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乐的出现与美国的社会文化
2017-01-30胡超
胡 超
(吉林艺术学院流行音乐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
爵士乐的出现与美国的社会文化
胡 超
(吉林艺术学院流行音乐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
爵士乐(jazz),起源于美国黑人,十九世纪末,他们处于社会的最低层。不过,来自于当年的黑人音乐而今却融入美国文化的主流。本论文将通过研读和借鉴相关学术资料,结合自身的认知经验,对爵士乐的出现与美国社会文化之间的关联进行问题剖析和深入探究,探讨爵士乐的流传对美国社会文化的影响,希望能够同时予读者和自己以借鉴性意义。
爵士乐;美国文化
19世纪末,爵士乐起源于南美新奥尔良。它是以旋律灵活,节奏与和音相互配合的一种即兴表演。20世纪20年代到90年代,爵士乐发展迅猛,而且不同时期特点也有所不同。这种作为美国的音乐形式,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美国的社会情况。20世纪20年代,爵士乐将非洲与欧洲的元素相结合融合成新的文化,这种表现特色是美国当时所特有的。到20世纪90年代,爵士乐的发展出现了多元化,这种多元发展展现了不同的文化在美国的共存与发展。
一、爵士乐的定义与产生
(一)爵士乐的定义
人们起初尝试图为爵士乐下个定义。他们把爵士乐同有关音乐的曲式区分开来,将即兴演奏表现出来。传统认为,爵士乐是由非一欧音乐的汇合达到了一定的平衡才形成的,其实这种说法也未免过于简单了。美洲黑奴不只是来源于西非地区,最早的黑奴音乐如《忧虑难以忍受》就带有一种与欧一非风格不同的风格。它代表的是当时美国社会状况发生变革时所产生的一种土著美洲人音乐。也许可推测,从非洲传来的音乐传统,可能融入了欧洲音乐成分。
(二)爵士乐的产生
最早的爵士是布鲁斯、拉格泰姆同管乐队演奏时而产生的。这几种音乐形式相结合使节奏更为复杂,他们称为爵士。所以,爵士乐的重要成分就是布鲁斯。十九世纪末,布鲁斯在美国南方城市新奥尔良流行起来。关于布鲁斯的前身,有人认为是黑奴劳作时所唱的号子演变来的,也有的说是码头上黑人唱的曲调演变来的。其实,布鲁斯的感情特征是比较悲哀的。它的旋律,富有“布鲁斯音符,”称为“布鲁斯音阶”,它与滑音、颤音相结合,使曲调表现出忧郁的色彩。
二、爵士乐的流传与影响
(一)爵士乐的流传
爵士乐的流传是相当广泛的。在爵士乐之前,还没有出现那种流行音乐会如此普及,如此渗透。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流行于黑人聚居区,外界并不了解它。1917年,一个自称“真正的迪克西兰爵士乐队”的白人乐队,把他们学来的音乐,在纽约夜总会演出,在社会上引起不同反响。不久;爵士乐就报刊上屡次出现。继而,无数个爵士乐队就在美国社会出现了。美国南部黑人越来越多地向北方城市的迁徙,这样就促进了爵士乐的广泛流传。
(二)爵士乐的影响
爵士乐的流传,在当时引起了不同反响。美国著名乐队领导人保罗·怀特受于1924年在伊奥利亚大厅演出了“交晌性爵士”音乐会,影响非凡。从此,爵士乐受到了高度重视。1938年美国成立了爵士乐的唱片公司。1950年纽约大学开办了爵士乐课程。1959年美国设立了第一所爵士乐音乐学校。西方有些国家也都兴起了爵士乐,这些国家的爵士乐,除了美国爵士乐之外,或多或少地都与本国的音乐相结合,产生出许多本国的爵士乐。
(三)爵士乐与美国社会文化精髓
起初,欧洲文化被带到美国,这些文化在美国各地传播。至今,美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文化的主流之一。许多的美国艺术家们对于发展新的文化风格,都作出巨大的贡献。这种欧洲的文化已经越来越美国化了,它正通过来自非洲的一个民族的活动而经历着变化。而爵士乐则是把非洲与欧洲的音乐成分融合在一起,这种新的文化便形成了。由此这种融合便产生了包容,美国人认为这是他们的核心。我们每天都在获悉,其他文化、其他民族,都有可能对我们的生活方式作出贡献。爵士乐是这种观念的化身,它把非洲和欧洲两种文化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美国音乐。
说爵士乐是美国文化的精髓,这么说一点也不为过。因为美国人的种种特征都通过在爵士乐中表现殆尽。爵士乐反映了美国现实生活两个对立面,一方面爵士乐是集体行为,每名乐手都沉浸于乐队的演奏中,他们聆听着演奏,创作出整体音乐;另外,一个乐队又以独奏手为特色,极具个性,是像查理斯-帕克那样的天才,开创了前所未有的音乐领域。同样,美国人的生活是团队与个体的配合,是个人和他人能力的有机结合。爵士乐中的独奏是对个人技艺的肯定,假若没有整个乐队的伴奏,个人才气也就没法实现。此外,爵士乐还在更基本的方面与美国文化的精髓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主要体现出美国文化根源于非洲,从而证明了非洲人的文化或已支配了美国人的文化。至此,爵士乐实属美国文化精髓之所在。
三、结语
爵士乐是二十世纪一种文化,它所反映的形式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相关的。可以说爵士乐是不同文化融合的产物,其艺术特征与非洲、西方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出于不同原因,国内对于爵士乐文化没有引起重视,认为“爵士乐其实是一种伴舞音乐”,或“低级、媚俗”、用来宣泄生理情绪。伴随着人类对音乐学等新学科研究的兴起,对爵士乐的理解也有了很大的转变。我们期待业内人士能够将其融入我们的音乐,加到中国文化之中。■
[1] 杨九华,万小娟.爵士音乐的历史——反诉的历史[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7,04.
[2] 孙琳琳.爵士乐中的黑人精神和自我救赎[D].天津师范大学,2012.
[3] [美]弗兰克·蒂罗(FrankTirro).爵士音乐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4] 章珍芳.美国大众音乐[M].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
[5] [美]艾琳·索森(E·Southen).美国黑人音乐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6] [美]汉森(P.S.Hansen)著.二十世纪音乐概论[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