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行情开启,猪价反弹上行
2017-01-31山西省阳城县畜牧局刘国信
■文/山西省阳城县畜牧局 刘国信
年末行情开启,猪价反弹上行
■文/山西省阳城县畜牧局 刘国信
入冬以来,受制于寒潮侵袭雨雪天气增多,运输受到一定影响,生猪供应趋紧,全国猪市呈现一轮久违了的上涨行情。近期,随着天气进一步转冷,传统消费高峰逐渐到来,加之南方“灌香肠、制腊肉”相继启动,推动全国猪价全线飘红。从当前市场供需两端分析,预计春节前猪市行情将整体维持在利好价位,这将有利于养殖场在年末岁尾回笼资金,并收获些许希望。但“市场供需激烈博弈、猪价持续震荡僵持”或将是今后较长时期运行的主基调,而以环保整治为契机,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已是大势所趋。
1 冬季消费模式开启,生猪价格全线飘红
11月中旬以来,由于寒潮侵袭,不少地区遭遇雨雪天气,导致运输受到一定影响,生猪市场出现一轮反弹行情。目前大雪节气已至,气温进一步下降,猪肉市场逐步开启冬季消费模式,加之,当前出栏猪源偏紧,养殖户流露惜售意愿,屠企收购难度有所增加,导致猪价全面反弹后稳步上行,终于让在“下行周期和环保政策”双重压力下,依然坚持奋斗的养殖场在年末岁尾能够收获些许希望。
据猪价格网信息,2017年第48周,生猪价格为14.34元/kg,较上周上涨1.13%;猪肉价格为22.09元/kg,上涨2.08%;猪粮比为8.08∶1,较上周上涨0.15。玉米价格为1.78元/kg,较上周下跌0.01元/kg。本周自繁自养盈利371.71元/头,较上周上涨8.26元/头。
农业部监测数据显示,11月第4周,全国活猪平均价格14.48元/kg,比前一周上涨0.3%,与2016年同期相比下降15.0%;全国猪肉平均价格24.55元/kg,比前一周上涨0.2%,同比下降12.0%;全国仔猪平均价格30.58元/kg,比前一周下降0.9%,同比下降21.1%。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白条肉出厂均价19.65元/kg,比前一周上涨0.15%。
据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最新监测数据,2017年12月4日,全国各省外三元生猪均价为14.87元/kg,较3日上涨0.09元/kg,较上周同期(11月27日)上涨0.43元/kg。当日全国27省、直辖市范围内,共计26省份生猪价格上涨,1省份生猪价格下跌。其中,全国最高价为浙江,为15.56元/kg;全国最低价为新疆,为13.24元/kg。目前,全国主产区南北猪价齐飘红,已经进入快速上涨模式。
市场调查表明,从11月中旬开始,国内猪价加速反弹,到目前已持续20d上涨,不仅刷新近3个月新高,而且生猪均价距离15元/kg大关只有一步之遥。这样的阶段新高和持续上涨行情在2017年内很少出现。据了解,进入第4季度之初,尽管有“十一”国庆长假预期利好,但消费提振作用并不给力,期间虽然市场供需博弈非常激烈,但行情涨跌调整难以企稳,一直处于僵持状态,对于养猪人和屠宰场而言都是一个非常难熬的时期。
直到11月中旬,一轮强冷空气自北向南来袭,全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降温及雨雪天气(其时,东北部分地区降温高达10~14℃,黑龙江北部和东部、陕西中部等地区出现雪雨,江南、华南等多地局部暴雨),导致生猪调运出现困难,影响市场供应,猪价才出现上涨迹像;同时,全国大范围的寒冷天气,对猪肉消费需求带来短期利好刺激,促使猪价上涨预期形成。此后几天,在中小散户“卖跌不卖涨”传统习惯左右下,养殖户出栏意愿并不强烈,导致屠宰企业采购难度有所增加,供需博弈进一步加剧,猪市终于走出长时间的僵持状态,迎来一波反弹行情;11月下旬以来,随着猪肉消费季节性回暖,猪价在震荡调整中不断前行。此前,北方市场在东北猪价先行上涨带动下,从北到中东部递次上涨,南方猪价受制于需求相对低迷,猪价出现南北倒挂的现象。
而11月末、12月初随着气温的进一步下降,西南等地腊肉制作逐步启动,西南猪价快速领涨;随后南方地区猪肉消费逐渐增加,整个市场出现较大的上涨空间,南价超过北价,导致南北差价逐步扩大,形成目前这种南北齐涨的态势。
2 短期利好依然可期,逢高出栏最为关键
