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探究

2017-01-30赵雅青

山西青年 2017年1期
关键词:网络时代思想大学生

赵雅青

渤海大学,辽宁 锦州 121013

网络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探究

赵雅青*

渤海大学,辽宁 锦州 121013

信息网络化决定了网络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面临着新问题、新挑战,如网络给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环境的冲击,其加大了高校意识形态的管控难度,高校意识形态防御能力面临的挑战,高校意识形态传播方式遇到的挑战等。因此,要充分认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复杂性,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

网络;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我国意识形态工作提上重要日程,这对我们研究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有重要指导意义。中国人的学习、生活、工作在加速互联网化,网络涉及人们的种种需求,安全需求真实而迫切。意识形态,是在阶级社会中,在适合这一阶级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中形成的。它代表着统治阶级利益的观念体系和价值取向。意识安全指的是社会大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信仰以及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状态及能力。

一、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意义

(一)网络时代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有助于抵御西方意识形态渗透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即高校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也就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坚持。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意识的树立是大学生自觉抵御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关键。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五四运动”就是发生在高校的中外文化较量。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技术文化优势对我国大学生渗透西方的政治理念及资本主义价值观。2014年9月爆发在香港的“占中”运动就是在西方资本主义长期意识形态渗透下的一次体现。加强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引导广大师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符合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价值选择。高校学生是维护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力量。加强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能够使他们自觉抵制各种西方意识形态的危害侵蚀,维护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

(二)网络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

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就是通过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指导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确保高校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才能更好的坚持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只有把其作为主流意识形态来建设,才能实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青年大学生的政治取向和价值取向决定着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和走向,他们政治觉悟的提高与否影响着社会主义的传承与发展。在互联网发展迅猛的今天,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面临着诸多的新变化,为了能够使他们坚持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高校必须把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发挥意识形态的教化功能,做好疏导工作,引导学生坚持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三)网络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要利于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对青年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意义。首先,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将会给大学生带来正确科学的价值观,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人们的价值取向逐渐多元化,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将会教会他们做出正确的价值取向。所谓正确的价值取向也就是自身行为符合伦理道德规范,不违背法律约束,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青年大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有效适应信息网络化的发展,才能培养出社会主义接班人。只有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才能抵制国内外敌对势力把大学生作为意识形态较量所争夺的对象,这更加凸显了加强网络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必要性。

二、网络对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挑战

互联网的发明和应用,改变了人们学习、生活、工作的环境。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互联网,被称为新媒体。网络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广度改变着人类社会政治生活,重塑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军事、文化形态,并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带来影响和冲击。

(一)网络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环境的冲击

传统的意识形态工作是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民群众系统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具有鲜明的权威性、强制性。传统的主流意识形态建构者多以教育者的地位出现,人民群众往往作为意识形态的接受者只能被动的接受信息,处于信息占有的劣势。网络时代,我国传统的意识形态工作环境受到很大冲击,借助网络,意识形态在现代社会运作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互联网已经实现对高校学生的全面覆盖,上网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的基本生活方式。特别是随着微信的运用,使得网络对学生的影响加速。高校师生可以在网络上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见解,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主导型,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可见,网络成为高校学生生活“新常态”后,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环境受到严重冲击。

(二)网络加大了高校意识形态的管控难度

网络传播使人们认识和接触了多样多元的意识形态,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中国传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构建,是党和国家向群众单向性地传播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在群众中树立社会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巩固社会主义政权。网络时代之前的主流意识形态灌输,主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进行。这些信息传播渠道由党和政府主办或控制,是宣扬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阵地。网络打破了国家对传统媒体的垄断控制。各种各样的思想观点在网上都能找到,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和社会舆论的传输器。形形色色的政治观点和社会思潮,在网络上同执政党和政府争夺舆论阵地,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构成了极大冲击。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极“左”的“文革派”,极右的新自由主义,以及极端民族主义思潮。此外,网络还使意识形态工作对象的身份数字化、电子化,弱化了个体对组织的相对依附,削弱了依靠组织优势对意识形态的控制力。网络成员身份的符号化降低了网民的道德约束力,极易造成网络行为失范。十八大之后,我国进入改革深水区,改革中暴露的各种问题经过网络的传播,对高校网络舆论监管造成困扰。

