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及其书法文化意义
2017-01-30吴广诗书画印艺术馆
□吴 广 吴广诗书画印艺术馆
《兰亭序》作为我国书法历史文化中一座里程碑式的作品,是魏晋时期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性作品,其以自身蕴含的魏晋时期思想文化精神与自身极高的行书艺术造诣在我国书法文化历史中占据一席之地。通过对《兰亭序》的研究,人们可以掌握魏晋时期书法文化及社会文化,如二王书札、六朝社会文化等,帮助学者研究魏晋时期的历史。同时,从书法角度来说,《兰亭序》中不仅具备了一定的人文情怀,还对后世书法文化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魏晋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中,思想最为自由的时期,人们追求自我解放,反对礼法对人的束缚,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但是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最为混乱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皇权遭到蔑视。魏晋时期受政治环境的影响,我国文化呈现快速且形式多样的特点,形成独特的“魏晋文化”与“魏晋风骨”。
一、《兰亭序》的文化意义
1.关于《兰亭序》的兰亭论辩
“兰亭论辩”作为20世纪我国最大型的书法讨论,其主要是由郭沫若先生与高二适先生就当时出土的东晋时期墓葬为依据,对《兰亭序》真伪展开的一场辩论。
事实上,在我国书法文化历史上,《兰亭序》直到唐朝太宗时期才受到广泛重视,也是太宗将王羲之推到书圣的位置。根据史料记载,《兰亭序》真迹陪葬在昭陵中,但五代时期昭陵被盗,因此至今《兰亭序》去向成谜。
当前我们所欣赏到的《兰亭序》主要有八个版本,被称为兰亭八柱,其中又以冯承素先生的“神龙本”最为著名。
2.《兰亭序》的内涵
《兰亭序》借景抒情,以事言志,表达了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和超脱生死的生命境界,给世人以思索,给后人以启发,正如文中所说:“后之揽者,亦将有感于斯文。”读这样的文章,就如同和一个洒脱真挚的朋友促膝谈心,会让人感到轻松、欣喜,回味悠长。
中国书法具有双重审美功能,一个是笔墨线条的构成美,另一个是文字意境的审读美。一件好的书法作品,它的笔墨所呈现出来的景象要与文字内涵统一。《兰亭序》用王羲之遒媚的行书写出,真可谓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在内容和形式上达到了最佳结合。
二、《兰亭序》的书法意义
1.《兰亭序》字的结构之美
由于常见的《兰亭序》尺寸都较小,字的细节无法看清楚。倘若把每个字放大至清晰,就会发现每个字都写得如此精致,每一个字的起笔处,虽然细如发丝,却都富有弹性,不飘浮,不纤弱,说明王羲之掌控毛笔的能力和用笔的协调能力相当高。
以“永和九年,岁在癸丑”中的“和”字为例,将第一笔的撇延长即可发现,其与第二笔处于同一条斜线上,不仅如此,第一笔的撇起笔与其左半部分“禾”的竖画、撇画也正好在一条线上;“和”字右半部分的“口”和左边的横画,同样也在一条线上,形成了几何美。更令人感到惊讶的是,全文二十多个“之”字竟然都完全不同,可以说在重字别构上算得上登峰造极了,也体现出王羲之极高的书法造诣。
2.《兰亭序》文章的构造之美
仍以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为例,“永”字的捺画很长很重,感觉有一股力量在向右下方牵引;“和”字的横画本来可以写短,但是写长后牵引的方向与“永”正好相反;“九”字开始向两边扩张;“年”字粗壮的竖画把牵引的方向改向下;“岁”的戈钩和“在”的左撇则分别向右、向左牵引。这八个字就在左右开弓、上下对齐、一摆一荡的动荡中相互牵引,逐渐趋向平稳。
3.《兰亭序》在我国书法历史中的意义
《兰亭序》除了将我国行书发展到一定地位之外,还对后世历代书法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例如,宋朝四大书法家中首屈一指的黄庭坚先生,就对王羲之的《兰亭序》推崇备至,后朝的著名书法家(如赵孟頫、米芾、颜真卿等)都表示受到《兰亭序》的启发。虽然在上述书法家的书法作品中不太容易找出与《兰亭序》的相似之处,但在字体风骨与行文构造间可以发现其优点。
《兰亭序》中不仅蕴含着魏晋时期的文化风骨与文化内涵,我国后世书法文化与书法审美情趣也在其影响下逐渐充实起来。尽管各个朝代都有著名书法家用其书法作品表达其所处朝代的思想与文化背景,但是却不能取代《兰亭序》在我国书法历史上的文化地位,可以说没有《兰亭序》就没有我国后世丰富的书法作品与书法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