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门德尔松《庄严变奏曲》OP.54的风格与演奏

2017-01-30李金菁

北方音乐 2017年3期
关键词:门德尔松变奏曲小调

李金菁

(太原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0)

浅议门德尔松《庄严变奏曲》OP.54的风格与演奏

李金菁

(太原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0)

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是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高雅清新、愉快安逸、抒情流畅的曲风独树一帜,尤其体现在钢琴音乐中。他的《庄严变奏曲》OP.54是一部音乐内涵与炫技兼具的优秀作品,值得深入学习和研究。本文从这部作品的音乐风格、内容及形式等方面进行探讨,对演奏要点及难点作了细致解析,旨在帮助钢琴学习者理解作品,正确把握作品风格,并掌握其演奏方法,提高音乐表现力。

门德尔松;庄严变奏曲;音乐风格; 演奏

费里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蒂(1809-1847),德国犹太裔作曲家,钢琴演奏家、乐队指挥家。他是浪漫乐派的优秀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抒情风景画大师”,也被公认为“德国音乐文化优秀传统的代表”、“德国优秀音乐文化的‘先知者’”。门德尔松的钢琴作品高雅清新、愉快安逸、抒情流畅,深受钢琴演奏者的青睐。《庄严变奏曲》OP.54是一部音乐内涵与炫技兼具的优秀作品,值得深入学习和研究。本文从这部作品的音乐风格、内容及形式等方面进行探讨,对演奏要点及难点作了细致解析,旨在帮助钢琴学习者理解作品,正确把握作品风格,并掌握其演奏方法,提高音乐表现力。

一、门德尔松及其钢琴音乐创作

门德尔松出生于德国汉堡的一个富商之家,从小接受专业的音乐教育,少年时期便显露出出色的音乐才华,年仅16岁的他便创作了喜歌剧《卡马丘的婚礼》OP.10,之后又写出了极为著名的管弦乐序曲《仲夏夜之梦》OP.21。门德尔松的作品类型丰富、数量惊人,体裁涉及交响曲、管弦乐序曲、歌剧与歌剧配乐、清唱剧、康塔塔、诗篇歌、经文歌、独唱曲与合唱曲、多种形式的室内乐作品、管风琴作品、二重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以及大量为钢琴而作的各类作品。

门德尔松对拓展钢琴作曲思维与演奏技术两方面都有重要贡献。他一生共写了150余部钢琴作品,其中多为钢琴小品,最具代表性的是8集《无词歌》,在浩瀚如烟的钢琴音乐作品中始终占据核心地位,音乐语言如歌如梦,优雅唯美的抒情特质得到了极致的发挥,其中多首作品都是耳熟能详的音乐经典。虽然门德尔松的大型钢琴作品与钢琴小品相比略逊一筹,但也有不少公认的杰作,最著名的是:6首《前奏曲与赋格》OP.35中的第一首、《e小调随想回旋曲》OP.14、《庄严变奏曲》OP.54。

与大多数音乐家的生活贫困、命途多舛截然不同,门德尔松一生有如春天的海洋,平稳而舒适,人们因此称他为“幸福的音乐家”。他浑身都散发着贵族的气质,其音乐也是如此,高雅、严谨、安逸、自在,有着逻辑、愉快的旋律。门德尔松注重内部的严谨与和谐,不追求华而不实的炫技,音乐优雅流畅,质朴纯真,古典与浪漫并存,继承与创新同在,他的钢琴音乐所描绘的都是恬静、美好的一面,声乐化的旋律独具特色,整部《无词歌》便是其代表;而在钢琴变奏曲的创作中,他同样采用这种声乐化的旋律作主题,并在其中的变奏段落发挥了这一特色。

二、门德尔松《庄严变奏曲》OP.54综述

门德尔松为了纪念贝多芬,于1841年创作了这首《庄严变奏曲》OP.54,d小调。这部作品不仅受到舒曼的大力称赞,更被认为是贝多芬之后、勃拉姆斯之前最为优秀的变奏曲。该作品被命名为“庄严”,包含了两重意义:一是表达对贝多芬这位音乐大师的崇敬,因为贝多芬写有《庄严四重奏》、《庄严弥撒》等作品,并且其音乐风格也是庄严深沉的;二是针对当时盲目追求炫技的创作恶习,门德尔松表明自己的创作立场,要像巴赫、贝多芬等严肃作曲家学习,提倡音乐内容与演奏技巧之间客观理性的平衡。很显然,这部作品就非常完美的展现了音乐内容与演奏技巧的平衡,门德尔松式的规整的体裁形式与凝练的音乐语汇尽显其中,他深入挖掘出键盘器乐特有的艺术潜质,呈现出钢琴音乐张力十足的特性;而复杂多样的变奏手法运用于17个变奏段落中,其中不乏高超的技巧表现与绚丽的华彩乐段,炫技十足。与以往那些优美恬静、安逸舒适的作品有所不同,《庄严变奏曲》中多了沉思叹息与激荡冲突,具有相当的深度及内涵。

