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途径探析

2017-01-30贾鹏敏

山西青年 2017年1期
关键词:消费观消费大学生

贾鹏敏

重庆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000

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途径探析

贾鹏敏*

重庆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000

面对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大学生这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青年一代对于消费方式的态度。本文首先明确大学生消费观的涵义,找出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念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即探究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途径。

大学生;消费群体;消费观;途径

一、大学生消费观的涵义

消费指的是在现代经济社会条件下,人们通过消耗社会产品的方式来满足人们物质生活或精神生活需求的一种行为,消费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消费观即人们基于对消费活动的认识而形成的指导消费行为的思想规范。本文所指的大学生即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大学生消费观指的就是大学生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为满足自身物质需求或精神需求而进行消费时所产生的对消费的总的观点和根本看法。大学生的消费观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具有指导作用。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

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社会上随之出现很多不良的消费行为,大学生深受这些不良消费行为的影响,相当多的大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炫耀消费、排场消费等不良的消费现象经常发生。

(一)追求超前消费

消费方式由之前单一的现金消费转变为支付宝消费、银联卡消费、信用卡消费等等兴起的新型消费方式,这些便捷的消费方式导致大学生超前消费行为的出现。

超前消费实质上是一种脱离实际经济能力、不理性的消费方式,通常,这种超前消费为了满足当前的消费需求,不惜牺牲未来购买力为代价,部分大学生只是一味的贪图当前消费的快乐,却看不到超前消费不仅带给他们身心健康的危害,还给家庭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更有甚者,出现信用危机,导致法律事件的发生。

(二)追求享受消费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都生长在家庭条件良好的环境中,生活锦衣玉食,几乎体会不到生活的困难,养成了贪图享乐的不良习惯。西方追求享受的不良消费受到部分当代大学生的推崇。

享受的消费观将享受当成人生的追求,将消费视为人生的目标,然而,作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部分的消费才应该是其主要消费项目。追求享受消费的大学生会过分强调享受的部分,却忽视了学生该做的重要的任务是努力学习,完善自我。享受消费只会使得大学生沉溺于享乐主义的泥淖无法自拔,享受消费观是一种虚幻的心理满足,只会带来一时的快乐,并不能真正的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精神生活。

(三)追求从众消费

对于当代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来讲,面对的是脱离父母,独自生活的状况,这个时候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彻底形成,处于不稳定的阶段,同时,他们的消费心理还很不成熟,缺乏一定的消费经验,很容易受到不良消费行为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往往爱好广泛、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为了获得群体的认同,社会上任何一种潮流都有可能成为他们跟风的对象,即使这些东西不是他们需要的,也不是适合他们的,只是为了跟随潮流的步伐以张扬其个性。此外,社会上还有大量的广告宣传、网络宣传等手段的诱导,使得大学生们的从众消费心理也越来越强烈。

(四)追求符号消费

商品不但具有使用价值、交换价值,还具有符号价值,符号型的商品在消费时被赋予了其象征意义,符号消费观是一种对消费品符号价值进行衡量的消费观。

大学生的思想还处在不稳定的状态,好奇心重,社会上大量的厂商将商品进行包装,一味追求获利,却摒弃了商品的实用性,将商品符号化,吸引大学生追求符号消费的心理。大学生奉行的符号消费观所追求的消费目的不是使用价值,而是为了彰显生活的品味,虽然,在某种程度上,符号消费能够体现大学生的生活品味,但是,大学生现阶段还没有自己固定的经济来源,符号消费只能增添家庭负担,陷入虚荣的生活境地。

三、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大学生不成熟的消费心理

大学生虽然已经长大成人,但由于他们一直生活在校园里,从未接触真正的社会,心智还尚未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消费环境的影响,受到不合理消费观念的诱导。

这种不成熟的消费心理表现在攀比的心理,每个学生的家庭状况都不相同,对于家境富裕的同学,他们可能会对金钱没有很大的追求,会使用一些类似名牌手机的高档生活消费品,以展示其家境的优越性,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通常都有相互攀比的心理,这个时候,家境一般甚至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学生因为攀比心理的趋使,不顾家庭经济状况的限制,盲目消费,购买更加贵重的消费品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二)父母对子女的溺爱

父母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深受父母的影响,由此可见,孩子的消费观问题的出现与父母有着紧密的关系。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大都经过了物质缺乏的年代,不想要孩子像那个年代的人一样吃苦,于是,爱子心切的心理使得父母对孩子提出的任何经济要求都会满足,孩子也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长时间的溺爱,使得孩子像是生长在温室里的花朵,滋生了孩子的享受主义思想,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缺乏自力更生的品格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所以,大多数盲目跟风消费的学生都与家长对他们的纵容溺爱有着很大的关系。

(三)高校消费观教育的落后

消费教育指的就是向受教育者传授有关的消费知识以及技能,目的是提高大学生消费的能力的教育活动。消费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消费能力,更关系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全面发展等问题。大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消费教育在合适不过的场所。但是高校却始终没有将对大学生的消费教育重视起来,更没有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对于大学生消费教育的课程又少之又少。

较西方相比,我国消费教育落后很多,缺乏针对性的课程开设,只有一味灌输,缺乏系统性的教材讲解。这样导致的后果只能是脱离了大学生实际的生活,并没有教给他们如何解决消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挫折。在日常消费中的大学生,通常对金钱没有太多的概念,不懂得如何正确的支配运用,很容易出现不合理的消费。所以,高校必须对大学生进行消费教育,教会他们正确的、理性的消费。

