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汉语中的日语借词看中日词汇交流*

2017-01-30

山西青年 2017年1期
关键词:借词日语汉语

郭 玮

齐鲁理工学院,山东 曲阜 250200

从汉语中的日语借词看中日词汇交流*

郭 玮**

齐鲁理工学院,山东 曲阜 250200

中日交流源远流长,其中文字词汇的交流更是相当频繁。隋唐时期,汉字大量传入日本,原本没有文字的日本才开始系统地利用汉字记载自己的语言。然而,明治维新后这种情况却发生了逆转,大量的日本词汇开始进入中国,日语借词开始成为中国人日常语言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汉语中的日语借词的传入分为三个高潮期,结合例子分析各个时期日语借词的特点,由此管窥中日词汇交流的轨迹以及日语借词对汉语的影响。

汉语;日语借词;中日交流;影响

一、何谓日语借词

日语借词是指从日本借入汉语语言系统的词。我们今天使用的社会和人文科学方面的名词、术语中,有70%是从日本输入的。这其中大部分是日本人对西方相应语词的翻译,也有一部分是古汉语文献中原本就有只是将用法固定或赋予专门含义的词。这些词传入中国后,便在汉语中牢牢扎根。

二、汉语中日语借词传入的三次高潮期

汉语中的日语借词的传入有三次集中的高潮期。第一次:19世纪-20世纪初;第二次:20世纪80年代以后(改革开放以后);第三次:21世纪以后。接下来,本文将分别对这三个时期的日语借词进行分析。

第一次高潮期为19世纪-20世纪初,此时正是“西学东渐”时期,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由最初的排斥、拒绝,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日本经过明治维新率先接受了西方文明的洗礼。通过大量翻译西方书籍产生了很多新词,这其中又包含很多和制汉字。甲午战争,中国惨败,认识到了学习西方的重要性。而此时日本改革的成功使当时的清政府将目光转向日本,希望通过日本学习西方,向日本派遣了访问团、留学生。于是这些有识之士便从日本人那里获得了转译过来的西学新知,包括一系列汉语新词,并将它们带回国内。与此同时他们还翻译了大量日本书籍来向国内介绍先进的政治制度、科学技术和观念等。这就酝酿了第一次日语借词传入的高潮。例如大家所熟知的“民主”“科学”“经济”“社会”“哲学”“权力”“劳动”“原则”“自由”“法律”“电流”“常识”“美术”“运动”等就是在这一时期传入的。在这一阶段,汉语在向日语借词的过程中,并非全盘接纳,其中也经过了排斥、抵抗。例如严复就强烈反对冒用日语借词,他提倡使用“计学”取代“经济学”、使用“群”取代“社会”、使用“天演”取代“进化”等,但最后日语借词仍大量涌入。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日语借词多为两字词,较为稳定、口语上容易理解。首次传入的日语借词数量极多,其中以科学类的词偏多,并以书面语多和抽象词多为特征。这些词很多都沿用至今,并被收录至词典。

第二次高潮期为20世纪80年代以后(改革开放以后)。这一时期,由于中国推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诚然没有政治上的开放就没有经济上的频繁往来,没有国人观念上的转变就没有接纳外国事物及日语借词的条件,但这一时期呈飞跃式增长的中日经济交流才是所有变化发生的推动力量。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日资企业及日本品牌进驻中国的现象。例如日本化妆品品牌“資生堂”进驻中国后,产生了“资生堂”这一借词;日本便利店“ローソン”进驻中国从而产生了“罗森”这一借词。正是这些经济层面的交流才带动了日本文化的传入,像“和服”“榻榻米”“寿司”“修学旅行”这些词也是在这一时期传入的。此次传入的日语借词的特点是以衣食住行等贴近日常生活的词汇居多,尤以介绍性词汇居多,传播途径也由原来单一的书籍等出版物变为通过电视、广告等多媒体传播。

第三次高潮期为21世纪以后。这一时期最大的变化就是网络的普及与全球化进程使得世界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中日之间的词汇交流当然也随之增加。广播、电视、网络等多元媒体迅速发展,人们每天都可以接触到新鲜事物。这一时期,日本的动漫开始影响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例如2004年轰动日本的《电车男》塑造了一个典型的“お宅”(热衷于动画、漫画及电脑游戏的人)的形象。从此,“御宅族”这一日语借词传入中国。一个“宅”字迅速在中国流行起来。其意思也由原本的“热衷于动漫、游戏及电脑的人”演变成了“成天在家里上网,不交际、不修边幅的人群”,不少网友戏称自己为“宅男”“宅女”。除此之外,像“暴走族”“达人”“人气”“一级棒”“卡哇伊”“欧巴桑”“过劳死”“萌”“超-”“-族”等都是在这一时期传入的。这一时期传入的日语借词的特点主要是:日本本土词汇居多;词类多样,造词能力强;词义、词性发生变化;传播广、速度快;使用者以年轻人为主。

三、结语

文字是现代所说的“软实力”之一。汉语对日语词汇的借用作为一种现象,既是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汉语中的日语借词可以说是中日两国跨文化交流的桥梁。一切好的、新鲜的东西都值得被吸收采纳,“吐故纳新”才能推动社会进步。我们使用这些日语借词,能够丰富汉语的表达方式,满足人们的交际需求。日语借词的恰当运用,既能发挥它们特定的表达效果,又可以为汉语外来词的吸收提供丰富的原材料。但同时,日语借词中有一部分中日同形但意义不同的词,例如“写真”一词,在日语中是“照片”的意思,而传入中国后词义演变成了“明星或名人的照片集”,此类借词容易造成日语学习者的混淆,需要特别注意。总之,只有对日语借词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更好地为我们所用。

[1]王彬彬.隔在中西之间的日本—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问题[J].上海文学,1998.

[2]王芳.汉语中的日语借词[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9.

* 2016年度山东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学东渐时期中日新术语的形成与交流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6-SSF-023)。

** 作者简介:郭玮(1988-),女,山东人,研究生,齐鲁理工学院,中级职称,主要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化。

H

A

猜你喜欢

借词日语汉语
学汉语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追剧宅女教汉语
阿鲁科尔沁土语的汉语借词研究
浅谈借词对维吾尔语词汇演变的影响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关于日语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
现代维吾尔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