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大背景下普通高等地矿类专业教育现状的思考
——2015年暑假基层地勘行业用人情况调查
2017-01-29郗爱华葛玉辉范起东赵琦宁
郗爱华,胡 广,葛玉辉,朱 江,范起东,赵琦宁
西南石油大学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
现阶段大背景下普通高等地矿类专业教育现状的思考
——2015年暑假基层地勘行业用人情况调查
郗爱华,胡 广,葛玉辉,朱 江,范起东,赵琦宁
西南石油大学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
地矿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传统上受国家计划经济影响显著。目前新的市场经济背景下国家地调类项目数量明显缩减,地勘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量明显减少,另一方面,用人单位面临的市场开发类项目,对高校毕业生的质量也有更高层次的要求。通过对地勘生产单位的走访与调研,发现我们长期以来在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偏差,本文是对这些问题的陈述及思考。
地矿类专业;教育现状;高等专业教育
geological specialty; education situation; higher professional education
一、研究背景
众所周知,地矿与石油行业的兴衰长期以来受国际和国内的政治、经济以及政策的影响十分明显,而依托此行业兴办的高等教育,正承受着高校扩招和行业低谷双重影响带来的压力,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迫在眉睫。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为了解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于2015年暑期组织相关领导、学术及专业负责人和专业教师深入四川省和重庆市基层地勘单位进行实地调研,目的是围绕现阶段地质高等教育的问题,听取各企事业单位在专业设置、人才需求、学生素质培养等方面的意见与建议,加强学院与企事业单位的密切联系,在“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生产单位人才继续教育,新形势下行业专业人才需求等方面广泛征求意见,力争缩小高校模块化人才培养与社会实用型人才需求之间的差距。
二、调研对象
本次调研由学院正、副书记带队组成两个小组,分别由不同专业方向的5名教师组成,主要采用座谈交流辅助调查问卷等方式。第一小组历时8天,调研了德阳、绵阳、江油、达州、泸州、宜昌、重庆等7个市区的8个地勘单位。第二小组历时7天,调研了眉山、乐山、峨眉山、西昌、崇州、都江堰等6个市区的7个地勘单位。被调研单位行政归属于四川省地矿局、核工业地质局、四川省煤田地质局、重庆市地矿局等地矿行业,川内调研单位数量上占到基层地勘单位的近1/2。这些用人单位提供的宝贵意见,客观地反映了目前地质教育与行业需求间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对现阶段大背景下的地质高等教育及专业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调研发现
1.人才层次需求
上述走访的地勘单位,总体上属于地质行业的基层单位。长期以来,由于行业的特殊工作性质,单位人员组成大体分为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两部分。2000年以前,专业技术人员多以地质类大、中专毕业生为主,2000年以后主要是以大学本科毕业生为主,部分硕士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研究生。技术工人的数量则逐年减少。以四川省地矿局都江堰405队为例,2015年总共招收14名毕业生,包括2名博士、10名硕士和2名本科生,人才需求层次越来越高,并且各用人单位都有类似的聘用趋势。
人才需求层次的变化,主要原因是目前国家矿产资源勘查类项目紧缩,国家基础性的地质研究任务绝大部分落实到中国地质调查局下属的各地质调查中心,地方地勘单位所占份额较少,同时国家层面上的项目质量要求较高,迫使地勘单位对高层次人才的储备越来越重视,在毕业生供过于求的市场条件下,引进和吸纳高学历的专业人才是明智之举。
2.人才专业方向需求
2014年开始,受国内政治经济和地矿行业大环境的综合影响,各地勘单位传统矿产勘查类项目锐减,对地质类人才的需求量明显降低。例如崇州108地质队,在2008~2010年间,招收地质类本科毕业生的数量每年保持在50人左右,2013~2014年,每年只招收10人左右。造成这种局面最直接的原因是项目数量和资金的变化。为了应对行业现阶段的形势,基层地勘单位一半以上的工作任务已转向市场化运作,如承担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水文地质、灾害防护、生态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测量等与社会密切相关的专业项目,部分单位也涉足页岩气、煤层气石油勘探等领域。由此可见,今后一个阶段地勘单位这方面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可能会有所增加。
尽管地质类人才需求总体呈大幅下降的趋势,但调研组也发现不同的地勘单位用人情况略有差别。像西昌核工业281地质队,由于区域位置和长期的工作积累,矿产勘查类项目仍然是单位的重要支撑,近几年都会有明确的刚性需求。另外,2016年是“十三五”开始实施的第一年,地质行业的形势变化将直接影响到地质专业人才的需求数量。
3.人才质量需求
本次调研显示,用人单位对近年来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普遍存在以下几种看法:
(1)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国内各地质队的工作性质和专业性质决定其主要的工作现场和基地多在人烟稀少、海拔较高、通讯和交通不便利的山区或者偏远地区。近年来,各类型毕业生和老一代地质工作者相比自身素质和专业能力普遍存在差别,现在的年轻人,多数不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愿意在基层扎实工作且缺少团队合作观念。例如,有的毕业生在西藏野外工作,会以山上无法上网、工作环境艰苦为由不打招呼自行离职,有的则以各种借口和单位讲条件,不愿意从事野外地质工作。这些现实问题,一方面和社会发展的大背景有关,另一方面也与高等院校在专业思想教育上的不足有一定联系。
