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凉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7-01-31

蔬菜 2017年2期
关键词:基地蔬菜生产

郭 虹

(平凉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平凉 744000)

甘肃省平凉市位于东经105°20′-107°51′,北纬34°54′-35°46′,地处黄河主要支流泾河、渭河上游,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为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海拔890~2 748 m,年平均气温9 ℃,无霜期142~185 d,年平均日照2 135.8~2 445.7 h,年降雨量500~650 mm,土壤条件较好,光热资源丰富,适宜多种蔬菜生长,具有发展绿色蔬菜产业的良好自然生态环境,是甘肃省5大蔬菜优势产区之一。经过多年发展,蔬菜产业已成为全市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如何进一步提高蔬菜生产供给能力、质量安全水平及产业综合效益和构建现代蔬菜产业体系,是平凉市做大做强蔬菜产业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 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1.1 持续扩大蔬菜面积,规模生产基地基本形成

坚持适宜区全覆盖的原则,制定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实施“百万吨蔬菜保障工程”,建立财政补助资金和整合项目资金支撑、金融信贷扶持的资金保障机制,形成了以六盘山东部的川塬区为主的高原夏菜优势生产区,以泾河、汭河、黑河、红河、达溪河、神峪河、水洛河及葫芦河“两带六片”河谷川区为主的设施蔬菜生产区,以泾川、灵台两县塬区和庄浪、静宁两县川区为主的果菜、果薯套种区生产布局,建成了一批集新品种、新技术示范于一体的标准化、规模化科技示范园区和生产基地。2015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达到6.21万hm²,总产达到145.2万t,总产值达30亿元,其中,设施蔬菜栽培面积达到6 040 hm²,产量达到25万t。自产蔬菜占市场供应量的50%,外销量达65万t,农民人均蔬菜收入达到1 495元。

1.2 大力推广新优技术,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始终依靠科技发展,加大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引进示范推广力度,蔬菜生产的科技含量得到显著提高。近年来,全市引进推广辣(甜)椒、番茄、葱蒜等蔬菜新优品种12大类334个,示范推广了半地下式钢架结构式日光温室、新型钢架草垛式日光温室、钢架无立柱结构式大拱棚建造技术和水肥气一体化、基质栽培、膜下暗灌、秸秆生物反应堆等先进实用技术,创建了10个部、省级园艺作物标准园,进一步提高了蔬菜生产的科技贡献率。

1.3 着力延伸产业链条,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依托蔬菜生产基地,建办了蔬菜生产、加工、贮藏及营销龙头企业10多家,年贮藏能力达到5万t,深加工能力达到1万t。组建蔬菜专业合作社15个,发展会员5 400多人。注册了透心红萝卜“贡池”、早熟马铃薯“泾丰”、芹菜“玻璃脆”、黄豆角“嫩玉”等蔬菜商标。建成平凉新阳光陇东农副产品批发交易中心、陇东瓜果蔬菜批发市场、林台蔬菜交易市场等蔬菜专业批发市场10个,年交易量可达250万t。蔬菜“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体系初步形成。

1.4 切实加强全程监管,质量安全水平日益提升

注重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建立市、县8个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定期对产地土壤、灌溉水质、大气环境和农业投入品质量进行检测。大力开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制定颁布了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技术规程、产品质量及产后加工、包装、运输等标准60多项,推广标准化生产3.33万hm²,认定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29个,面积5.12万hm²。近几年,在国、省例行抽检中,全市蔬菜平均合格率达到99.76%。

2 蔬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蔬菜产量不足,供求矛盾突出

据测算,平凉市蔬菜年产量145万t,年需求量124万t,年外销量约65万t,产销相抵缺口44万t。特别是设施蔬菜生产规模小,每年10月至翌年4月为冬春蔬菜生产淡季,反季节设施蔬菜的自产量不足需求量的15%,80%以上依赖外地调供。蔬菜生产总量不足,周年均衡供给能力不强,价格居高不下,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2.2 科技支撑不强,生产水平较低

蔬菜专业技术队伍力量薄弱,科研推广机构不健全,技术服务不到位。主栽品种引进筛选、更新换代工作做得不到位,统育统供的专业化育苗体系未形成,蔬菜种苗统供率低于5%。日光温室、拱棚建设标准低,达不到技术规范要求,茬口安排、品种结构、上市档期设置不合理。农民技术培训工作滞后,新品种、新技术普及率低,无公害、绿色生产技术应用不广泛,特别在新菜区,由于菜农缺乏技术,种菜风险大、效益低的问题日益突出。目前,全市蔬菜平均667 m2产量仅为1 500 kg,设施栽培面积仅占蔬菜总面积的9.7%,产量不到总产量的17.2%,平均667 m2产2 700 kg,均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