(四)大众传媒的诱导

现在的大众传媒越来越深入人心,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介向人们宣传各式各样的信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大众传媒通过各种渠道进行信息的流通,为大学生提供了足够的信息资源。但是,受利益的驱使,大众传媒通过精心的广告宣传,为了迎合了大学生追求时尚、追求品味的心理需求,扭曲商品实际存在的意义,将大学生带到非理性消费的漩涡中。

此外,大学生现在还处在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特殊时期,经验欠缺,对于大众传媒不真实的广告都没有辨别的能力,再加上,大众传媒利用大学生追星的喜好、明星效应进行广告宣传,使得大学生盲目追赶潮流,甚至出现不经考虑、爱屋及乌的现象,只要是偶像代言的东西,不加考虑,必定会消费。可见,在大众传媒的大力宣传下,大学生对消费的欲望有增无减,愈演愈烈。

四、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途径

(一)加强大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

首先,要加强树立科学消费观。消费观深受个人价值观以及人生观的影响,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对个人的消费观具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及能力。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重任,要做到吃苦耐劳、勤俭节约,摒弃“挥霍主义”和“享乐主义”的不良消费思想,不断提高自身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

其次,要建立合理的消费结构。大学生面对“挥霍主义”“享乐主义”,应该从主观上远离这些不良的消费思想,结合自身及家庭的实际情况,首先制定基本的生活、学习消费,然后再设计合理的个人消费方案。这样合理的消费结构能够很好地改善不良的消费习惯,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为步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做好铺垫。

最后,要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大学生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消费进行合理的计划,拒绝攀比,要避免盲目的从众消费以及享乐主义消费,在校期间,可以勤工俭学,体会赚钱的辛苦和不易,尽早培养自己经济独立的能力,提高自身融入社会的能力。

(二)父母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大学生的消费思想从小受其父母消费观的影响,大学生的经济来源大多数完全来源于父母的供给,但家长不仅仅要负担起供给孩子的责任和义务,更要对孩子的消费行为及观念进行教育和引导。

父母是子女出生后的第一位老师,子女受父母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中受父母的感染,模仿并且形成和父母一样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等孩子长大成人进入大学校园,便脱离了父母的庇护,开始学着独立生活,却依然存在着父母消费习惯的影子。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以身作则,首先自己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让子女知道赚钱的来之不易,教子女学会要珍惜赚来的辛苦钱,用良好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影响自己的子女,培养子女独立自主、理性的消费习惯。

另外,外国的父母从小就培养子女的赚钱能力,通过做家务来赚取零花钱,并且教会他们将赚到的钱进行合理的分配利用,这一点是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大多数大学生很少接触专业的理财知识,他们的理财经验大都来源于和父母的交流,大学只是他们刚刚开始的理财阶段,父母要对子女进行积极的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科学的消费观念以及理财经验。

(三)加强高校的消费观教育

首先,增设消费教育观念的课程。要培养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的消费习惯,就必须要将消费观教育的相关课程纳入到高校的改革制度中来。因为当前大学生对消费的认识不足,缺乏一定的消费经验,消费能力不高,再加上在消费过程中的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容易受“拜金主义”等不良的消费观影响。所以,高校必须开设消费能力提升的相关课程,教会大学生如何进行合理的科学的理财,开设消费心理学方面的课程,积极引导大学生改掉不理性消费习惯。

其次,增设社团机构。社团应该扩大其职能范围,不仅仅是建立兴趣式的社团,还应该发挥人文关怀的作用,建立相关社团机构,面对不良的消费现象时,应该充分发挥社团的效用,在校园做正确的示范引导作用,创造校园进行健康消费的氛围。

社团在进行消费示范引导作用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大学生学习掌握合理的理财技能,对自己的生活、学习费用进行合理、适当的支出分配。另外,高校社团还要走出去社会,了解社会、与社会需求接轨、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消费水平,增强消费意识,提高消费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而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趋势,为走入社会进行社会消费做好准备。

(四)强化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感

大众传媒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为人们的生活创造便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但另一方面却受利益的驱使,为人们制造了不健康的消费环境。为了获取利益,大众传媒利用广告、网络等各种手段进行宣传将商品的效果夸大其词,甚至不顾职业道德,作虚假的宣传。大众传媒利用大学生还尚未完全成熟,对真伪辨别能力弱等特点,利用明星效应,吸引大学生进行盲目消费,这些都对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建立具有消极的作用,更加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所以,强化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感显得尤为重要,引导大学生进行合理消费,呼吁大众媒体为大学生建立健康的消费环境。

[1]张玉华.当代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

[2]闫缨.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研究述评[J].中国青年研究,2005,01:77-79.

[3]杨传忠.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

[4]成四堂.大学生消费观教育探微[D].南京师范大学,2007.

[5]宋海燕.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的评析与构建[D].山西财经大学,2011.

[6]田月.思想教育视域中的大学生消费观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

贾鹏敏(1990-),女,山西忻州人,重庆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G

A

猜你喜欢

消费观消费大学生
消费观
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
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40年消费流变
基于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消费观
大学生之歌
新消费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