三、门德尔松《庄严变奏曲》OP.54的音乐分析及演奏要点解析

门德尔松《庄严变奏曲》OP.54是由主题、17段变奏、尾声构成的。17段变奏的风格各异、特点鲜明,包含了丰富多彩的旋律、和声、节奏、力度等音乐元素,运用了多种变奏手法,展示了各类高超的演奏技巧。

主题,d小调,非再现的单二部曲式。这是全曲整体的乐思结构与和声调性的首次呈示。整个主题由严格的四部和声组成,结合门德尔松喜爱的“半音进行”,使其既“庄严”由不失门式特色。主题动机就是“半音进行”,由“A - 升G - D - 升C”构成的“核心音高”。主题旋律是在此基础上发展完成的;之后的17段变奏也始终强调这个“核心音高”。前8小节是2个平行乐句,调性由d小调转为g小调,又至F大调;后8小节是2个对比乐句,调性由F大调转为d小调、降B大调,又转回d小调,前后的调性统一,力度变化不大,需要干净平稳、深厚但不沉重的音色予以表现,手指触键要有很好的控制,应尽量均匀、适度。

第一变奏,结构与旋律基本不变,添加了内声部,左手运用八度断奏使和声更加清晰。演奏时应突出旋律声部,弱奏内声部,并且强调“核心音高”;左手的断奏则应轻巧、活泼。

第二变奏,速度稍快,旋律保持原有的完整性,因加入六连音音型而华丽、流畅。和声简明,遵循主题的大致框架。演奏应平滑、顺畅,使音乐流动自如。

第三变奏,和弦技巧段落,主要为级进和弦,充满动力,由双手交替的和弦断奏构成。这一变奏保留基本的调式调性及和声框架,但主题已开始变型,只能找到“核心音高”。整段的力度变化非常明显,和弦弹奏要富有弹性,自然的表现强弱对比,并突出主题旋律。

第四变奏,音乐推向第一个小高潮。这一变奏运用模仿、对位的复调性手法完成,变化很大,两个声部在快速的跳音中,相差一拍模仿进入,仅保留了“核心音高”。其中所有的断奏都是轻巧的,并有大量的倚音运用,演奏时应保持律动,让倚音轻松的出现,一带而过。

第五变奏,由右手、左手两声部相差十六分音符的时值先后出现,结合成具有切分节奏音型特点的乐句,形成了新的音乐律动。低音声部的主持续音技法强调了d小调的主调性。左手应尽量连贯、均匀,不要过于沉重;右手的抒情旋律要连贯而有表情,极具歌唱性,其中的同音断奏不做跳音处理,而要饱满,保持时值。

第六变奏,和弦技巧段落,是难度很大的 “飞跃式和弦”,以跳进为主。这一变奏保留了基本结构,在和声与调式调性上予以变化。中低音区基本为主题的和声框架,进行上行四度的跳进;高中音区与之对比,呈上行大跳,活泼、跃动。音乐呈现出丰富的表现力。

第七变奏,织体变化,由柱式和弦及快速上行的琶音两种织体构成,使音乐在动静结合中向前发展。“核心音高”与部分主题旋律隐藏在柱式和弦中。踏板的运用需要特别注意,柱式和弦弹奏时,要及时放开踏板,保证音响的清晰;琶音弹奏时,则应运用切分踏板,使快速六连音的延音相融,表现梦幻色彩。

第八变奏,基本保持主题的调式调性与和声功能,旋律只保留“A - 升G”。右手运用三连音级进进行,与左手的大跳跳音形成鲜明对比。演奏时应注意两手的对比表现,右手的三连音连贯绵延,弱奏与强奏交替出现,并在强奏时加入踏板进行突出表现;左手的和弦为断奏,尤其是八度跳进,要弹得轻巧自如。

第九变奏,变化较大,只保留主题的调式调性,不仅只运用“核心音高”做点缀式的出现,还运用重复乐句的手法扩大了乐段结构。左右手为相距三六度的三连音齐奏,音乐富于流动性,随旋律走向做细微的起伏;整体的强弱变化很明显,sf频繁出现,演奏时要大胆的表现出来。

