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习惯上下功夫,在方法上做文章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

2017-01-29韦国安

中国校外教育 2017年31期
关键词:下功夫习惯文本

◆韦国安

(广西省河池市宜州市屏南乡果立小学)

在习惯上下功夫,在方法上做文章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

◆韦国安

(广西省河池市宜州市屏南乡果立小学)

语文教学课堂模式,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前提下,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促进着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无论怎样的模式,都需要以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习惯为根本,也都需要在学生语文学习方法上做文章。

习惯 功夫 方法 文章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语文教学课堂异常活跃,多媒体应用下的教学课堂模式精彩纷呈,对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其令人欣慰处比较多。 但我们也看到一些人们所忽略的地方,如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如何? 不能令人欣喜也比较现实普遍。 小学生的习字质量越来越差,朗读水准也不能令人满意,语言文字的推敲能力不强。 作为一名教师,对新发展时期学生的学习习惯应当关注,应当思考其应对策略。

一、在形成学生“读”之习惯上下功夫

现行的教学课堂,学生“读”之现状如何? 应当说是不甚理想。 课堂上学生能读的时间比较少,其时间多半被教师引领学生感悟挤掉;课堂上学生可自己读的时间更少,一般的阅读感悟人们都以声频音响资料替代学生自己的读。 学生所能做出的感悟一般都是靠着耳朵和大脑来实现的。 其实这是有悖语文课程教学规律的,也是不能理想实现学生阅读感悟能力提高的。 历古以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人们多知晓的。 如果人们自不自觉地忽视了学生对文本的读,那感肯定就是“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江苏徐州有一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其自身教学多让学生读,也多在课堂上发展学生的“读力”,这给人们的启示应当极为深刻。所以,平时人们更应当在自己教学课堂多多关注着学生的读,多多关注着学生读之质量的提高。 如教学老舍的《猫》,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读,去读出老舍笔下的猫所给人留下的印象——既古怪又可爱;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读,去读出作者老舍写猫所表现出的情感——喜爱;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读,去读出自己与作者所产生的强烈共鸣——喜欢猫;让学生通过自己一系列的读同时也还产生这样的感受:写物需要抓住其特点,就是那些不为人们所点赞的东西,只要能够抓住其特点去写,也是可以让其给人以美感的。 平时的作文,不是没有东西写,而是没有能够抓住这些东西的特点去写。

二、在形成学生“累”之习惯上下功夫

语文学习需要积累,小学生语文学习不仅仅就是教材文本内容的积累,还应当是多重意义上的文本以外的积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积累,也不仅仅就是阅读的积累,还应当是朗读背诵意义上的积累。 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积累又积累得如何? 人们所看到的现象多是不可乐观的。 语文教学将学生积累习惯的培养放在重中之重已经是迫在眉睫了,而且应当多必须去见缝插针、持之以恒。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结合教材文本去拓展学生的阅读积累,可以形成比较理想的态势。 小学语文S版教材其文本都是不同时代的代表作,篇篇文字都是那样的质地优良。 以一篇篇质地优良的文字为载体,可以促进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积累。 如相关诗人的古诗,有描写田园风景的,有描写美丽山川的。 如果给学生去读到其他诗人的古诗,那学生不仅仅可以通过阅读去获取古之诗文的别样风采。 这就像蜜蜂一样,采许许多多的花蜜,才能酿出许许多多又香又甜的蜜一样。 正如现在所提倡的让学生去阅读经典样,让学生去读到许多古之读物中“诗”一样的“经”,才可以得以比较理想的“典”化。 如教学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让学生去读,让学生去读着诗仙李白其他的诗文,学生所受到的感受就极为深刻,学生看到李白笔下的诗歌都是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典范。 学生还感到祖国山河之壮美和神奇,是古往今来文人骚客都极力颂扬的,也是人们所必须弘扬的爱国传统。

三、在形成学生“悟”之习惯上下功夫

平时的阅读教学,小学生的“悟”在某些程度上说都是徒有虚名的。 前置性学习的“悟”学生多赖于辅导学习材料,课堂学习中合作学习的“悟”也多是将前置学习中的“悟”搬出来“晒一晒”。 因此,小学生的阅读感悟都不甚能够体现出真实,也多不可能出现个性。 这样的阅读教学,所导致的结果是学生阅读感悟的惰性十足,学生阅读的心不在焉。 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在形成学生实实在在的“悟”之习惯上下功夫。 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每学习一段文字,都积极提倡让学生去“悟”,都积极将“悟”的主动权交予学生。 为了让学生能够获取主动权,力求去掉三个替代。 一是去掉教辅材料的替代,二是去掉教师讲授的替代,三是去掉多合作讨论的替代。 也只有去掉这三个替代,才可以实现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悟”。 平时的教学,学生所“悟”的可能比较离奇、荒谬和错误;学生所“悟”的可能都不可一步到位,导致课堂教学的不得按部就班。 但这不要紧,因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其本身就是引领学生由茫然向着清醒去过渡的,只有学生起先阅读感悟中的“茫然”才可以获取学生从比较“清醒”向着渐渐而又十分“清醒”的方向发展。 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唤醒学生产生认识,语文教学专家叶澜就曾经撰文呼吁:让课堂焕发 出生命活力。 要想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就得在课程改革深化上做文章。 如教学叶圣陶老先生的《稻草人》,一切都让学生自己去悟,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到稻草人的善良和尽职。学生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产生对穷苦劳动人民的同情,从一定程度上初步学会通过描写人物内心塑造人物形象的具体策略。

四、在形成学生“探”之习惯上下功夫

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都一个通病:学生的阅读感悟都不在学生向着文本之纵深处进行感悟,仅让学生在对文本的仅知道其皮毛上做文章。 一般的叙事性文本,只要学生能够知道所叙事情就万事大吉。其实,这样的做法,好端端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是形成不了学生真实而又真切的阅读感受的。 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仅让学生从文本的文字上去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苦难,那学生也就体会不出作者由现实生活产生的合理想象,感受不到不同时代的同龄人命运的悲惨。 学生也就区别不出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某些意义上的异同,体会不了社会主义给我们带来的美好生活的情感,更产生不出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珍惜之情。 因此,我们必须在语文教学中,做出这样的思考:语文教学就是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也需要学生对文本进行探究,既要感悟文本浅表层面上的文字意义。 如教学《神鸟》,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去探究,引导学生充分地与本文进行交流基础上的探究,学生不仅仅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到了神鸟的聪明,还从神鸟的三个故事中得到启示。 学生对神鸟以及狗、猫、乌鸦的敬佩和赞叹之情也就在比较具体的探究中油然而生。 而且还比较有意义地促使学生明白:“处理事情要经过仔细调查,否则会伤及无辜甚至会伤害忠良”的道理。

小学语文教学,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还不仅仅就是这些,譬如引导学生养成推敲语言文字、记日记、规范地书写、专注地听人说话的习惯。 这些习惯的养成也不是就去孤立地进行的,需要采取措施进行综合性地培养;这些习惯的养成也不是就去枯燥乏味地进行说教的,需要在学生语文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比较有意义的实践,还也应当就是充分的实践。 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适应当今飞跃发展形势的需要,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语文核心素养的人才。

[1]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课程改革深化[J].教育研究,1998.

[2]曹津源.曹津源文选[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3]肖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M].岳麓书社,2007.

猜你喜欢

下功夫习惯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上课好习惯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在真抓实干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