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孩子更聪明,要学会说『不』
2017-01-29
想让孩子更聪明,要学会说『不』
父母总想满足孩子的愿望。然而,过分追求他人拥有的最新东西,存在有害的一面——它会带来一种不满足感,而这种感觉永远无法得到满足。于是,孩子们先是想要一个娃娃,然后是各种装饰品,再往后还有芭比娃娃住的四层洋房等。
鉴于此,我开始时不时地说“不”。起初,我的两个女儿进行了反抗。她们叫我坏爸爸,用埋怨的眼神看我。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她们意识到了来自反对的乐趣。
现在,她们会假装她们的娃娃是在和一盒购物精灵做游戏,两件玩具重新获得了更美好的生命。
说“不”的意义不限于避免培养出被宠坏的孩子。如果一味满足孩子的需求,我们就剥夺了他们通过改造已有事物找到解决办法的机会。从被拒绝中吸取教训的孩子会意识到,不存在完美的工具可适用于每份工作。他们或许不懂某些知识,没有掌握某些能力,或不具备某些品质,但这不是终点,而是激发他们寻找另一种方式的努力起点。
小孩子天生足智多谋。给蹒跚学步的孩子一个煎锅,他们会想到各种各样的用途,而作为成年人,我们只知道用它炒菜。多年来追求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削弱了我们更充分地利用已有资源的能力,也给孩子树立了不好的榜样。
研究人员曾经让孩子利用积木、铅笔、橡皮擦、球、磁铁、玩具车外加一个木盒,帮助玩具熊“拿到”他的玩具狮子。
随着年龄增长,孩子大脑的发育理应降低他们解决这类问题的难度。确实,在第一轮研究中,年龄最大的孩子找到正确解决办法的速度,比年龄小一些的参与者更快。
但情况并非总是如此。在第二轮实验中,研究人员就摆放物品的方式做了细微调整。他们没把所有东西都摆在桌子上,而是把木盒当容器来放其他东西。
一看到盒子扮演容器的角色,年龄大些的孩子们就难以展开想象力了,把它当成容器以外的工具。可是,对年龄小一些的孩子来说,那个盒子和之前一样,依然是一种灵活的资源。
每当同意孩子买下某样东西的请求时,我们都在让他们相信自己的智谋用处有限。反之,偶尔的反对会强迫他们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
在成长过程中拥有东西不多的人更容易意识到,足智多谋是一项重要技能,能够让他们利用已有的资源解决问题。
当然,我不是建议不给孩子提供他们确实需要的东西,比如美味的饭菜、温暖的衣服、爱,等等。但是,我们满足他们很多的愿望,传递给他们的反而是错误的信息。而通过让孩子偶尔经历短缺,我们可以促进他们更有效地去解决问题。
(《青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