7~10 d喷施1次,连续2~3次。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等用甲维盐防治。
采收期管理:夜间采用地膜浮面覆盖,昼揭夜铺,11月下旬至次年1月底采收。采收宜在晴天进行,剪口倾斜,不留托,不伤底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