当前,生猪价格全线飘红,养殖场户拍手叫好,那么,12月后市及春节期间会不会持续呢?业内人士表示,进入12月份以后,基本上就是传统需求旺季的开启期了。随着天气进一步转冷,“灌香肠、制腊肉”全面进入高峰期,加之,元旦、春节相继来临,屠企年前备货,居民消费进入旺季,在多重利好因素提振下,猪价走势总体向好,至少春节前将维持上涨态势。
首先从消费需求方面看,“灌香肠、做腊肉、杀年猪”等传统消费仍然是带动冬季猪肉消费增加的既定因素,且涉及范围广、需求量大,将带动猪价整体上行。据了解,12月初,虽然南方腊肉制作零星启动,但暂时需求量不大,整体来看,经过前几日的上涨后,屠宰企业对猪价上涨抵触心理较强,持续压价,短期内猪价涨势有可能暂缓;同时,距离冬至、元旦、春节还有一段时间,猪肉消费尚未真正进入需求高峰,短期内不足以支撑猪价持续大幅上涨,市场行情有可能在震荡中前行。
不过,由于冬季猪肉消费处于不断增加的趋势,特别是冬至过后,随着天气进一步转冷,“灌香肠、制腊肉”全面进入高峰,加之,元旦、春节相继来临,屠企年前备货,居民消费进入旺季,因此,进入元月份后,猪价不仅已无下行可能,而且还存在较大的上涨空间,其间“破8”仍有可能。
从供给情况分析,由于2017年以来,能繁母猪存栏并没有出现预期的大幅增长,目前生猪产能与正常水平尚存差距;加之,天气进入寒冷季,强冷空气袭击频率增加,导致生猪生长缓慢,发病率上升,出栏难度加大,收购运输成本增加,将会对春节前全国猪价发挥明显的拉动作用。
农业部最新存栏数据显示,2017年10月能繁母猪存栏为3,487万头,较上月下降10万头,环比下降0.3%,同比下降5.8%;生猪存栏量34,921万头,环比下降0.2%,同比下降7.4%。可以预测,国内生猪存栏量持续低位且不断偏弱调整,将对后市猪价起到一定支撑。不过,12月份是传统生猪出栏旺季,需要密切观注某些养殖集团的出栏情况。特别是某些大公司为完成全年生猪出栏任务和经济指标,很可能在12月涨势良好的情况下增加出栏量,再加上部分养殖户在冬至到元旦间的出栏计划,一旦形成出栏高峰很容易形成踩踏效应,对猪价形成打压;同时,年前仍会有大量低价进口肉类进入市场,也在一定程度上压缩着后市猪价的上涨空间。
从供需两端的当前形势和后期变化分析,2017年春节前猪价上涨趋势已经确定,预计这轮猪价反弹将在14~15元/kg左右。尽管对于年末岁初猪市行情抱着乐观的态度,但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届时集中出栏的价格风险和极端严寒天气导致的疫情风险都在加大,不要被旺季需求冲昏头脑而过度追涨压栏,建议养殖户把握住时机,逢高顺势出栏,锁定合理利润。
3 畸高行情难以再现,微利经营将成常态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本次猪价反弹为短线季节性反弹,向上走势有望延续到2018年1月中旬,预计全国生猪均价不会突破16元/kg;2018年第1季度,猪价可能在14~16元/kg的高位区间震荡调整。
但对于长线猪价,多数业内人士并不乐观。壹号土猪创始人陈生认为,猪价已经保持了连续3年的大牛市行情,历史上属于首次。而且,国内环保风暴还在推进,市场洗牌仍会继续,目前大企业大规模扩产,长线供给量增加,都在改变着猪周期的走势。由于人为干预市场、改变市场原本结构走向的行为太多,势必会对后期的价格走向产生不利影响。
不过,面对近期猪价全面开涨的情况,目前业内也有人预言:这是此轮猪价拐点的开始,预示下行周期快要结束,将迎来新一轮上涨周期。对此,笔者不敢苟同,更不想让这样的预测误导广大养殖业者。笔者总的判断是:目前虽然生猪产能依然处于较低水平,但大幅上行的基础已不复存在,长远看明显的价格上行拐点很难很快到来。除非出现特别大的自然灾害或大范围疫情,否则像2015年、2016年那样的金猪年、银猪年,今后基本上不可能再现。这依然要从“供应、需求、成本”三要素来分析佐证。
首先,在生产供给方面,虽然目前生猪存栏水平离预期目标尚有距离,但是市场供给稳定性已经有所增强,以往广大散户主导下的产能“一轰而上、一轰而下”的局面已不会出现。
