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蔬菜黄秋葵高产栽培技术
2017-01-31陈加川
陈加川
(龙海市农业局,福建 龙海 363100))
黄秋葵为锦葵科秋葵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供食用的蒴果(嫩荚)肉质柔嫩润滑,含有能增强人体耐力的聚糖体,并富含胶体物质,经常食用有健胃润肠、保肝强肾的功效。鲜荚主要出口日本及我国台湾、香港等市场,近年来开发、加工而成的休闲食品更是多种多样,是一种发展潜力巨大的保健蔬菜。
龙海市引进黄秋葵种植已有10多年,主要种植区域在东园镇、隆教乡。近2年来发展较快,面积从常年的133 hm2扩大到200 hm2以上,总产量5 000 t左右,一般667 m2产量2 500 kg,667 m2产值5 000~15 000元,纯收入2 500~7 500元,是当地农民喜爱种植的一种高产高效蔬菜,也是餐桌上喜食的常见菜肴。现将其生产技术介绍如下。
1 选地整地
黄秋葵忌连作,也不能与果菜类接茬,最好选择根菜类、叶菜类等作前茬。对土壤要求不严,在黏壤和沙壤土上均可生长,但以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为最佳。黄秋葵较耐旱而不耐涝,在夏秋多台风、暴雨的地区宜作高垄栽培。一般畦带沟宽120 cm左右,沟宽25~30 cm,畦高30~35 cm。
2 品种选择
主栽品种有台湾五福、东京五角、新星五角,均属中早熟品种,为无限生长型,株高1.5 m左右,茎粗叶大,以主茎结果为主,果实5~6室,较细长,采收期70~90 d,较为优质高产。
3 栽培季节
在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黄秋葵春、夏、秋季均可栽培,但以春播为主。龙海市种植黄秋葵生长发育的最佳时段在4-10月,采用露地栽培。一般3月底-4月上中旬播种,6月中旬开始采收,10月底-11月初采收结束。
4 播种育苗
黄秋葵为直根系,根再生能力较弱,通常采用直播。由于黄秋葵种皮较硬,播前须浸种24 h,每隔5~6 h清洗、换水l次,取出后放在25~30 ℃的环境下催芽,约3~4 d出芽后即可播种。采用双行种植,行距35 cm,株距30 cm,种子以穴播为宜,每穴点播种子2~3粒,覆土2 cm,经5~6 d即可发芽出土。
5 田间管理
5.1 查苗定苗
幼苗出土后应及时间去弱苗、病苗。当幼苗具有3~4片真叶时,选择傍晚时分进行移密补缺、补漏定苗,每穴留壮苗2株。定植后要浇足定根水,并培土1次,以利成活,力保全苗。
5.2 中耕培土
黄秋葵植株高大、易倒伏,因此在生产前期直到封垄为止,应勤中耕除草和培土。一般第1朵花开放前加强中耕,可以达到适度蹲苗、促进根系发育的效果;开花结果后,植株生长加快,每次浇水追肥后均应中耕,封垄前进行最后一次中耕培土,可有效防止植株倒伏。
5.3 合理施肥
基肥应以腐熟有机肥为主,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应勤施追肥,但不可偏施氮肥。整个生长期追肥8次左右。一般出苗后667 m2用碳酸氢铵、过磷酸钙各20 kg对水浇施;定苗后5~7 d 每667 m2撒施国产复合肥50 kg;开花结果前期667 m2用进口复合肥35 kg追施1次;开花结果盛期再施1次追肥,667 m2用进口复合肥35 kg,之后每隔半个月左右根据植株长势、采收情况酌情多次追肥,防止植株早衰,但不能滥施,以免发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失调的现象。为达到最佳的施肥效果,每次追肥时都要结合灌水。
5.4 科学灌水
黄秋葵耐旱、喜湿、不耐涝,生育期间要求较高的空气和土壤湿度。一般采用沟灌1/3跑马水,让其自然渗落,整个生长期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宜。特别要注意的是开花结果时不能缺水,要及时供应充足水分,促进嫩果迅速膨大发育。但水分也不能过多,大雨后要及时清沟排水,防止根系受涝引起落花落果,并确保产量、品质。
6 调整植株
黄秋葵喜光,不仅要求光照时间长,而且要有一定的光照强度。光照充足,有利其生长发育,坐果率较高,果实发育快,产量高、品质好。在正常条件下植株生长旺盛,主侧枝粗壮,叶片肥大,往往造成开花结果延迟,因此,需要适当控制营养生长。可以采用适时摘心,以促进侧枝结果,提高早期产量。此外,开花结果期间,为了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应及时剪除已采收过嫩果的各节老叶。
7 适时采收
黄秋葵从第4节开始节节开花结果,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花谢后2~4 d可采收嫩果,一般以嫩果长到6~8 cm长,外表鲜绿色,果内种子未老化为度。采收过早产量低,采收过迟纤维多不能食用,播种到第1嫩果形成约需60 d左右。整个采收期长达120 d。收获前期一般2~3 d采收1次,收获盛期一般每天或隔天采收1次,收获中后期一般3~4 d采收1次。
8 病虫防治
病害主要是病毒病。此病由蚜虫传播,应及时防治蚜虫。植株发病初期,可用病毒A 500~800倍液或83-增抗剂100倍液叶面喷雾防治,每隔5~7 d喷1次,连喷3~4次。虫害:主要是蚜虫和白粉虱,可设置黄板诱杀和采用化学防治。喷药时要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注意安全使用期。农药可选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 000~2 500倍液;或菊酯类农药如5%来福灵乳油、或2.5%功夫乳油、或1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等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