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琴教学中舞台表演意识的培养研究

2017-01-30

北方音乐 2017年3期
关键词:钢琴演奏演奏者乐曲

胡 杨

(武汉音乐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0)

钢琴教学中舞台表演意识的培养研究

胡 杨

(武汉音乐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0)

舞台表演意识的培养是“全方位”钢琴教学理念和多元化钢琴教学思维的必然要求。它不止是注重学生的演奏或演唱技巧,而是突出强调学生的表演动作和意识。钢琴教学中要培养很强的舞台表演意识首要的是增强学生的表演心理素质,让学生更加自信、从容,提高学生应变能力的同时也要避免因动作表演导致演凑失常或走形。

舞台表演意识;钢琴教学;心理素质

随着我国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普及教育”,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接触到高等教育,这大大激发了高校的教育潜力,最明显可见的结果就是“音乐表演”专业的兴起。根据教育部学位委员会的相关解释,音乐表演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应用型学科,其培养的人才是具有音乐表演的专业和知识素养,掌握音乐表演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不过,这个专业的发展和普遍开设并不能掩盖专业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重音乐、轻表演”的问题,以致社会上对音乐表演专业和声乐专业含混不清。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生源专业基础差、师资力量严重匮乏,最后,吞下苦果的只能是实践能力弱的毕业生,这种“弱”表现在理论素养和专业演奏上,由于这两方面能力的欠缺,导致音乐表演专业相当部分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不强,从事专业工作的难度相对加大。

一、舞台表演意识的重要性

乐队或大型演出一般都会有经验丰富的指挥,现场指挥的动作和气氛调动其实是构成整场音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优秀的指挥家一般都具有很强的舞台表演意识,只有明白这个道理,才能真切体会到成为一个指挥大师所要付出的艰辛。与交响乐队和大型演出相比,钢琴演出如一个独奏,这个独奏不仅有闭目赏乐的观众,还会有不少关注舞台的观众,因此,即便是一人独奏的独幕剧,舞台表演意识和舞台表现力也变得极为重要。换言之,钢琴演奏者的激情会带动观众的激情,钢琴演奏者的情绪会是整支乐曲情绪的组成部分(由于大屏幕和特写镜头的使用,观众越来越容易看到表演者在台上的种种状态),钢琴演奏者的节奏会带着整场演出的节奏。综上,即便在独幕剧式的钢琴演奏中,表演者的舞台表演意识对整场演出的成功也至关重要。

二、舞台表演意识的培养

(一)肢体动作

传统钢琴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习得的多是经典乐曲和乐章,因此在表演上也拘泥于传统的有板有眼,肢体动作程式化现象多有存在甚至已成习惯。钢琴教育者也深知延续这样教学状态的后果,所以有一些钢琴教师一针见血地指出,旧式的钢琴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派已不再是市场和剧院的宠儿,如果他们失去从事专业的机会,那么钢琴表演恐怕只能束之高阁,我们欣赏钢琴表演也只能在课堂和讲评中。

对于钢琴表演来讲,手和脚都被占用的情况下,如何尽最大可能使自己的肢体动作契合弹奏曲子的节奏和情感表达,是值得揣摩的。这其实就是带着镣铐跳舞,而且脚镣和手铐束缚得很紧。真是像极了中国古代画作——方寸之间显风流,我们看现在驰名世界的钢琴表演艺术家,仅凭他们的肢体动作,我们就可以识别几位名家。如理查德·克莱德曼的柔和连贯、郎朗的幅度大和激情等。当然,想达到名家的程度需要很长时间的练习。目前,钢琴教学中表演课、写生课、生活实践的缺失……导致了钢琴教育的贵族化和去生活化,这恐怕是学生肢体动作僵硬甚至缺失的主要原因。对于钢琴教育机构和教师来讲,注重生活观察、强化表演练习是一条可以采取的办法。

(二)表情展示

传统钢琴表演模式下,即使是坐在前排的观众,恐怕也难看到表演者的表情动作。随着科技手段的广泛应用,大屏幕和特写镜头的大量增加,表演者的每个表情变化都有可能呈现给观众。这就要求表演者要注重表情渲染,力求表情与乐曲情感的高度融合,进而调动观众的情感,使观众最大限度地了解整首曲子。表情也是相当钢琴独奏者缺失的表现手法之一,一般来说,钢琴表演者外表俊朗,是典型的“鲜肉”一枚,如果缺乏表情转换识别度的话,对演奏者来说恐怕也未必是福音,还容易被认为是典型的男“花瓶”。钢琴教学重在演奏,表演其次,表情最轻。这点我们通过一些技法娴熟的小学生就可以看出来,那种呆板、城市化和僵硬的表情往往会让人为他们的荣耀感到骄傲的同时也有一丝怜悯。

