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推动老年社会参与的实践路径
2017-01-29秦宏宇
张 菡 秦宏宇
社会工作推动老年社会参与的实践路径
张 菡*秦宏宇*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北京 102628
随着我国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日益成为社会的焦点。老年人作为典型弱势群体成为社会工作专业重要的服务对象,本文深入分析了社会工作专业从理念和方法上推动老年社会参与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进一步梳理出社会工作推动老年社会参与的实践路径。
老年;社会参与;社会工作;实践路径
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养老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需要共同努力攻克的难题之一,在众多选择中,老年人社会参与是目前学界普遍认同的走出养老之熵的有效途径。在这一领域,以“助人自助”为宗旨的社会工作专业显然能够起到更加有效的推动作用。
一、老年社会参与
老年社会参与,学界也称之为“老有所为”。“老有所为”的概念最早由邬沧萍教授明确提出,即“老年人自愿参与社会发展,为社会所作的力所能及的有益贡献”(邬沧萍,1991)。1994年,《中国老龄工作七年发展纲要(1994—2000年)》提出了老龄工作“五个老有”(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目标,在这一官方文件中将“老有作为”具体定义为:“低龄和健康老人在自愿量力的前提下,参与社会发展,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这是中国政府在政策层面对老有所为内涵进行的解读。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明确提出了“参与社会发展”一章,并从内容上规定了老年社会参与的八项具体内容,进一步明确了老年社会参与的概念内涵。
在老龄化日趋严峻的背景下,如何切实推动城市老年社会参与行为的真正实现,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城市老年人平等地参与到社会发展中去是目前应该着力思考的关键问题。社会工作自始至终都以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为使命,老年人作为社会建构背景下典型的弱势群体理所当然成为社会工作重要的工作领域和服务对象。无论是对老年个体的服务、社区环境的提升还是政策环境、体制机制的健全,社会工作专业均能发挥巨大作用。
二、社会工作的先进理念与老年社会参与的概念高度契合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综合助人的专业,其关注的核心是帮助人们提升社会功能,社会工作专业始终坚持其最基本的使命是直接服务于有需要的人,同时使社会制度更好地回应人们的需求。这与老年社会参与概念的两个层面是高度契合的,一方面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是对个体的照顾、治疗,即促进个体的人的改变;另一方面社会工作还致力于宏观社会环境的改变,致力于改革既有的法律、程序和社会态度,直至他们能够更好地回应人的需求。因此社会工作不仅能为老年人提供所需的服务,同时还能增加老人的社会性产出。在老年社会工作领域,社会工作者除了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基本的照料服务之外,推动和运用社会资源,使低龄健康老年人有更多选择的机会乃是社会工作体现其专业水准的重要方面。当人们对养老机构的关注还停留在如何满足机构老人的身体和医疗需求的时候,社会工作者已经着手于如何提升老人的生活质量,让他们感觉到活得更有价值,并继续成为家庭和社会发展的资源和推动力量。中国的社会工作正在快速发展,已经从民间的呼吁进入了官方的话语,因此以社会工作独特的价值追求和促进社会改变的宗旨来推动当代中国老龄化社会背景下老年社会参与状况的改善和提升,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是必然选择。
三、社会工作优势视角理论对老年社会参与有着直接的实践指导意义
优势视角理论是当代社会工作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优势视角的提出针对的是社会工作传统的理论模式“问题模式”、“病态模式”,在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史上有着“范式”革命的意义。“优势视角”着眼于个人的优势,以利用和开发人的潜能为出发点,协助其从挫折和不幸的逆境中挣脱出来,最终达到其目标、实现其理想的一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社会工作的优势视角理念反对将服务对象问题化,因此社会工作者对老年群体的支持是基于一个最基本的假设:老年人是有价值、有能力的,这些价值和潜能需要挖掘而得以发扬。
在优势视角理论看来,不能把老年群体看成是一个问题,实际上,尽管有一部分高龄体弱老人是需要照顾和支援的,但这部分体弱老人并不能笼统地代表所有老人的境况。大部分老人是健康的,具备社会参与的意愿和能力。社会工作的优势视角理念一方面将专业介入的目标锁定在强化老年人面对困难的能力,促进老年人在个体层面的参与意愿,提升参与能力;同时还致力于在宏观层面改善老年人的社区环境,乃至于推动政府政策改变、社会改革等。
四、社会工作方法的有效性能够推动老年社会参与的真正实现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助人专业,有着一整套科学且丰富的专业方法,其实务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保证了社会工作推动老年社会参与实践的有效性。总体来看,社会工作有两大类工作方法:社会工作直接工作方法和间接工作方法,其中直接工作方法在吸收了多学科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兼容并包,形成了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三大实务方法;同时社会工作行政和社会工作研究作为间接社会工作方法也成为社会工作者的基本方法。
(一)个案工作方法在推动老年生产性社会参与过程中的实践路径