据调查,截止目前,生猪及能繁母猪存栏量降至历史偏低水平后已经持续近3年,但是在2015年、2016年超高利润刺激下,至今能繁母猪存栏量和生猪存栏量仍未明显增加。这一方面说明,全国范围内的环境整治,已经导致大批不符合要求的中小型散养户退出;另外,说明人们已经有了比较理性的心理,并没有像以往那样,在猪价高涨的情形下大肆扩张、盲目上马,而造成产能的剧烈波动;同时,近年来资本大佬、温氏、双汇、正大、正邦、牧原等上市公司及中粮、中棉、中油等大型国有企业纷纷涉足养猪业,动辄就是数百万、上千万头的规模,且大多采用“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等高效运作模式,不仅为部分因环保拆迁失场的农民找到了出路,而且由于生产管理水平较高,单头母猪产仔成活率提升,其增量远大于散户退出造成的减少量,且出栏时间安排比较合理,出栏数量相对稳定,对稳定生猪市场供应将会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
其次,在消费需求方面,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类消费结构已经多元化,对猪肉的需求呈现明显的递减趋势,导致以往“逢节必涨”的局面有所改变,进而促成了供求市场的相对平衡(即:产能没有恢复至之前水平,需求也比以往减少)。
据分析,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饮食健康愈来愈重视,日常生活消费习惯也随之发展重大变化。猪肉作为一种脂肪含量相对较高而蛋白质含量相对较低的肉类,并不是一种性价比高的蛋白质来源,目前很多消费者食谱上猪肉已被鸡肉、鱼肉所替代,导致猪肉在家庭肉类消费中的比重有所下降。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人均猪肉年消费量38.44kg,比2014年的41.68kg下降7.8%,到2017年已经连续3年回落;近年来社会猪肉需求总量也因为反对“四风”、公款招待消费锐减而明显下降,导致长期以来形成的节前涨价、节后叠加的“节日效应”发生变化,节日消费需求对猪价的拉动作用逐渐减弱。
第三,生产成本基本保持稳定,难以对猪市行情形成较大支撑。近年来,国家调整产业政策,玉米生产向优势产区转移,作为主要饲料原料的玉米价格持续大幅度下跌,且与国际市场接规,国外的优质廉价玉米进口增加,既保证了养殖需求,又使生产成本得到控制,为价格下行创造了条件。
据猪价格网监测数据,2017年第48周,猪粮比为8.08∶1,较上周上涨0.15。玉米价格为1.78元/kg,较上周下跌0.01元/kg。自繁自养盈利371.71元/头,较上周上涨8.26元/头。当前仍处于新玉米集中上量阶段,库存维持历史高位,预计近期玉米现货价格上涨幅度还将受限。
事实上,2017年大部分时间猪价都在14元/kg以下,比2016年平均跌幅在13%以上,如在前些年肯定会出现“弃养抛售”现象,而人为造成市场波动,但在2017年由于玉米价格较低,对于这个价位大多数养殖户依然没有表现太大恐慌,养殖利润还是比较正常(当然,不能与行情超高阶段的利润同日而语)。
此外,进口猪肉增加,对市场发挥调节与弥补作用,也在限制着国内猪价的上涨高度。据了解,2017年以来,虽然进口猪肉趋降,进口总量同比下降28%,但进口猪肉价格稳定在13元/kg,相比国内20元/kg的价格来说占尽了优势。目前,随着进口政策的放开,不仅大型肉企在海外布局(如,双汇已经收购美国猪业巨头史密斯菲尔德),而且互联网公司也纷纷开展猪肉进口业务(比如,京东、淘宝已经着手在电商网购平台销售美国进口猪肉)。无疑,今后这样低价进口肉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将会越来越大,这也令国内猪价易跌难涨。
综上所述,由于目前生猪存栏量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养殖污染治理仍在大力推进,还有许多养殖场不达环保要求,仍然属于禁养、限养对象,加之,在环保政策高压下,资本大佬投资养猪业受到一定限制,在各地进展并不顺利,将影响产能迅速恢复,预计,2018年下半年之前生猪供应量不会出现大幅增加。但由于规模化养殖生产管理水平提高,出栏时间安排比较合理,出栏数量相对稳定,加之,下游消费能力较弱和进口猪肉冲击,猪价很难再现大幅上涨行情,所谓的“猪周期上行拐点”至少在2018年内不会出现,养猪业有可能长期进入微利经营新业态。
毋容置疑,目前猪市依然处于此轮下行周期中,“市场供需激烈博弈、猪价持续震荡僵持”或将成为今后较长时期运行的主基调,而以环保整治为契机,加快生猪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转型升级已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