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浒传》中的人物塑造艺术

2017-01-30张博慧

山西青年 2017年1期
关键词:李逵刻画水浒传

张博慧

渤海大学文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水浒传》中的人物塑造艺术

张博慧*

渤海大学文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研究古典小说里的人物塑造艺术是研究古典小说的重要环节。《水浒传》的突出特点是塑造了一百零八个形象鲜明的人物形象,其在构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塑造其英雄形象方面有其独到之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水浒传;人物塑造;塑造艺术

《水浒传》是人物塑造方面的经典之作,其为后世研究探索人物塑造艺术提供了宝贵的材料。在《水浒传》中一共塑造了一百零八个人物,每个人物的性格特征都十分生动鲜明,为后人进行人物塑造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一、《水浒传》人物塑造的结构特点

(一)由“叙事”模式向“记人”模式转变

人物塑造的成功与否是决定小说创造创作成败的关键。《水浒传》中在对人物进行塑造时极大的突破了传统的小说结构。魏晋小说、唐传奇等都是以叙事的方式进行小说的铺排,人物塑造只是用来辅助事情情节的发展。要想在小说创作中有所突破的话,就必须打破传统的小说结构,从一味的“叙事”模式转换为“记人”的模式,故事情节的推动发展最终是为了塑造出更加鲜活的人物形象。这样作品中呈现出的人物才会各具特色,不再单一固化,使其具有性格特征更加丰富,更加人性化。《水浒传》在人物塑造上可谓是经典之作,其在人物塑造上所使用的手法值得我们去不断研究和学习。

《水浒传》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铺排和结构设计皆是以人物为故事情节的主线。《水浒传》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并非一两个单一形象,而是群体形象,它涉及到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物刻画,特别是对水泊梁山上的一百零八个好汉进行了细致塑造。在《水浒传》的前七十回安排中,都是针对不同的人物形象进行刻画,通过语言、行为、肖像等描写方式,塑造出来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他们的个性鲜明。

《水浒传》首开先河,采用白话文进行创作,它为后世小说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水浒传》中的许多故事都可以单独拿出来成为独立的人物传记,例如“武松传”,“鲁智深传”等。《水浒传》的结构就是将不同人物的生平展开故事情节,作者通过人物塑造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在叙事的过程中突显出人物形象。

总之,《水浒传》打破了传统小说创作的叙事性结构安排,实现了由“叙事”向“记人”模式的转变,对后世小说的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水浒传》人物塑造中的个体形象和群体形象

(一)个体形象典型突出

世界上不存在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现实中也不存在两个一模一样的人,即使是同卵双胞胎也做不到,他们即使有相同的外貌但是在个性特征上一定有所差异,所谓个性就是指有别于其他人的特质。在《水浒传》中出现的人物形象,同类型的人物形象都有着某些共同的人物特征,但也同时具有区别于其他人的性格特点。

《水浒传》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很容易让读者记住。例如“黑旋风”李逵,他的性格有些鲁莽、直率,心直口快,但对宋江却十分的忠诚,可谓是言听计从。作者在塑造李逵这一人物形象时并没有将其塑造成一个是非不分,愚忠型的人物,他也有他的可爱和可悲之处,他爱憎分明,宋江入狱时他悉心照顾,宋江强抢民女时他扬言要杀了他。通过一系列的故事铺排,将一个爱憎分明、明辨是非的李逵活灵活现的展现在读者面前。人物形象不再古板、套路化,而是具有了更多的血和肉,更容易吸引读者的眼球。

人物的生活环境,受教育情况以及生活阅历等都对人物性格的形成有重大影响。作者在撰写《水浒传》时通过对现实环境矛盾冲突的描写,使得人物性格表现更加合理化,更加贴近现实,使读者在阅读时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感觉。《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都不是单一的性格,他们处于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性格都具有其独特、多面、复杂的特点。《水浒传》中人物形象塑造打破传统模式,在人物塑造艺术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社会各个阶层群众的形象

