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积极作用

2017-01-29张晓君

山西青年 2017年22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人文精神人文

张晓君

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积极作用

张晓君

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 包头 014010

人文教育要求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既要教会学生治学的方法,同时也要通过多种途径与方式,开拓视野,培养大学生乐意接受多元文化的优秀习惯和自觉鉴别精选视听材料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

应试教育;人文教育;手机信息

大学语文的教学不是应试教育的工具,而是人文教育的基础。人文教育要求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既要教会他们治学的方法,同时也要在课堂教学中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教会他们发现美,懂得美,欣赏美并且能够追求真正的美。使他们懂得在学校不仅要仪表美、语言美、行为美而且还要心灵美。只有把外在美和内在美统一起来,才是我们人文素质教育中寻找的真正的美。怎样在教学中做到这些呢?

一、把课堂交给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向学生推荐民族的、经典的视听资料

如在讲述《红楼梦》“探春理家”这一片段时,我先让学生通读教材内容,找出探春理家的主要内容和指导思想,然后让学生开始看视频,听内容,讲经典,说故事,谈感受,用名言。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既让学生感受到了红学的国内和国际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又让学生理解什么叫真正的理财,对今后我们自己的家庭、单位和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都进行了有意义的剖析,使学生在课堂上产生了很大的反响,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而“探春理家”折射出其本人外表美和心灵美的有机结合,使学生理解人文教育的积极意义。

二、利用手机的信息,及时、正确地传递人文的内容,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人文精神的最高境界是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当今的大学生并不是生活在单一的世界中,现实形态中的就业意识、竞争意识以其特有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市场经济发展出现的“快餐”文化现象,是对大学校园文化的冲击,也是当代大学生对校园传统人文精神认同力的削弱。虽然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也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注入一些百家讲坛的精品内容,但这只是杯水车薪,远远满足不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点。他们热衷于玩手机上网,加之手机游戏里言情作品构成的虚拟世界里经常演绎的是争霸武林或退隐江湖、儿女情长或争风吃醋或以身殉情等故事情节,对大学生极具诱惑力,现实令人堪忧。但如果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把拯救这些孩子当成一种使命来完成的话,教育的乐趣和成就感也就凸现出来了,那就是充分利用课堂语文教学的名家名篇,来讲述青年人的励志和创业,让他们学会敬畏生命,敬畏社会,敬畏父母,敬畏师长,从而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唤醒他们沉迷课堂教学中手游的坏毛病,调动他们利用手机信息学习知识的良好习惯,将学习进行到底。使学生懂得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和文化就是在追求美。我们要充分利用大学语文的精选篇目—散文、诗、词、小说、家书等,利用微课,慕课和反转课堂的新式教法,把学生被动地学变成主动地学,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对人类智慧、想象精神的领悟,对髙尚情操的陶冶追求、对未知世界的探求,积极引导他们尊重生命的价值和生命的美好,引导他们建立和谐的校园文化和人文精神氛围。所以大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文方面的素质教育和关怀,传播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精神,帮助大学生发现美,追求美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

三、实施人文教育要求教师师德为先,用师爱影响教学

良好的师德主要归结为爱教育事业、爱自己的学生。爱事业要求教师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处理奉献与索取的关系,做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爱学生就要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不仅要爱好学生,更要爱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运用好“两爱”教学手段,而且还要运用好“愉快教育”、“和谐教育”的教育方法,这样用爱心培养和教育学生,减轻了学生学习上的心理负担,改善了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快乐的教学过程有了自信感和成就感,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尊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能作用下,激发他们学习的能动性和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自觉学习的最佳课堂学习心态,为创造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得人文教育的美德得以传承,学生的人文素质得以提高,人文教育的积极性得以发扬光大。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要有广博的知识和较广泛的技能,要有驾驭课堂教学多媒体优化组合的能力。要牢固树立“教学手段科学化就是教学质量,就是教学效益”的观念,努力提高教师发现美、追求美、弘扬美的良好素质。可以说,优化课堂、优化教学方式和方法就是全面实施人文教育的过程。只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有优化的教学过程,才有全面的人文素质教育。教师通过多种途径让大学生与更多的民族、多国家的多元文化接触,开拓视野,并在比较、撞击中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打破时空界限,培养他们乐意接受多元的优秀文化的习惯和自觉鉴别精选视听材料的能力,这对于净化“听”、“读”信息源,树立大学生远大的理想,确立人文精神的起点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大学语文不只是交际与思维的语言工具,更是人文精神的载体。语文教育就是通过立言以育人,在十八大报告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的教育要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有用之才,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从每一个孩子本身,让他成为才,还要成为有用之材,这对于教育的任务和目标来说还是很艰巨的。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我们在立什么德树什么人,怎样树人,怎样立德。在这个时代,需要我们孩子具有怎样的灵魂和怎样的素养呢?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要读懂时代,读懂我们的国家,读懂我们的教育。除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意识外更多的要用人文精神和素质来培养学生自主的意识,社会情感的意识,正确价值观的意识,使学生成为有担当的一代。大学语文教学通过人文教育,吸收前人创造的人文精华,使学生在交际和思维中学会使用语言,从而使自己成为有用的“社会的人”,成长为具有丰富人文精神的人。换言之:语言系统的学习和运用,人文精神的积淀和养成,应是大学语文教育的两个基本价值坐标。只有通过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懈的努力,才能把他们培养成心灵美和外在美的社会栋梁之才。

[1]李成森.高职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08(1).

[2]赵凤芝.素质教育与作文教学[J].内蒙古教育,2003(7).

H

A

1006-0049-(2017)22-0226-01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人文精神人文
人文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人文绍兴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