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学风建设机制研究
2017-01-30董宇
董 宇
金陵科技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9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学风建设机制研究
董 宇*
金陵科技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9
本研究通过对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分析,提出通过培养创新人才带动学风建设工作的路径选择。
创新;学风建设;机制
学风是高校办学思想、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指标。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育体现了高等教育的效果和学风建设水平,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的科技创新教育是当前高校提高学风建设的重要途径。
一、高校学风建设与科技创新教育
学风建设落实在高校人才培养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近年来,高校教学改革不断深化,育人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大多数学生能够充分利用有利条件不断积累知识,充实自己;但在高校学风建设中仍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态度浮躁、纪律松弛,学习能力偏低,主动性不强等问题。
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重在实践,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创新教育不但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创新学习的环境和氛围,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形成科技创新教育和学风建设的良性互动。作为高校的管理者必须创新管理理念,形成以科技创新带动学风建设,以学风建设保障科技创新的长久发展,建立起相对完善和长效的工作机制,从而形成以科技创新提升学风建设,以学风建设保障科技创新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通过培养创新人才构建学风建设机制的实施路径
(一)创新大学生科技活动的学风建设载体机制
1.完善实践育人体系,培养创新人才
学校应在办学理念指导下,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将实践教学内容贯穿于社会实践、创新教育之中,突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实践教学为基础,以社会实践为拓展,以创新教育为突破,构建社会实践、创新教育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互为联动的实践教育体系,从而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全面推进学风建设。
2.组织营造更多的学术交流机会和平台
通过建立科学、规范、长效的工作机制,搭建各种学术讲座论坛、科技文化节、学术成果申报、学科竞赛、创业计划等实践创新平台,开放科研文献检索,深入开展课外科技学术活动,增加校园文化科技学术含量,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欲望,营造激励创新的文化氛围,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有利于深层次促进学风建设。
(二)建立分级培养与点面培养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1.设立实验室学生助理,建立实验室科创团队
在实验室设立学生实验室助理,组建创新团队参与实验室管理,打破了传统实验教学全部由教师主导的模式,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三自”作用,构建学生自我激励与自我约束机制。学生实验室助理在学习和指导的过程中自身的动手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得到大大提高。在他们的引导下,同学们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专业应用技能也得到提升,从而带动整个学院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实验室助理的指导和带领下,以开放实验室为平台,积极参与各类科技创新活动。
2.设立班级科技委员,组建科技创新兴趣小组
学生通过自由组合的方式,在每个班级里都成立科技创新兴趣小组,设立科技委员,针对性地为每个学习小组配备指导老师。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大家共同讨论,解决不了的请指导老师指导,坚持做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这种模式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
经过小组导师和学生实验室助理的指导,低年级同学特别是学习后进的同学将问题解决后,大大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和求知欲,从而从主观上改变了学习的态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树立了学习自信。通过分级培养和点面结合培养的方法一方面有助于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激发广大学生热爱科技创新活动的热情,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出更多的具有专业能力的科技创新人才。
(三)建立专业的创新人才培养导师制
建立专业老师、实验室指导老师、科技创新导师组成的综合指导机制,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的导师团队建设。“专业导师制”是各班按专业方向或学习兴趣自发组成各种科技创新兴趣小组,由专业导师实施指导。“专业导师”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发掘学生的学术潜力,引导、促进和帮助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结合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探索实施科技创新导师制。在科技创新导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科研论文撰写、参加各类科技创新大赛、申报专利或各类创新项目等。既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营造出浓厚的学术氛围,增加学风的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
导师制采取各种形式的交流互动,帮助学生将课余活动与专业学习结合起来,极大地激发学生科学研究的兴趣与热情,从而有效地建立起师生和谐互动的良性循环。
(四)完善鼓励科技创新的学风激励机制
1.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文化氛围
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需要高校科技创新文化氛围的培育和推动,高校重视科技创新文化氛围的培养工作,将其作为校园文化的主要内容设计、培育和推广,加强制度规范建设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
2.建立奖励机制
有效的学风激励机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参与创新活动并取得成果的学生予以精神和物质层面的奖励,是优良学风形成的催化剂。通过完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拓展科技创新奖励项目、树立科创之星励志典型、组织优秀学生报告会、开展学术竞赛、科研项目申报、申请专利、发表学术论文等一系列激励措施,激发学生刻苦学习的内在动机和学习热情,充分发挥正面激励和导向作用,使“要学生学习”向“学生要学习”转变,形成学风建设内在动力机制。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阶段,坚持把学风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结合起来,着力构建长效机制,是高校学风建设取得成效的关键。
[1]周琪锋.开放实验室创新模式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12).
[2]李越,孙忱戈.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5).
[3]任婵媛,张春明.依托科技创新提升学风建设水平的机制研究[J].学理论,2015(2).
[4]马建华.构建高等学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董宇(1982-),女,江苏南通人,金陵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G
A
1006-0049-(2017)06-02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