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教育中素质教育之我见
2017-01-30耿思然
耿思然 张 博 赵 智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中学化学教育中素质教育之我见
耿思然*张 博*赵 智*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我国教育界第一次公开提出的“素质教育”一词是在大约上世纪80年代末期,可是这么多年以来,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我们遭遇了许许多多的困难,而说到中学化学的素质教育更是效果不佳。本文界定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概念,分析了中学化学教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一些现状,给出了几点供参考的建议。不过任何形式的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都是漫长而又复杂的,今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二者何去何从,仍需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不断探索与研究。
素质教育;中学化学;教育
二十世纪末,李岚清在国家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基础教育必须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1]”《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首次在中央文件中出现了“素质教育”的概念。目前“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和方法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的推进困难[2]”。
一些学校或教育工作者由于对素质教育一知半解,往往是“轰轰烈烈喊素质教育,扎扎实实搞应试教育”。所以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就是:要对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进行正确而深刻的理解,了解素质教育的现状,在这个基础上有效的推进素质教育,需要指出的是针对某一学科应该有其自身独特的措施。
一、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
(一)素质教育的概念
“素质教育”,简单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3]”。
(二)应试教育的概念
应试教育指“偏离学生身心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考试为主要手段,以甄别选拔为目的,片面强调知识和机械训练,以单一学业成绩为评判学生发展水平的标准,抑制学生创造性和个性发展的淘汰式教育。
由此可见,应试教育是在一定片面思想指导下,一种急功近利的教学模式,这样不仅会损害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也不利于社会长远发展和人类文明的再创造。
二、素质教育在中学化学中的现状
1999年6月国家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这一决定的颁布,标志着素质教育开始成为国家教育的战略决策,进入到全面推进的阶段。但是全面剖析现今的素质教育,它和现行的学校评价体制、高考体制、社会用人现状等难以对接。
具体到中学化学素质教育的实际推进,虽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存在着许多不足。
(一)未能逃离应试教育的束缚
目前我国的中学化学教育中,大部分化学老师还是按照考试大纲来进行化学教学,教师教教材,学生难以从化学的学习中体会到兴趣和快乐。化学老师没有及时的转变教学观念,学生对化学的发展历史、化学的起源、关于化学的名人故事等书本以外的知识了解不够,导致了学生只重视分数,与素质教育的方向背道而驰。
(二)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脱节
素质教育的开展是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需要教师结合现实的状况,了解社会的发展,激发学习动力。因此,化学教育中,化学老师应该让学生充分了解化学学习对社会的现实意义,比如,能够解决一些新能源、生态污染和生物制药等各种社会问题。
(三)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授
长期以来,为了应对中、高考,成功进入大学,升学率与高分成为了教育的基本目标,成绩的好坏成为了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标准,这就造成了大部分中学化学教学中过分重视化学知识的教授,忽视学生道德修养、综合素质的培养。[4]
三、中学化学教育中强化素质教育的措施
实施素质教育,首要任务就是转变老旧的应试教育观念,树立新的素质教育观,同时评价目的从“甄别选拔”转为“育人为本”,评价的内容、方式、对象的多元化,社会就业选才机制也应该改善,不应再以学历和学校来制约人才,应该更重视人才的综合素质。
(一)及时转变化学教学观念
新课改下的中学化学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技能的培养,还需要注重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二)加强培养学生实验技能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此,在具体的化学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这也是中学化学素质教育强化实施的重要途径。化学实验不单纯是实验的操作,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三)介绍化学发展史
化学具有悠久的发展史,在化学发展过程中涌现出许多著名的人物与故事,这也是化学教育中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如门捷列夫发明化学元素周期表等因此,老师应向学生们介绍更多书本以外的化学发展史中出现的名人故事,来激励学生。
总的来说,在这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斗争”中,素质教育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审视教育。但到了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这一目标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只有正确认识、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在实施过程中始终保持本心、不偏不移地将素质教育全面而深刻的贯彻下去,才能真正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所需的人才。
[1]郭法奇.如何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基于《教育规划纲要》及教育历史的实证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1:5-10.
[2]马一阳.历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之我见[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10:48-49.
[3]唐玉辉.浅析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J].科技信息,2013,02:93.
[4]熊铭.素质教育在中学化学教育中的强化实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5,28:167-168.
耿思然(1992-),女,辽宁盘锦人,沈阳师范大学,化学分析专业教育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化学);张博(1993-),男,辽宁灯塔人,沈阳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分析专业硕士研究生;赵智(1991-)男,辽宁宽甸满族自治县人,沈阳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分析专业硕士研究生。
G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