2.3 产业化程度不高,整体效益较低

集中连片蔬菜基地规模小,特色不突出,品牌化建设步伐缓慢;龙头企业少、小、弱,保鲜贮藏能力不足,洁净处理及分级包装等初加工滞后,精深加工缺乏,产业链条较短,拉动蔬菜产业发展的能力有限;市场体系不够完善,从事蔬菜营销、中介信息服务的组织及经纪人少,产品运销渠道不通畅;专业合作社运行不够规范,组织带动能力不强,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能力不强,影响了蔬菜产业市场竞争力和生产效率、效益的提高。

2.4 质量监管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

蔬菜生产技术规程普及率较低,统一标准生产、统一指标检测、统一标识销售较难实现。种子、农药供应市场监管不到位,销售假冒伪劣种子、农药、化肥的现象仍然存在,农残超标现象时有发生,蔬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亟待建立,农民质量安全意识急需增强,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亦需要进一步加强。

3 对策建议

3.1 优化结构,建设蔬菜规模化生产基地

根据地理区域、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和现有基础,按照“区域布局更加合理、产业特色更加明显、产品质量更加优良”的原则,采取规划引导、政策扶持、示范带动等措施,集中建设四大蔬菜生产基地,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有效增加蔬菜生产总量。一是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围绕提高冬春蔬菜供给能力,在河谷川区“两带六片”建设节能日光温室、塑料大棚设施蔬菜生产基地,优化品种结构和产品结构,重点生产黄瓜、西葫芦、番茄、辣椒、茄子等瓜果类蔬菜,芹菜、莴苣(生菜)、韭菜、蘑菇等叶类、菌类蔬菜,西瓜、甜瓜等特色鲜食蔬菜,解决当地及周边地区冬季和早春“买菜难”问题。二是高原夏菜生产基地。针对南方夏季高温季节蔬菜生产淡季,发挥气候温凉优势,在河谷川区和具备灌溉条件的塬区建设高原夏菜外销基地,重点生产芹菜、甘蓝、辣椒、西兰花、花椰菜、白菜等大路菜,扩大蔬菜外销量,提高蔬菜产业外销收益。三是区域特色蔬菜生产基地。突出传统特色,在东部川塬区建设7 000~13 000 hm2复种胡萝卜生产基地和3 500~7 000 hm2早熟菜用型马铃薯生产基地,在崆峒区建设700 hm2甘沟大葱基地、350 hm2安国紫皮大蒜基地和100 hm2白水优质山药基地,在关山沿麓建设蕨菜等山野菜基地,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四是马铃薯生产基地。在六盘山西部的庄浪、静宁县建设2万hm2菜用型、加工型马铃薯产业基地。通过建基地、扩规模,把蔬菜产业打造成为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特色优势的主导产业,把平凉建成“西菜东调”的重要基地。

3.2 创新机制,提升蔬菜产业化经营水平

推进产业化经营是蔬菜产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一是加快土地流转。在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基础上,坚持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户以转包、租赁、互换、承包、转让、托管、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通过走“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一村连多村,多村成基地”的路子,实现蔬菜用地适度规模经营,产业集中连片发展。二是兴办合作经济组织。总结推广崆峒福霖、崇信华芮、灵台惠农、泾川枣林子蔬菜专业合作社的成功经验,大力培育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一步规范运行机制,集中种植和统一管理,提高蔬菜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难的问题。三是培育骨干龙头企业。突出市场潜力大、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特点,采取招商引资、兼并重组、改造转化、引导扶持等多种措施,积极兴建具有冷藏保鲜、净化包装、脱水速冻、精细加工、中长途运输等现代化设施设备的蔬菜龙头企业,建立完善“企业+基地(中介组织)+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机制,发挥其在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中的带动作用,引领蔬菜产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市场增供的“三赢”目标。四是健全市场体系。发挥平凉地处“西-兰-银”经济圈交汇地带和“西菜东调”大通道的地理优势,依托平凉新阳光陇东农副产品批发交易中心,形成集批发交易、冷藏保鲜、整理加工、信息发布、物流配送为一体的蔬菜产地中心批发市场,并不断改进运作方式、交易手段、组织体系、市场发展战略和策略,着力打造区域性果蔬配送、集散中心。新建、改造县城和重点蔬菜乡镇农贸市场,健全市内蔬菜市场体系,积极开拓外销市场,建立周边城市、南方城市窗口市场,形成内外相通、遍布城乡的市场网络。同时,探索搭建现代物联网技术服务平台,制订信息监测、预警和发布制度,定期向农民合作组织、专业营销组织、中介服务组织、贩运大户发布蔬菜产品价格、供求信息,发展蔬菜运销、经营、中介等产业和人才、信息、技术等要素市场,实行电子拍卖、网上交易、物流配送、“一卡式”结算等现代化交易方式,不断拓宽流通销售渠道,确保蔬菜产得出、销得畅、收益高。