《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涉及到社会各个阶层,处于社会顶层的皇帝,处于社会底层的普通百姓。《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可以按照其身份地位的不同将其归类。例如吴用、李逵等可以将其归类为贫民起义者类。吴用的身份是一个小村子的私塾教书先生,算得上是一个知识分子,作者在对其穿着中有描写到“似秀才打扮”,点出了吴用的身份。吴用号称是“智多星”,在贫民起义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他也有他的弱点,那就是做事不够果断,摇摆不定,从而让宋江成为了梁山的当家人,为梁山好汉最后的悲惨命运埋下了伏笔。李逵作为典型的农民形象,在对封建社会的斗争过程中表现出了贫苦人民坚决斗争到底的决心,他是最为彻底的革命起义者,对封建社会不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他在打杀恶霸时从不心慈手软,对宋江的招安行为坚决反对,他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憎恨不言而喻,他不止一次扬言要造皇帝的反。作者在塑造李逵这一人物形象时,我们看到的不在是表层的东西,不再是李逵性格的鲁莽,而是透过一件件事情传达出的更深层的含义,那就是李逵是一个重情重义的汉子。他虽然是处于社会底层的贫苦大众,并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但他却是一个是非分明,忠肝义胆的人物。作者通过对吴用,李逵等贫苦人民形象的塑造,传达出当时社会底层贫苦人民的精神状态和生活境况,使读者对当时的社会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为了与贫苦人民形象作对比,《水浒传》中还刻画了另一类人物形象,那就是下层官吏形象。《水浒传》中的下层官吏主要有两种,即文官和武官。文职官吏的典型人物是宋江,他专门负责文书处理方面的工作。与文职官吏相比,在《水浒传》中出现的武职官吏相对较多一些,如武松、林冲等等。他们都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但他们的生活状况却与贫民没有多大的差距,他们也被现实所迫,最后走进梁山走上反抗封建统治的道路。在《水浒传》中还塑造了另一类官吏形象——贪官污吏,如管营、差拨等,他们滥用职权、仗势欺人,利用手中的权利进行权钱交易,这已经充分表明封建统治阶级的管理制度正处于崩溃边缘,官官相护欺压百姓是造成百姓造反的根本原因。

《水浒传》中对女人物形象的塑造并不是很多,其中还都是女性反面形象的塑造,如潘金莲、潘巧云等,人们对他们的评价褒贬不一。《水浒传》对女人物形象的塑造使我国古典小说的人物更加丰富,通过对女人物形象的刻画,突显出当时社会女人的生活状态以及社会地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水浒传》在进行人物塑造时所运用的手法

(一)语言描写

文学是通过语言来描绘、刻画艺术作品的艺术,人物语言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人物语言的生动、形象更加有利于形象的刻画,使其更加突出,更加鲜明。《水浒传》中涉及到的主线人物就有一百零八个,如何将这一百零八个英雄人物刻画的各具特色、与众不同,就要借助对他们生活的环境、人生经历和受教育程度等的描述,使其他们在语言表达方面各不相同。在《水浒传》中,作者十分擅长于运用人物的个性化语言来凸显他们的性格特点。

在《水浒传》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人送外号“及时雨”的宋江在与其他英雄好汉初次见面时,大家虽然都想表达对宋江的仰慕之情,但不同性格的人物,其说话风格各不相同。李逵在见到宋江时,直接就问身边的人“这个黑汉子是谁?莫不是山东及时雨宋江?”直接描绘出李逵鲁莽冒失的性格,但从中也能看出李逵是一个心直口快、有口无心的人,性格直爽。在《水浒传》中通过人物语言来润色人物形象的例子比比皆是,他们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汲取于民间的语言表达形式,通过作者的进一步加工,使其更加富有特色魅力。语言的描绘对人物性格、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肖像描写

在《水浒传》中,作者通过对百余位人物的肖像进行深入刻画,从而使其惟妙惟肖、生动活泼。在《水浒传》中作者主要采用整体式描写的方式对其中的主要人物的肖像进行刻画描绘。为了刻画出武松英勇无敌、强健有力的人物特征,作者对其的肖像描绘是这样的,“身躯凛凛”,“有万夫难敌之威风”,“似撼天狮子下云端”,用“万夫难敌”来形容武松的英勇,将其比喻为从天上下凡的狮子,使读者很容易联想到武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英勇无敌的英雄形象。

