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亩高标准农田开发助农脱贫致富

2017-01-31

今日农业 2017年9期
关键词:黄花高标准农田

强村富民

万亩高标准农田开发助农脱贫致富

11月初,笔者来到山西省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创新试点山西省大同市大同县瓜园乡万亩高标准农田开发项目区。放眼望去,连片平整的土地一望无垠。看着昔日坑洼不平、基础设施差的耕地,如今变成了平整网格化、设施完善、机电配套、抗灾能力强、田间道路通畅的高标准化农田,农民们一个个乐开了花。

2016年,大同县被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列为全省3个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创新试点县之一,该县在充分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按照土地开发向贫困靠拢的发展思路,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选定在全县脱贫任务最重、贫困人口集中的瓜园乡东坪、瓜园两个贫困村,规划建设水电、田、林、路配套的高标准农田737公顷。截至目前,已新打机井21眼,埋设节水管道72千米,输变电线路11.18千米,安装变压器12台,修建机耕路25千米,农田林网植树1.5万株。在项目具体实施中,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创新机制,加强项目管理,严把前期立项关、中期施工管理关和后期工程验收关、建后管护关,实行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管理,大力提高工程建设标准,全面提高资金和项目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确保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的依法管理使用和高效运行。项目的实施,彻底结束了两个村无水浇地的现状,让中低产田变身为高产稳产田。与此同时,瓜园乡政府紧密结合扶贫攻坚统一规划,充分利用新建的高标准农田,通过“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和“企业+基地+合作社”的模式,带动贫困户发展黄花、葡萄等特色产业,项目区的274户697个贫困人口,通过土地入股或社会支持,全部加入了合作社,受到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好评。目前,两个村的贫困人口人均种植黄花和葡萄0.07公顷以上,为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正在地里忙着指挥浇地的东坪村党支部书记王美珍激动地说:“以前,我们村一亩水浇地也没有。去年,县开发办为我们争取回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村人都乐开了花,这样的大好事,以前做梦都不敢想。我们成立了黄花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00公顷,全部种了黄花!”

“往年一到春季就为种啥犯愁,特别碰上干旱年景,思来想去没个谱,真是不知道种啥呀!现在有水浇地了,种啥都能有收入了。”正在浇地的村民马占文激动地说。

贫困户马文海高兴地说:“早就想种几亩黄花了,可是我们村没有水浇地,只能看着人家卖黄花数票子,现在我们有水浇地了,我种了3亩多黄花,按现在的市场行情看,3年后,每亩能收入1万元,脱贫是不成问题了。”

在外打工10多年的马平得知高标准农田开发项目落户家乡,也重新回到村里。“我家有3公顷地,1公顷流转给了菲尼克司公司种植葡萄,剩下的0.34公顷水浇地入股到合作社种黄花,这几天在合作社种黄花,一天能挣80元,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马平感慨地说。

据了解,瓜园乡新建设的高标准农田,2017年种植黄花201公顷、葡萄67公顷,项目全部竣工后,将继续扩大黄花种植规模,建设中药材基地,打造全县黄花产业和休闲旅游观光示范区。

(刘富宏 魏 军)

猜你喜欢

黄花高标准农田
云小萱:助大同黄花飘香
三利黄花:三代人专注59年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确保按时保质完工
黄花梁啊黄花香
路边种黄花“一种三得”
农田“高标准”带来农业高效益
“两委”换届发动攻坚——确保啃掉“硬骨头”、实现“高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