个案工作实务方法是社会工作发展历史最悠久的实务方法,有着丰富的治疗模式和方法技巧,其进行的微观层面的复健性工作能够有效解决提升个体和家庭的功能。个案工作的目标是面向社会中一切有需求的服务对象,满足其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多方面的需求。在面向老年人,提升其社会参与方面,个案工作方法可以从两大方面发挥作用:
1.从老年人个体角度,以“增权”理论为指导,通过引导老年个体以乐观的态度、较高的自我价值感和权力感,挖掘和激发老年人的潜能,促使其积极参与决策和采取行动来改变自己的不利处境,提升自己的权力和能力。
2.从家庭层面开展工作。个案社会工作的家庭治疗模式以家庭为治疗和干预的对象,通过改变家庭结构以及成员之间的互动方式来解决个体面临的问题,提升其功能。基于家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殊重要地位,以及目前中国老龄化社会面临的特殊现实必然使得家庭成为老年人主要的养老归宿。
个案社会工作可以通过家庭生活教育提升老年人家庭关系的品质,协助老年人有效运用家庭支持系统,通过提升家庭关系的质量维护老年人的心理、情绪和社会健康,进而形成有利于老年社会参与的家庭支持网络。
(二)小组工作方法在推动老年社会参与过程中的实践路径
小组工作是在小型的治疗性和任务性小组中开展的,以满足社会——情感需要、完成某些特定任务为宗旨,以目标为导向的活动。这个活动是在一个社会服务系统内进行的,针对个体组员和全体小组而开展。(Ronald W.Toseland,2010)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小组本身就是一种参与,仅仅简单的参与小组也能够对老年社会参与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此外,小组过程中所产生的动力关系可以给小组成员带来积极的效果,从而实现以有限的专业社会工作资源使更多的老人受益。
在不同类型的小组工作中,其中教育小组、社交小组和任务型小组在推动老年社会参与的实践中能发挥显著作用。教育小组集中于通过教育和培训促进老年社会参与的能力建设;社交小组为老年人提供社交生活内容,鼓励老人积极地生活,建立友谊和学习新事物。任务型小组以完成特定的小组任务为目标,社会工作者在此可以将鼓励老年社会参与为目标的任务纳入小组工作中,譬如激发老年人志愿服务的热情,以小组形式培训老年人的参与技能等等。
(三)社区社会工作方法在促进老年社会参与过程中的实践路径
社区工作是以社区为对象的社会工作介入方法,它透过组织区内居民参与集体行动,合力解决社区问题,加强市民的社区参与及影响决策的能力和意识,发挥居民的潜能,以达致公平、正义、民主及和谐的社会。
社区社会工作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资源整合的优势,除了传统意义上“社区照顾模式”下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基本的健康、照料服务之外,社区社会工作的福利性和政治性特征使得通过这种社会工作方法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有着更加鲜明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一方面,社区社会工作通过有效促进宏观外部环境的改善为老年人社会参与创造条件:首先,通过开发老年社会工作领域的相关服务项目,广泛吸纳各类老年人,发动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和生产活动,为老年人创造更多的社会参与的机会,搭建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平台。其次,通过在社区层面开展教育活动为老年人提供相关服务,教授知识、培训技能,切实提升老年社会参与的能力。另一方面,作为政治性色彩浓厚的社区社会工作,“参与”是其灵魂:首先,通过对面向老年人的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可以全方位立体性地推动老年社会参与;其次通过发挥“社会倡导”的功能,争取老年人权益,反对年龄歧视等工作在全社会范围内为老年群体营造一个公平、开放的参与环境。因此宏观层面社区社会工作的介入必将在老年社会参与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社会工作先进理念与老年社会参与的概念,个人层面与社会制度层面双焦点的高度契合方面;还是社会工作方法的科学有效性方面而言,以社会工作推动老年社会参与显然具有明确的实践可行性,而具体的实践路径经过本文的梳理也有章可循,在应对中国日益发展的老龄化社会的挑战之际,以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价值观和方法为指引,在微观和宏观层面开展多层次的老年社会工作实践推动老年社会参与,充分挖掘老年人口的潜能和资源将会取得可预见的丰硕成果。然而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充分认识到,推动老年社会参与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需要个体、家庭、社区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具体的实践环节还有待实务工作的进一步检验和论证。
[1]梅陈玉婵,南希·莫罗-豪厄尔,杜鹏,编.老有所为在全球的发展——实证、实践与实策[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1.
[2]邬沧萍,著.邬沧萍自选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8.
[3][美]莫拉莱斯,谢弗,主编,顾东辉,王承思,高建秀,等译.社会工作:一体多面的专业[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9.
[4][美]斯特兰,[美]李瓦斯,著,刘梦,等译.小组工作导论(第五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9.
[5]张友琴.老年参与的理论与实践[J].第八届亚洲/大洋洲地区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大会“积极老龄化”中文论坛论文专辑,2007.10.
张菡(1979-),女,汉族,河北唐山人,硕士,北京政法职业学院社会法律工作系,讲师,研究方向:老年社会工作;秦宏宇(1984-),女,汉族,山东威海人,硕士,北京政府职业学院应用法律系,讲师,研究方向:社会学。
C
A
1006-0049-(2017)22-01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