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与“堵”探索高职院校微信网络舆情疏导体系
2017-01-29徐书雨夏武杰
徐书雨 夏武杰
“疏”与“堵”探索高职院校微信网络舆情疏导体系
徐书雨1夏武杰2
1.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佛山 528500; 2.五邑大学,广东 江门 529020
本文通过介绍微信这种自媒体的含义及微信在高职院校中作为重要的沟通工具具有的优势和挑战,深入分析了网络舆情的定义。以高职院校为例,建立一个网络舆情监控体系,便于更好的关注学生动态以解决问题。
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疏导体系
一、网络舆情的定义
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内涵不同于一般网络舆情,有其独特性。“高职院校的网络舆情主体在精神层次上明显高于一般的网络舆情,表现在主体的文化层次和认知水平更高,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和先进,言语表达更加文明”。
(一)舆论易小事化大事
“高校网络舆情与以往“面对面”的“线下舆情”传播有所不同,网络舆情通过迅速传播与无限复制,将以往看似微小的事情传播开来,甚至放大成为影响学校和社会的重大事件”。
(二)舆情指向性强
一般来讲,高职院校的网络舆情“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演化过程与社会现实问题相互呼应。但与“线下舆情”明显不同的是:“线下舆情”,可能只停留在人们茶前饭后的闲谈层面,而高职院校的网络舆情更倾向于达成某一个预定的目标。网络舆情因成本低、传播快、容易造成影响,往往会有“不达目标不罢休”的势头。譬如,“高校食堂系列罢餐”事件的舆情目的为:改善伙食,降低价格。这些事例可以看出,高职院校的网络舆情都有着明显的目的性。
(三)发展快、影响广、周期短
对比其他群体,高职院校的网络舆情的主要力量高职大学生,他们思想更为开放和自由,情感更容易激动和被感染,表达更加勇敢和直白,行为更为果断和激进。同时,高校网络舆情传播易于“线上线下”的相互支持。学校人员多且集中,网上传播可以衍生出面对面的线下传播,线下传播又再次激发和扩大网络传播。
二、微信工具的优势和挑战
在智能手机得到普及后,微信这种自媒体工具变成了高校学生沟通的主要工具。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我们必须紧跟时代,充分的了解微信这种自媒体工具的优缺点,利用微信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更广阔平台。
(一)自媒体微信工具的优势
微信具有“信息量大、运作简单、覆盖面广、互动性强、方便快捷、传播及时等”特点。学生通过手机可随时随地发布发朋友圈,把自己的所看、所听、所想、所感,以简短的言语加图片发到朋友圈,与他人分享、交流,因方便快捷,互动性强,非常吸引大学生群体的使用。在微信里大家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语言和情趣,还能使用隐形的身份因顾忌现实中的种种特殊原因,大胆抒发自己的真实思想,由于这些特殊性,使我们高校辅导员了解到我们学生的真实想法,以虚拟的状态、平等的身份,形成一种无压力的状态,有力地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有的放矢,进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自媒体微信工具的挑战
当然,自媒体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方便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不可小觑,因虚拟的世界和海量的信息必然存在着许多难以判别的价值取向,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异乎寻常的挑战。时下所谓的微信控等“自媒体依赖症”患者,成为部分高职学生的生活写照,甚至在课堂上也能见到一些学生在上微信,刷朋友圈,虽是少数,但影响极为恶劣,更有一些学生整天沉溺于微信游戏中不能自拔,不愿意回到现实生活中,其生活能力在虚拟环境中急遽退化,他们已经完全忘却了自己的社会责任,这类的难题。
三、建立网络舆情疏导体系
(一)建立“以疏代堵”的互动对话机制
由于高职院校如今的学生大多都是95后,所以作为高校辅导员应搭建一条师生可互动对话路径,比如做一个学校的官方微信公共服务中心,然后使用95后学生喜欢的方式。在微信平台中,定时推出学生关注的热点敏感事件来供学生讨论,然后给出正确的价值观,在此平台中始终奉行“平等对话、互通互信”的原则,遵从微信舆论传播规律,按照“前期干预要到位,舆情应对要快捷,信息发布要及时,善后工作要完善”的原则进行舆情应对和处理。
(二)建立“以情入理”的多重教育机制
学校人本德育的对象是学生,是有鲜活思想的95后学生。所以,针对大专院校的学生网络舆情,就要把握引导“入理”,教育“入情”的原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体做法有以下三点:第一,高校辅导员对于学生偏执激进,非理性的做法,不用开始就压制,而是要真正分析了解深层次的原因,对学生疑难处要给与及时的关注和帮扶,消除学生可能引发的潜在隐患。第二,应建立一支过硬的思想辅导队伍,这支队伍可以邀请专家、辅导员、思想政治课教师进行教育指导,利用微信这个平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便于适时引导和干预。第三,注意自我教育和朋辈教育相结合,学生更容易接受共同的身份标签的朋辈的劝诫,要重视高职院校网络舆情主体的朋辈教育,培养学生骨干等作为高校舆情意见领袖,建立朋辈教育网络圈,实现学生自治。
(三)建立“理性、自省”的自我调试机制
上学期做广东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心灵导师工作时发现一个规律,我校网络舆情发生的案例,很多都与学生的心理困境和压力有关系。这种心理压力非常可能成为舆情危机的诱因,鉴于此情况,作为高校一线学生管理者,一方面,努力做到让学生课上课下的教育相结合、网上与现实教育相结合,利用微信自媒体工具,帮助学生形成对自我、他人、社会正确的认识,引导95后高职孩子们更好的适应社会变化。另一方面,通过一定的制度和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修养,约束学生自身言行,提升孩子们的反思、甄别、判断、自省能力,进而减少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出现。
G717;G
A
1006-0049-(2017)22-015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