(2)学生专业基础差。用人单位普遍反映,近年来各院校地矿类的毕业生,学校学过的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相关知识点之间不能结合,很多学生只能够在前辈的指导下做一些具体工作,难以独立承担技术性较强的专业工作,用人单位只能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促进其成长与提高。对于有的学生来说,这一提升过程需要持续很长时间。专业基础教育原本应该是在大学教育阶段进行,现在推迟到生产环节来强化,偏离了高校办学的轨迹,对于生产任务重的地矿单位而言是很重的工作负担。
近年来教育部实施了许多人才培养的改革措施,设置了各种人才培养的质量工程,也取得了很多教学改革成果,但用人单位反映的教育质量下滑问题依然十分严重。究竟是我们的高等教育越来越偏离应用,还是高校扩招导致办学条件不足的必然结果,抑或是深层次社会因素的影响,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3)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低。除了专业基础,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差是这次调研过程中被多位专家提到的普遍性问题。有些毕业生野外基本功几乎没有:常见矿物不认识,基本的岩石不会定名,地质体产状不会测量,地形图不会判读,不能熟练使用常规的测绘仪器,新的地质填图理念和手段不了解,没有专业前沿发展方向的概念。这些现象不仅是高校毕业生的普遍问题,也显示目前高等地质教育在人才培养实践环节方面的缺陷。
绝大部分地矿类专业在培养方案的设置上都十分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但就目前掌握的资料和信息而言,一些院校的基础性的实践教学虽然能够保障,但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由于缺乏合适的教学基地和项目支撑变得可有可无,甚至有的院校为了降低教学成本,一些大纲范围内必需的验证型实验也不能保障,这是导致实践动手能力差的重要因素。
(4)学生文字功底差。毕业生文字功底问题源于各用人单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目前社会普遍认为现今的大学生总体上高分低能,很大一部分人在考试环节表现突出,具备提炼知识点和机械地掌握书本知识的能力。但是,如果要进行系统总结成果,编写生产报告,或是把工作量化为文字成果,一部分学生文字功底差的情况就显现出来。例如,非专业表述专业问题,语句语法不通,频繁出现错别字,不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诸如此类的基础性问题,同样制约着毕业生的专业成长。
本次调研过程中,每个单位都谈到了类似的问题。这些话题大部分出自50岁左右的老地质工作者,他们中很多人只有大、中专学历,却面对现今的大学生甚至研究生的文字现状,发出语言教育刻不容缓的呼声。
4.近期地勘单位招聘专业预测
近年来地勘行业在固体矿产勘查和区域地质调查等传统领域项目锐减,几年前炙手可热的矿业权市场迅速降温,而个体矿主的勘查类项目由于缺乏足够的法律保障,资金通常都不能完全到位,也使一些市场项目大幅度减少,各地勘单位地质类人才短时期内相对饱和。针对这种情况,本次调研发现四川省内许多地勘单位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积极拓展业务范围,开拓工程地质、灾害地质、环境地质、农业地质等与社会发展结合紧密的市场,并普遍看好国内日趋严重的环境-生态地质问题业务领域,有意识地着手在这方面进行人才发现和储备,准备为今后抢占环境-生态地质领域业务创造先机。因此,在大的地质行业背景下与社会经济发展结合密切的专业,应该是近期地勘单位招聘的热点。
5.地勘单位与高校“产、学、研”合作前景
本次走访调研还发现地勘队伍存在学历偏低的现象,现在的地勘一线工作人员很多都是大中专毕业生,尽管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却缺少科技进步带来的理论和方法上的提高。另外,针对国家层面上一直重视的科研成果的转化问题,双方也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多数地勘单位认为“产、学、研”相结合是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地勘单位不仅为高校教学提供实践基地,高校的科研平台也同样为解决科学问题提供技术支撑。为此,走访过的多家地勘单位明确表示双方在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专业人员的技能培训、科学研究的专题合作以及高质量成果的发表及转化等方面具有广阔的互助前景。
四、应对措施
本次调研活动,使教育工作者不仅有机会认识到学校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差距,也了解到社会行业需求现状以及以往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目前行业发展现状和地矿类专业在社会中的地位及作用,参考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提出以下几点应对措施:
