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慈善的“道”与“术”

2017-01-30郑乐平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至爱 2017年8期
关键词:非营利运作正义

文|郑乐平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慈善的“道”与“术”

文|郑乐平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本文从现代慈善与传统慈善的区别、慈善发展的新趋势等分析了慈善的“道”与“术”,指出现代慈善,可以借助市场手段和商业化运作模式,来提升自己的运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但慈善的逻辑不同于市场逻辑或商业逻辑,后者只是慈善运作的工具和手段,坚持社会正义,寻求积极的社会变革,减缓贫困和不公正现象,才是慈善组织的使命和立身之本,是慈善之“道”。

现代慈善;传统慈善;贫困与不平等;社会正义;慈善专业化;慈善之“道”;慈善的“道”与“术”

慈善之“道”,指的是慈善之所以存在的依据和本质。爱人类,坚持社会正义,寻求积极的社会变革,减缓贫困和不公正现象,或者说价值理性,是慈善之“道”。

慈善之“术”,指的是慈善借助一定的方法、手段和工具来达到其目的,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慈善的管理方式、运作方式、评估方法、测量工具,或者说工具理性,是慈善之“术”。

慈善之“道”,不是一成不变的,特定时代或时期的慈善之“道”,是特定时期、特定区域内,人们所达成的某种共识,尽管这种共识未必没有分歧、没有异议。慈善,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受到文化、社会和政治背景的影响,在不同的时期,产生了不同的有关慈善的目的、价值观和成效的观点。

广义地说,慈善是运用私人资源(财富、时间、知识)于公共目的。萨拉蒙(Salamon,1992:10)给出了如下的定义:私人奉献时间和价值于公共目的(资金、安全、财产)。

现代慈善与传统慈善的区别

现代慈善(philanthropy)力求使自己有别于传统慈善(charity)。现代慈善的核心原则,是优先聚焦不平等和贫困的根源,寻求基于社会融入、集体行动的结构性、系统性变革,从而为那些资源最缺乏的贫困者、弱势者提供帮助,增加社会融入的机会。

现代慈善更关注解决方案,其目标是治本而非治标。传统慈善关注的是授人以鱼,以直接提供资金、物质或其他帮助于需要者和相关事项,但它并不致力于改变社会现状。

现代慈善还十分注重政策倡导。为了减缓贫困,改变不公平现象,慈善组织应进行积极的政策倡导,提出各种切合实际的建议。比如,针对留守儿童、随迁子女、外来务工人员、残障人士就业、环境污染和保护等各种社会问题,慈善组织一方面可以提供各种支持和帮助,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贫困和不平等,是我们时代面临的主要挑战。我们需要救急,不仅通过捐赠财物,也通过我们的志愿行动,组织化的行为来奉献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才智。我们更需要通过社会变革来减缓社会不平等,减少贫困,寻找贫困的根源,以求从根本上解决各种棘手的社会问题,尽管大部分事情,尤其牵涉到法律和政策,还得借助政府之手去积极推进,但慈善组织依靠自己对社会底层及弱势者状况的了解提出各种切实有效、合理的政策建议。

慈善发展的新趋势

1.慈善的作用日益凸显

从全球范围来看,慈善的作用日益凸显。慈善组织是提供公益物品的力量,它们支持非营利组织的运作,让弱势群体获得有效的支持和帮助,解决歧视问题,确保公平机会,提供政府和市场不能或不会提供的物品。此外,慈善是非营利部门收入的重要来源,就国际平均水平而言,慈善收入(包括各种来源)预计占到了非营利部门总收入的12%—23%(Salamon et al.,2003:29;2013:5)。

2.社会正义受到关注

当下全球范围贫富差异和社会不平等现象有不断加剧和扩大的趋势,而要扶贫济困、解决各种棘手的社会问题,必然会涉及到这些现象和问题背后的根源,因此社会正义问题日益受到慈善界的关注。社会正义与一个社会如何分配利益和机会等有关,如财富和收入的分配,工作和教育机会的获得等等。

3.慈善工具和手段的多样化

从全球范围来看,慈善捐赠可以采用现金、证券、实物(如艺术品、汽车、房产等),以及新的、更复杂的社会投资工具(如股权、债券和小额贷款)。在新兴的“公益行业”中,各式各样的专业人员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从传统的财富管理人、财务和捐赠规划师、律师和会计师,到专门的“慈善财富顾问”等。捐赠的接受者可以是国家合法承认的“个人”、慈善组织或“公益”组织,或者其他的非营利组织、社会企业等。

4.专业化趋势

慈善正逐渐变得专业化。慈善组织专业化发展是一个趋势,不少基金会开始采用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模式。事实证明,采用战略管理模式的基金会或慈善组织,其组织绩效一般要高于那些未采用的。当然,慈善组织管理中的伦理范式的主导观念是“行善”或“行义”,是用某种伦理价值来衡量其运作结果。在这个意义上,一个专业的慈善组织管理者,是某个将伦理规范置于价值理性之上的人。但因为慈善组织也与经济资源打交道,并运作于由经济组织、利益和权力所支配的诸多领域中,因此基金会的运作还得服从于经济理 性。

5.技术对慈善的影响

网络、新媒体等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自发的、即兴的捐赠和大规模的行动,尤其对于年轻人来说,影响更是深远。社交媒体动员集体行动的能力,出色地体现在冰桶挑战、免费午餐、一个鸡蛋的暴走等慈善公益活动中。

6.社会影响力成为热门词语

慈善领域内多数人都不会否认测量对于组织的好处。测量可以证明一个组织做了什么,可以证明其慈善身份、慈善价值和慈善精神的正当性。此外,有效的测量可以被用来赢得合同,获得资助和投资等额外财力资源,促使组织及其活动面向更广泛的利益相关者。

“道”与“术”的相互契合

有“道”无“术”,无法产生积极的成效;有“术”无“道”则会迷失方向,会产生“使命漂移”,或者说忘了自己的本来目的。现代慈善,可以借助市场手段和商业化运作模式,来提升自己的运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但慈善的逻辑不同于市场逻辑或商业逻辑,后者只是慈善运作的工具和手段,坚持社会正义,寻求积极的社会变革,减缓贫困和不公正现象,才是慈善组织的使命和立身之本,是慈善之“道”。

猜你喜欢

非营利运作正义
从出文看《毛诗正义》单疏本到十行本的演变
非营利组织为有需要的人量身定做衣服
从《朗读者》大热看纸媒读书版的运作
有了正义就要喊出来
党春雄:我看“政府主导与专业运作”
倒逼的正义与温情
台湾城市更新中非营利组织的作用及其启示
传统媒体微信运作六要诀
让主诊医师负责制健康运作
“营利性与非营利”不能再混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