(三)高校意识形态传播方式面临挑战

网络舆论干扰和冲击了主流舆论。近年来,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兴起,网络舆论逐渐展示出其巨大威力,其影响力的触角已伸向社会各个角落。在意识形态的传播过程中,要形成与特定时代传播技术手段相适应的某种传播体制、传播手段。网络的普及使大学生在网络上接触到大量的多元化意识形态。网络是把双刃剑,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增长自己的见识,通过网络认识世界。但网络也使网民的舆论变得不可控制。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意识形态传播的主阵地和主渠道,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高校意识形态传播方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在网络信息时代,网络传播则是以双向互动的方式进行的,是一种平行的信息交流方式。其海量的信息传递具有发散性、对象的不确定性的特征。在这样一个信息共享和平等交流的平台中,大学生不再被动的接受信息,他们也可以制作和发布信息,自由的讨论交流。

三、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对策分析

当前,面对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思潮并存的网络现状,本文认为需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网络高校意识形态安全。

(一)坚持主流意识形态教育

在信息网络化的今天,人们的思想日益多元化,意识形态愈发达。要想增强西方意识形态防御能力,必须要有意识形态安全意识。矢志不渝地把马克思理论作为指导我们行为实践的风向标,牢牢抓住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权和话语权。2016年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习教育,就是要坚定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本质,坚持党性。这些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都为日后高校大学生走出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他们能够提高意识形态分辨能力,分清哪些是主流意识形态,哪些是非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尽可能要求真务实,贴近他们的实际生活,多样化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方式,提高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增强他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二)把意识形态教育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首先,把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融入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是一张白纸,是可塑性非常强的一个群体。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教育他们,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而且能够规范他们的行为。其次,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把传统文化教育中有关意识形态安全的文化纳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来。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通过深度挖掘传统文化的思想价值,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化自信。把意识形态理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提高意识形态理论的吸引力,其魅力在于是否能够指导实践,使其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易于被大学生理解和接受。

(三)充分利用各种载体进行意识形态教育

第一,加强哲学课程专业教材建设。高校开设的这两门课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高校教师要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二,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网络作为一种新媒体,不同于传统媒体的是拥有吸引大学生的视频、音频、图像等资源。我们可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网络文化建设中,通过把抽象化理论转化为视频、音频、动画等符号来提高意识形态吸引力。意识形态教育要避免单纯的理论教育,要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丰富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性,通过学习意识形态理论指导他们的生活实践。

(四)大学生自身要增强意识形态安全意识

首先,明确是非观念。从小悦悦事件、范跑跑事件引发的网络热议,以及对狼牙山五壮士、邱少云等英雄人物的评价而引发的网络思想论争,可以看出网民的是非观念模糊不清。大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才能促进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其次,树立主人翁意识。由于互联网上的每个人都拥有说话的权利,但也存在沉默的小伙伴,存在着少数人主导多数人思想观点的极端现象,这些网民的主体意识不强。因此,大学生要增强主体意识,积极参与到网络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中来。最后,要有基本的科学文化基本常识。大学生只有通过学习,掌握科学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有效分辨网上的海量信息,才能辨别真伪,以理性心态对待现实问题。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507/P020150723549500667087.pdf.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刘文娟.拓展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强化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J].理论界,2008(6).

[5]严兴文.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价值——从文化和意识形态安全的视角[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7).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Security in the network era

The information network determines the network security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is very necessary.With the popularity of the network,the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faces many challenges such as the impact of the network to the College ideological work environment,which increases the challenge of University ideological control difficulty faced b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defense capability,university ideology spread the challenges encountered in the way.Therefore,to fully understand the complexity of University ideological work to strengthen ideological security Construction College

Network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Ldeological Security Construction

赵雅青(1988-),女,山西吕梁人,渤海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

G

A

猜你喜欢

网络时代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思想与“剑”
一场网络时代的围殴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网络时代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