(1)沉淀专业特色应对行业变化。地质学科是一门经典且实践性强的应用学科,它是以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为研究对象,研究地球的形成、发展和演化特点,研究地球表面物质的分布、迁移和富集规律,研究人类生存、发展和社会活动给地球所造成的伤害影响等内容的综合性学科。因此,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灾害防治等重大经济及社会问题都是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传统的地学专业受计划经济体制的限制划分过于狭隘,专业毕业生缺乏普适性大地学专业的基础,毕业生就业面相对狭窄。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新型工业化发展需要更多的资源保障,新形势为地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带来生机;同时,工业快速发展带来的环境及灾害问题,也使传统地学专业的人才培养面临考验。如何沉淀专业特色,探索出一条通识性大地学专业基础教育的培养模式,使毕业生具有更厚重的专业基础知识,胜任边缘学科与交叉学科的发展需要,应该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现实问题。
(2)加强实践性教学,注重专业能力培养。德国被认为是全球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最好的国家,直接成就了德国的制造业在世界范围内的领先水准。有资料显示,德国的大学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为首要目标,特别是应用科技大学非常重视专业实践教育,专业实践性环节学分比例超过总学分的30%[1]。地矿类专业是应用型专业学科,虽然诸如宇宙和地球的起源等问题人类不可能亲身经历,但地球表面的物质分布、演化特点及富集规律,是地矿类专业系统学习和掌握的核心内容。通过整合理论教学内容,加强专业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合理地设置实践性教学环节并且真正落到实处,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才能满足社会对毕业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需求。
(3)调整课程结构,衔接边缘学科。了解行业社会需求,顺应行业发展方向培养专业人才应该是行业高等教育的办学宗旨。无视行业发展,一成不变的办学模式不能培养出与时俱进的实用型人才[2]。因此,针对地矿类专业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建议广泛征求地勘单位专业要求及用人信息,在夯实专业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及时调整课程结构和内容,寻找边缘学科有利生长点。目前很多地勘单位正在积极孕育转向与人居环境、食品安全和城市生态相关的环境-生态地质调查工作,灵活地调整地矿类专业的培养方案,在传统地学教育基础上增加诸如环境、生态、土壤地球化学等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可以帮助许多学生形成相关方面的基本专业能力。
(4)重视专业思想和综合素质教育相结合。资源战略是强国之本,而地质学又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自然科学,国家发展离不开专业技术人员。同时,艰苦的工作性质也决定了从事这项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需要具备在不同条件下从事科学研究和生产的专业思想,以及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手段探索未知自然的能力。然而,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在幸福环境中成长的独生子女,缺乏老一代地质工作者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品质,很多学生仅仅是应试教育体制下的高分低能者,中国大学人文精神的缺失已经成为非常严峻的普遍问题。现阶段地矿类专业高等教育必须重视综合素质及专业思想教育,只有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准和职业道德水平,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
五、结束语
虽然本次调研是为了了解我校2016首届地质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然而,这次走访得到及反馈的信息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问题:我们长期以来引以自豪的大学教育理念,为什么在社会和现实面前显得那么脆弱?我们辛勤培养出来的大学毕业生,为什么在生存和发展上那么艰难?因此,我们认为通过地矿类普通高校的教育现状可以映射出高等教育本身的一些问题,这些共性的人才培养问题希望能够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思考。
[1] 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教育处.德国大学大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J].世界教育信息,2006(6):22.
[2] 陈颖,王舒驰.理工科大学的人文精神流变[J].中国大学教学,2015(5):33-38.
G473
A
1006-9372(2017)02-0091-04
2016-10-17;
2016-12-10。
郗爱华,女,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岩石学及矿床学专业方向的教学及科研工作。
投稿网址: www.chinageoeducation.net.cn 联系邮箱:bjb3162@cugb.edu.cn
郗爱华,胡广,葛玉辉,等.现阶段大背景下普通高等地矿类专业教育现状的思考-2015年暑假基层地勘行业用人情况调查[J].中国地质教育,2017,26(2):91-94.
Title:Study of Geological Professional Education on Present Situation——Survey of Employment Demand in the Geological Exploration Units in the Summer of 2015
Author(s):XI Ai-hua, HU Guang,GE Yu-hui, ZHU Jiang, FAN Qi-dong, ZHAO Q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