通过这样的手法对人物肖像进行刻画,使人物形神具备,活灵活现。作者在进行人物形象塑造时,通常还应用了漫画式的表现手法,在某种程度上放大了人物的形象特征,如在描绘武大郎时,描述为“身不满五尺”,被认为是“三寸丁谷树皮”。这样的说法就带有漫画中夸张、戏谑的手法。

在《水浒传》中也十分注重对人物穿着打扮的描写,通过人物的穿着以及在穿着方面的变化来推断人物的身份背景以及生活境遇的变化等。通过以上几种人物肖像的描写方式,可以更加生动的诠释人物的性格特征,使其跃然纸上,这也是值得我们在今后的文学创作中需要参考和学习的地方。

(三)动作行为描写

动作描写是人物描写最为关键的地方,它比语言描写更加生动形象,更具有表现力,更能够突出人物的个性特涨,使其通过行为表现来传达他们的思想感情。在《水浒传》中描写了一百零八个英雄形象,他们的打斗场面十分的多,而作者在进行场面刻画时却不让人产生重复、无趣之感,每个人物的每个动作都刻画的十分细腻到位,打斗场面十分传神。使读者有一种置身其中的感觉,读后心情舒畅,畅快淋漓。

在《水浒传》中武松醉打蒋门神这一场景可谓是经典场景,作者在刻画这一场景时,通过使用一系列的动词来描绘武松的行为动作,可谓是把打蒋门神的过程描绘的是十分的生动、精彩。而在描写武松打虎这一片段时则是通过对武松动作的描绘以及老虎的反应等的描写营造了一种紧张惊险万分的场景,同时也体现出了武松英勇无畏的精神。

(四)环境描写

《水浒传》在进行人物塑造时也十分注意借助周围的环境来渲染人物形象。在《水浒传》中对各个山寨的地形特征的描写十分常见,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渲染烘托来凸显人物的行为目标。然而,在《水浒传》中对环境描写让人最为印象深刻的还是对季候环境的描写。作者通过描写酷暑和严冬不同气候下的人物形象的不同,描绘的相当巧妙得当。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节中,在描绘人物形象时始终贯穿着对周围环境的描写,通过情景交融的描写方式使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加完整。

四、《水浒传》对后世人物塑造方面的影响和意义

《水浒传》对后世小说在人物塑造方面有重大影响,清代的白话小说有很多都受其影响。自《水浒传》之后,对人物塑造的手法基本成为模式,人物形象逐渐从类型化向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使得塑造的每一个人物形象都更加的鲜活,更加的富有生命力。短篇小说在创作过程中也同样借鉴了《水浒传》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并采用多种手法相结合的方法使得塑造的人物形象在其内心世界的描绘和行为的刻画方面更加细腻,更能彰显人物的性格特点。白话文的著名短篇小说《喻世明言》、《警世恒言》、《醒世通言》在进行人物塑造时,都借鉴了《水浒传》“记人”的小说结构形式,从而塑造出许多的经典人物,让读者印象深刻。“三言”的作者都很善于应用多种人物塑造手法,多层次、多角度的对人物进行全方位的刻画,使得人物特征明显,鲜活,这体现出他们对人物塑造艺术的不懈追求。

五、总结

《水浒传》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为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深远影响。《水浒传》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性格鲜明,具有传奇色彩,为后世小说的创作提供了素材。可以说《水浒传》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深入的研究探索。

[1]彭美龄.从武松的形象看《水浒传》人物塑造的艺术成就[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87-90.DOI:10.3969/j.issn.1672-4437.2015.01.022.

[2]王京华.试论《水浒传》人物的出场描写对其性格命运的暗示作用[J].甘肃高师学报,2014,19(4):11-14.DOI:10.3969/j.issn.1008-9020.2014.04.004.

[3]李军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论《水浒传》在人物刻画上对《三国演义》的继承与创新[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3(2):10-12.

张博慧(1994-),女,藏族,青海人,渤海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本科在读。

I

A

猜你喜欢

李逵刻画水浒传
论《水浒传》中李逵悲剧命运的成因
读《水浒传》,看北宋社会风俗
真正的好汉——读《水浒传》有感
刻画细节,展现关爱
不打不相识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宋江给李逵的一封信
李逵的爱情
《水浒传》(节选)教学案例
ℬ(ℋ)上在某点处左可导映射的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