第十变奏,中板,四声部赋格。主题体现了“核心音高”,旋律优美,极具表现力,以左手弱拍进入,在第2、4、6小节的第二拍,分别进入第1、2、3答题,四个声部分别带有a小调、d小调、g小调及C大调的特点,形成了多调叠置,产生了极为丰富的音响效果。演奏时要注意声部的独立性及旋律线条的表现,各声部在进入时要十分清晰,采用巴赫式的触键方式,扎实、坚定,充满巴洛克时期的庄重之美。

第十一变奏,由高、中、低三个声部构成。高声部为旋律声部,优美如歌,要求连贯、清晰的乐句表现;中声部是切分节奏,保持统一的弱化处理,并尽量与高声部相融合;低声部的大跳要运用手腕的带动作用使触键柔和。

第十二变奏,左右手柱式和弦的交替出现,使音乐充满活力与热情。和弦演奏应富有弹性,双手交替衔接时均匀,保持统一。踏板要极有控制的使用,既不能过短,使和弦不连贯,又不能过长,出现浑浊的音响效果。

第十三变奏,结构被扩大的乐段,由三个声部构成,旋律出现于中声部,需要清晰、连贯的突出演奏,虽然要求sf的力度,但要尽量有柔美的表现,触键不要过硬。高声部为长串的轻巧快速的跳音;低声部依附于中声部,但为断续出现的跳音,要求颗粒感十足,高、低声部的跳音都不应破坏中声部的旋律线条,而是与其形成复合音色,呈现和谐美。

第十四变奏,柔板,是唯一改变主调性的乐段,在D大调上呈示,明亮而庄严。由四个声部构成,旋律优美,音响丰厚。演奏时要充分触键,且各声部的分句一定要正确。

第十五变奏,d小调,“核心音高”隐伏在和声进行中,切分节奏的运用使音乐动感十足,演奏速度稍快。右手和弦与左手单音相结合,突出其中的隐伏旋律,右手切分节奏的和弦演奏要柔美。

第十六变奏,六连音的和弦演奏由左右手交替完成,“核心音高”隐伏在右手的和弦中。虽然都是断奏处理,但双手应有紧密、自如的衔接,节奏准确,使其融合为一个声部,呈现流畅、连贯、轻盈的乐句。踏板的运用要严格,避免音响浑浊。

第十七变奏,最后的变奏乐段结构最为庞大,扩充为带有展开性中部的、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整体的音乐风格较为活泼,具有跳跃性,展开性中部同时带有华丽的风格,音乐富有激情,推向全曲的高潮。这是全曲演奏技巧的集中展示,炫技十足。

尾声,急板,结构庞大的华彩乐段,由主题材料发展而成。这一乐段的力度变化颇具特色,形成p-f-sf-ff-sff-sf-ff-f-p的层层递进的变化形式。高低音区的流动变化也很大,开头部分,主题旋律在切分节奏的和弦高音声部出现,之后音区提高,主题表现的更为清晰、明亮;第26小节,旋律经由双手同向级进与小跳进的进行回到低音区;第33小节,旋律又上行至高音区;第51小节,音区下行至小字组,最终以弱奏的柱式和弦静静结束。力度与音区的变化使整个尾声显得华丽并具震撼力,是对演奏者驾驭大型作品能力的全面考验。

《庄严变奏曲》OP.54是一部优秀的钢琴作品,既是古典主义音乐形式与浪漫主义音乐内容的完美结合,又体现了音乐内涵与炫技的高度平衡,它是门德尔松最为成熟的大型钢琴作品之一,充分体现其创作的高水准及富于独立性的创作意识,值得每一位钢琴学习者深入的研究学习。

[1]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07):233.

[2]吴国翥.钢琴艺术博览[M].奥林匹克出版社,1997:267.

[3]周薇.西方钢琴艺术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9:117.

[4]王璐.门德尔松之演奏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11.

[5]吴驰.门德尔松之演奏技巧[J].音乐探索,2009(03).

李金菁(1985—),太原学院音乐系教师,讲师职称,主要从事钢琴教学,毕业于山西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主修钢琴表演与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门德尔松变奏曲小调
民歌主题变奏曲
四 季 相 思
思 夫
门德尔松音乐作品创作风格浅析
心情变奏曲
五河小调
“浪漫派大师”门德尔松的故事(二)
门德尔松的诚实
诚实更重要
春日条纹变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