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舞蹈欣赏中观众审美能力的培养
2017-01-30任艳茹
任艳茹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9)
论舞蹈欣赏中观众审美能力的培养
任艳茹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9)
舞蹈是人体动态造型艺术。其内涵是说人体动作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反映的是人的生命活力的跃动、精神世界的表露。而舞蹈欣赏(也称鉴赏)则是以人体动态造型美为对象的审美活动,是人们观看舞蹈表演时产生的一种精神活动。舞蹈艺术的美是欣赏之中受到感染和启迪。本文针对舞蹈欣赏能培养大众审美从以下几个方面做简要分析。
审美能力;欣赏水平;艺术鉴赏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一般观众而言,在舞蹈欣赏中往往感性占据主导认识,对于演员的人体自然结构美以及舞动出来的美的动作和韵律都会产生一个形象感觉,观舞品技认为悦目后,随着情绪带来思想感情而产生共鸣,这个过程应该说是审美的基本途径和过程。恰恰在这个过程,有些人并不一定能理解作品意图和内涵,仅仅是因舞之美被感染,最多也就是触景生情,因个人感情积累而渐进到审美的想象领域。由此推论,这就需要一般观众认识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舞蹈主题意蕴,必须有舞蹈自信和文化,要净化思想,提升知识修养,才能渐进培养出审美能力。学会如何正确地了解和欣赏舞蹈有待于我们思考和探索,其对舞蹈的发展与推广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舞蹈欣赏是以观众兴趣爱好为前提的审美活动
舞蹈审美的兴趣来自观众对舞蹈艺术的喜爱,喜爱是最好的老师。比如审美者如果一个人很关注生活舞蹈,相信审美进步就很快。近些年流行的“广场舞”,很多参与者都是由驻足观赏到舞进其中,变成审美实践者。初始,这些人的心态仅仅是好奇和锻炼一下,经过观赏和参与,获得了不仅是身体锻炼,且感受到人体美的享受,灵魂得到洗礼促使容貌变得更加年轻。广场舞的迅速、广泛传播,离不开欣赏者的审美兴趣,反映着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思维,尽管观众年龄、经历、所处环境不同,但审美共性是一致的,广大观众被不断创新的舞步和音乐所吸引、感染,辨别出那简而不凡的大美气息,情不自禁融进去。可见,欣赏者无论是兴趣或是实践,都不是消极被动的欣赏作品,而是积极主动的参与审美行为,诸如与舞蹈审美相关的“拉丁舞”“瑜伽”“少儿舞蹈”“街舞”等生活舞蹈或体育舞蹈,凡喜爱的人们都能够感觉到舞蹈的综合艺术之美。这说明,生活舞蹈是广大观众审美思维的广阔空间,积极给予认可,是提高审美意识、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由此来推动观众向专业舞蹈审美方向参与发展,也是很重要的审美能力的培养途径,欣赏者会由于领悟舞蹈本质和人生的真谛而感到心旷神怡,身心亦会健康。
大众审美推动舞蹈欣赏价值取向。时下观众在舞蹈欣赏中的审美兴趣也有一些新趋势,如何做好引领,有待探讨。首先,观众对舞蹈品技和舞者形象的要求。尤其是作为80后以后的欣赏主体,更加注重人物形象美和演技发挥。其次,观众对舞蹈艺术的综合效果的要求,即舞蹈载体、手段、时空性要求增多。三是,对舞蹈审美多元化的要求。生活舞蹈暂且不说,就专业舞蹈上,一些诸如“伦巴”“踢踏”“街舞”等要素更多地渗透到专业舞蹈中,柔与刚、简与繁、阴与阳的结合似乎更能引人瞩目。我们说,舞蹈艺术当然不能与其它艺术等同,各具有不同的审美特征,但时代特征和环境也在变,这些都与舞蹈欣赏和观众审美的主流趋势有关,是适应还是坚守或是创造,有待讨论。
二、观众审美是以舞蹈作品为欣赏对象的接受活动
作品与观众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舞蹈创作者创作的作品能不能让观众接受,必须经历认知心理过程,从好奇观看到情景交融再到渐入佳境的过程是检验作者、舞者和观众是否情感共鸣的重要审美环节,作者与舞者一定要让我们的艺术赢得尽可能多的观众,就必须了解观众的审美心理,用感人的作品征服观众。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一幅天人合一的国画长卷深深吸引并征服了那么多观众,在水墨山水间,舞者用特有的肢体语言不断变化构图以及音乐、舞美等艺术表现手段诉说着中国的文化、艺术与人类和谐,那优美的舞姿在墨染的衬托下,展现了瞬间的大美之舞,这一刻仿佛全世界都安静下来了,观众的情感与灵魂由形得神,审美入境,这才是生命融发的艺术作品,永远都是最美的。作品离不开生活和想象,有的作品虽带有地域性和民族性,但却能让大众接受。譬如,央视春晚接受选送的舞蹈,大多具有地域、民族特色,有个《俏夕阳》是河北的,舞者是70-80岁的奶奶级的,按道理她们能跳出啥舞蹈来?