3.3 依靠科技,促使蔬菜产业高效发展

蔬菜产业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一是加强技术指导。成立平凉市蔬菜产业专家指导组,充分发挥农业专家的作用,开展蔬菜发展区域规划编制、适合平凉气候特征和生产需求的设施结构及建造技术研究、设施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技术推广服务培训、产销信息平台搭建、新品种新技术应用咨询等工作。同时,积极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相关企业等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引进高新技术人才,联合开展科技攻关,解决生产难题。二是加快推广先进适用技术。选派科技特派员,推行技术承包责任制,培育科技示范典型,扩大示范效应,提高技术推广服务水平。重点引进推广蔬菜新品种,示范推广集约化育苗、设施环境调控及高效栽培、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机械化操作等先进实用技术,提高蔬菜产业科技含量。三是强化科技培训与服务。组织科技人员深入蔬菜生产基地巡回开展技术培训和服务,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培训大批蔬菜生产技术能手,做到每个蔬菜专业村都有10名以上技术骨干,每户都有1名种菜能手;注重利用现代传媒手段,提高科技普及的广度、速度和效果,及时传播蔬菜生产先进实用技术,共享发展经验。组织蔬菜产业乡村干部和技术人员到农业院校学习培训,到蔬菜产业发展先进地区参观考察,加快促使其成为指导蔬菜产业发展的行家。四是建设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和产业园。根据蔬菜产业发展需要,扶持培育蔬菜种苗企业,在生产集中区建设蔬菜集约化育苗基地,推广基质穴盘育苗技术,促使蔬菜生产由买种向买苗转变;按照蔬菜产业发展布局,在不同区域建办一批土地集中、资本集聚、资源集约、技术集成的现代蔬菜产业园,带动蔬菜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3.4 严格监管,保障蔬菜质量安全

把标准化生产作为提高产品质量和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的关键措施,加强产前、产中、产后质量安全监管,推进蔬菜产业提质增效发展。一是构建质量监管体系。建立健全市、县、乡三级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落实属地监管和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机构职责,探索推行蔬菜专业村质量安全协管制度和农业投入品登记备案制度,强化农业投入品、农产品质量监管,积极构建市县统筹调度、乡镇(街道)属地管理、村级联防联治的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形成全面覆盖、分级负责的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二是完善标准化体系。制订蔬菜生产技术规程及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污染物限量安全标准,完善产地环境、投入品、生产过程及产品分级、包装贮运等标准,健全投入品管理、生产档案、产品检测、基地准出和质量追溯等制度,将蔬菜生产全部纳入标准化体系,彻底解决无标生产、无标流通、无标销售的问题。三是建立安全生产体系。加速特色优势蔬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生产关键技术的攻关,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建设一批标准化、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开展无公害、绿色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品牌注册、地理标志登记,加快建立以技术标准为基础、质量认证为形式、商标管理为手段的发展模式,实现蔬菜由商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四是健全检测监测体系。加强质量检测机构和技术队伍建设,设立生产基地、产地市场、批发市场、超市网点检测点,开展产地环境监测、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等工作,形成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覆盖检测网络,实现固定检测与流动检测、定样检测与抽样检测有机结合,确保蔬菜产品质量安全。

3.5 强化扶持,推动蔬菜产业做大做强

借鉴山东寿光等蔬菜产业发展先进地区的经验,切实加强政策扶持力度,着力营造良好环境。一是制订扶持政策。研究制订平凉市支持蔬菜产业发展的意见或办法,对各类蔬菜生产经营主体在项目资金、税收优惠、用地优先、科技投入、信息共享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促其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建立财政支持蔬菜产业发展增长机制,市、县(区)财政每年列支专项扶持资金,采取项目补助、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物资补贴等形式,对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引进示范推广、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工作给予支持,对发展蔬菜产业、带动农民增收的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种植大户、科技人员给予扶持奖励。加大对相关项目和资金的整合力度,扶持发展设施蔬菜集中区、集约化育苗中心、标准园创建、高原夏菜基地建设等。积极协调金融机构放宽贷款条件,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增加贷款额度,支持发展设施蔬菜基地及贮藏流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建办龙头企业,投资蔬菜产业发展。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园区、经济实体。加快农业设施保险步伐,推行设施农业风险补偿机制,增强防灾、减灾能力。落实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政策。二是加强规划指导。充分调研论证,科学合理定位,结合实际编制“十三五”蔬菜产业专项规划。坚持一次规划、分步实施、逐年建设、有序推进,以规划为引领,在基地建设上形成设施与露地互补、内供与外销结合的生产布局;在产业发展上形成基地、龙头、市场相配套的产业化经营布局,指导蔬菜产业健康发展。三是营造良好氛围。牢固树立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改善发展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保护发展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优化发展环境就是优化生产力的理念,着力打造人才、技术、资金、物资、信息聚集的“洼地”,努力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开放包容的创业环境,切实形成各级干部激情干事、龙头企业创业发展、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充满活力的发展氛围。

猜你喜欢

基地蔬菜生产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奇怪的蔬菜
用旧的生产新的!
蔬菜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我的基地我的连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蔬菜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