生活化的表情不是让钢琴表演走下圣坛,而是扩大受众的有效手段。这就使教育机构和学生共同发力。教育机构方面,要逐渐强化面部肌肉练习的课程,同时,要教会学生结合新的时代赋予古典乐曲新的内涵甚至给予合理的改编;学生个人方面,平时可以在指法练习和技能练习的时候放一面镜子于前,一台摄像机于后,弹完一曲后看自己是否真的把这首曲子的情感表现在面部了,先做到自己感动自己,才能在现场表演中有强大的感染力,感染每一个观众。

(三)指间衔接

指间衔接是钢琴演奏者的基本功,全部钢琴演奏者也是在这方面下了一辈子功夫的。上文提到的特写镜头可以把演奏者的指法完整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这就要求演奏者要有比前辈有更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至少要做到在特写镜头下指法的连贯和一体,在这个基础上再把指间舞蹈变成艺术。这方面的练习可以说全凭练习者的自觉,但也不是没有办法,对于初学者来讲,模仿钢琴大师,进而让灵动的手指就像音符,如有可能达到音乐普及的作用就更好了。

时下,无论是群众需求还是从钢琴教学轻表演的现状来看,钢琴教育机构和学生都需要强化舞台表演意识的培养。这不是说让钢琴表演走下圣坛,抛弃庄重,而是扩大钢琴表演受众面有效的手段之一。在舞台表演意识的培养中,肢体动作、表情展示和指法衔接又显得极为突出和重要,钢琴教育机构及教师、学生都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近的来说,这是我国钢琴培养模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钢琴更加的普及;远的来说,这对我国培养一个钢琴大师而不只是弹琴者有很重要的意义。

(四)对演奏环境有良好的适应性

钢琴演奏者在舞台表演开始前,闭目想象,提供缓冲时间。指自己处在该幻想空间中,按照日常钢琴状态进行钢琴演奏,多鼓励自身演奏。日常演奏时,演奏者可以想象着是面向观众进行演奏,进而约束自己常规训练,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调整演奏中产生的紧张情绪。针对各舞台,演奏者要做出适应,了解不同的演奏环境,让自身在不同的舞台环境中产生条件反射,从容面对,积累舞台演奏经验。演奏者要多进行“走台”,清晰地了解舞台音响效果及布局,从容应对各种舞台环境。多模拟舞台,树立自己的舞台信心,迎合心理需求,逐步完善演奏缺陷,从而获得较好的舞台演奏效果。

(五)舞台演奏中的忘谱问题

1.内心听觉记忆法

钢琴演奏者需要储备丰富的乐谱,且音乐功底扎实,维持钢琴演奏的自然顺畅,合理应对突发事故。演奏者演奏时需清晰地认识演奏乐谱。结合自身潜意识来分配乐曲演奏。为获得较高的内心听觉能力与辨识能力,要求演奏者不断积累乐曲储备,听钢琴声音,做出辨别。进而较好地记忆乐谱,达到较高的钢琴演奏水平。

2.动作惯性记忆法

演奏者长时间演奏钢琴,对乐曲演奏形成定性,有助于乐谱的记忆。通过动作惯性记忆法记住乐谱,形成较高的乐曲表现力。演奏者坚持练习,形成无意识的惯性,于无意识中顺畅地弹奏乐曲。和其余艺术门类有所不同,音乐提倡连贯性,当不熟悉乐曲,演奏者演奏时思考,会降低钢琴弹奏质量。一些学生在钢琴演奏时未严格要求指法,使得乐曲记忆无序。教师在初期要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根据指法记忆钢琴乐谱,于演奏中体现连贯性。乐曲记忆时,易忽视慢速段落,使得乐谱记忆不能体现连贯性,进而出现忘谱现象。常规训练时,要合理配置背谱与弹奏时间,以更好地记忆。

三、结束语

对钢琴演奏,舞台意识的培养密切联系了学生的主动思考。各演奏者具有不同的个人演奏经历和专业素养,要主动查找演奏中出现的问题,积极解决这些问题,不断提升自己,形成成熟的舞台经历。许多同学参加该次科研项目,认识到舞台演奏中存在许多问题,结合自身实际,主动思考并解决问题,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专业学习的成功。

[1]周雪丰.论音乐表演之时间事件的结构意识——以钢琴表演教学为例[J].中国音乐学,2012(02).

[2]陈刚.浅析钢琴演奏的三个阶段[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

本文为武汉音乐学院院级教学研究项目《钢琴教学中舞台表演意识的培养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60204)。

猜你喜欢

钢琴演奏演奏者乐曲
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与建议
唢呐演奏中的呼吸技巧及其训练方式探讨
父与子
关于双排键电子琴即兴演奏学习方法之分析
论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
布赫宾德的贝多芬阐释对钢琴演奏的启示
钢琴演奏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探讨
浅析提高钢琴演奏技巧的有效途径
悲伤的乐曲
初中音乐合唱教学中的钢琴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