然而,作品吸纳了河北皮影要素,专用老年舞者反映“俏”,让舞蹈的内容与形式得到完美统一,更加引人入胜。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些优秀舞蹈能以特有的生动优美的形象、特有的想象力和高超技巧,完胜了人们共同的审美要求。当然,观众审美层次也不尽相同,基于舞蹈理论提出的舞蹈美感的共同性和差异性特征,作者进行创作,首先应从生活的感受开始,有了主观情感的激动,才能获得题材,形成主题,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塑造出舞蹈形象。例如舞剧《红色娘子军》的创作,在设定、寻找、感悟当时历史条件下妇女要解放的背景下,作者提出了一个解放的责任主题问题,即妇女要翻身,必须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树立自身的责任。所以,舞者的表演充满了这种渴望。“向前进,向前进!战士们责任重,妇女们冤仇深”。倾情之下被释放出来的解压之感和强烈的信念让观众无不动容,别看是“文革”之作,但仍是一部经典。今天的时代环境和审美主体即观众都有新变化,如何适应时代主流,培养观众舞蹈审美意识和能力,对作者和舞者都有一个思考和研究的问题。面对新形势下的新课题,应注意把握两个结合。一是阶级差异性要与共同美感的客观性相结合。二是时代差异性与传统和创新相结合。
三、舞蹈欣赏促进观众审美能力的有效提升
舞蹈欣赏也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行为,观众在欣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会通过想象、联想等思维活动来丰富和补充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形象,同时形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也能使观众创造美的价值。当然,舞蹈欣赏能力和舞蹈审美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生活和文化的积累,主要是教育,包括专业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等等。简单地说,一是观众自身要培养广泛的生活兴趣,多参与审美活动,积累社会经验,人可以没大理想,但不可以没追求。首先要从文化上学习,舞蹈的底蕴是哲学、文化,学会赏析,不仅要了解舞蹈基本知识、方法,还要懂简史,必须对国内外的经典作品依据历史背景去学习赏析。有些人的学法是被感染法,是先参与后悟学,因为读书是苦差事,另外此类普及性文字图片书籍的确很少,阻碍了大众学习。其次要多与大自然亲近,大自然中的虫草花鸟、动物等是舞蹈作品取之不尽的素材,观众在观赏舞蹈时常被这些情景所感动,尤其象征年份的生肖舞蹈,由喜庆形象思考到理性社会进步思考,会得到心理转换。杨丽萍的《孔雀舞》抛开一切道具,我们都能感受到她那骨感人体美和唯妙唯俏的美丽孔雀动作,如果学点典故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那《孔雀东南飞》的美好爱情故事。二是专业部门机构和业内人士要有系统性、多方位教育引导意识。最近央视《中国好舞蹈》栏目播出一个内蒙古叫威利斯的小伙由一人表演独舞到他带来的儿时伙伴表演的双人舞、三人舞到组舞,他们走的是自编传统舞路线,然而叹为观止的是,舞蹈不仅让观众看到仰望星空、旋空而起的舞技,还感受到舞者的柔情与豪迈,情感细腻而丰富。著名演员郭富城点评称他们是“舞仙”“舞神”;演员海清说:“如果这样的人一块跳,民族舞怎么可能没人看呢?”著名舞蹈主持人金星则说:“就像四匹骏马在草原上奔驰,难怪这个民族能有成吉思汗!不奇怪,震撼!”专业点评说出了舞者生命、肌肉、血液中流淌的一个伟大民族的内涵。当你看到这场景,相信也不得不犯花痴!这就是舞者的美和点评的能量。三是要重视社会教学和舆论的宣传作用。舞蹈教育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对激发观众欣赏热情,提高其审美综合素质能力有很大推动作用。现在专业、非专业舞蹈培训很多,在互联网发展的今天,经常看到舞蹈培训和比赛表演,这对于舞蹈欣赏的宣传和观众审美都有助推作用,值得大力借鉴和利用。现在的舞蹈培训或比赛,直观地显示出非专业观众的参与热情和追求,这些欣赏者、参与者除了享受学习的快乐之外,同样渴望进步,渴望真善美,渴望比赛和表演!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四、结语
舞蹈欣赏活动取决于主客观条件,即观众和作品,舞蹈欣赏和被欣赏永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不断培养和提高观众的审美能力会有助于舞蹈艺术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我们应该从各个角度去欣赏舞蹈,让舞蹈的多元化去影响人们感受舞美,感受思想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