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老年用户的新媒体设计研究
2017-01-28文/王琴
文/王 琴
面向老年用户的新媒体设计研究
文/王 琴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国家统计局2017年2月发布的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总人口为138271万,60岁及以上人口为23086万,占总人口的16.7%。根据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7年 6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51亿,60岁以上占4.8%。通过计算可知,我国使用互联网的老年用户为3604.8万,仅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5.6%。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老年用户了解并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有限,另一方面这也反映出我国新媒体在发展过程中,没有给予这老年人这一群体以足够的重视,其设计并不符合老年人的使用需求,未能激起其消费意愿。由此,根据现阶段我国老年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新媒体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老年用户使用新媒体的障碍
很多国外学者都曾对老年人中新媒体的使用情况展开过各项调查,研究发现,尽管信息通信技术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人们提供了新的社交体验和互动方式,不同年龄群体仍有很大的行为差异,如年轻用户更愿意使用Facebook、Twitter、LinkedIn等重要的网络社交媒体,而老年用户使用这些媒体的程度则远低于年轻用户,且老年群体更倾向于接触传统大众媒体,而不是新媒体。除此之外,社会隔离在老年群体中也很常见,众多新媒体网站在形式和内容上均未针对老年用户进行优化或者开辟老年人专区,从而使老年用户对新媒体望而却步,同时现有的新媒体社交网络在设计上的不适当交互方式和包容性设计的缺乏,使老年用户难以接受这些服务。种种迹象表明虽然新媒体已经参与到建构老年群体的日常生活中来,但老年用户在使用方面存在各种困难。究其原因,现有新媒体设计是以一般用户为基础进行的,没有考虑老龄群体的特殊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生理机能衰退,在使用新媒体时操作过程中存在种种困难。当前,影响老年用户使用新媒体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视觉障碍。由于老年人生理性老化和疾病,如老花眼、白内障、黄斑区异常、视神经萎缩等的影响,他们的视觉器官出现衰退现象,比如,眼睛混浊、视线模糊、重影。这导致老年用户使用新媒体时,对屏幕亮度、颜色、形体、空间范围的辨识能力下降,容易出现视觉疲劳。二是听觉障碍。由于老年用户听觉系统老化,感音功能出现问题,对高频声音的感知力明显下降,对新媒体快速和嘈杂的声音无法适应。三是行动障碍。老年用户手指灵活程度降低,使用按键输入有困难。老年人握力衰退,能够稳握手机的时间较短,容易出现手机滑落、无法插入数据线等问题。老年用户触觉器官敏感度下降,对触摸、疼痛的感知能力减弱,容易出现按压按键无力或用力过大导致硬件损坏等问题。四是认知障碍。老年用户理解力和记忆力下降,汉字输入困难。同时老年用户无法有效识别新媒体交互界面的图形意义,面对新媒体上的海量信息,不能顺利按照操作指引实现既定目标。
同时,当前老年群体对传统媒体有明显的依赖感,其对传统媒体的信任度也高于新媒体。新媒体大量采用新技术,面对新媒体环境老年用户容易产生矛盾心理,有的老年用户能够认识到新技术的优势,乐于接受并学习,而有的老年用户则会因学习新技术耗费时间,新技术的声音质量和视觉效果不理想,觉得新技术不够安全可靠,对网络流量费用的忧虑,对各类植入广告的厌烦,以及难以查找目标内容等因素,认为新技术运用难以掌握,进而排斥使用新媒体。
正是老年用户生理机能的退化和其对新媒体的矛盾心理,导致当前老年用户在新媒体使用过程中困难重重。
设计适应老年用户群的新媒体
智能时代的新媒体要想扩大影响力,需要在设计方面多从老年用户的需求出发,提升老年用户的使用体验,增强老年群体的使用意愿。
设计适应老年用户的新媒体。新媒体设计应遵循老年用户的生活习惯和身体状况等特点,开发符合老年用户需求的产品。一是要简化产品的功能设计。设计师应通过深入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老年用户的使用需求。例如,老年用户使用智能手机主要是拨打、接听电话,与家人朋友分享照片和视频、话费查询等,而手机游戏和各种娱乐APP并不适合大多数老年用户。老年用户使用智能电视的主要功能需求是方便找到电视频道,容易调整音量,可以很容易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节目,这就需要开发商简化对新媒体产品的功能设计,保留老年人常用的产品功能,删除不必要的功能,以方便老年群体使用。
要设计简单易操作的界面。交互界面是新媒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者要根据老年用户生理条件进行个性化设计。针对老年用户视力衰退这一特殊情况,要设计适合老年用户的视觉特点的界面,在设计电子产品时字号不能过小,图像颜色不能过于复杂。针对老年用户听力衰退这一问题,新媒体产品的听筒和扬声器设计应音量清晰。针对触觉和控制能力弱化这一问题,则要注意按键尺寸不宜过小,根据按键的位置、形态和表面材质进行合理分区,方便老年用户识别操作。针对老年用户认知能力减弱这一问题,设计者要提供易于老年用户理解的图标,注意操作界面导航的设计,主要功能应足够醒目,增加老年人网站的易访问性。对此,可以采用信息选择模式适应不同老年用户个体的差异。如BBC网站“My Web My Way”根据用户不同的障碍类型,分为“看不清楚”“盲人”“听不清楚”“难以找到内容”“鼠标和键盘难以使用”“浏览指南”,通过引导用户更改设置便于各类弱势用户使用。
要设计适合老年用户的内容。老年用户对隐私和安全非常注重,这就需要开发商提供简单而明了而又易于操作的隐私设置,确保信息安全。老年用户看重与家庭成员和朋友的联系,乐于和他们分享日常生活,因此设计要突出亲友互动的相关内容,并增强可读性,内容展示不能过于密集。除此之外,还要简化内容构架的层级,用最少的页面跳转次数找到内容。简化内容搜索方式,将老年用户关注的内容以关键词形式呈现在界面上。用“识别词汇”的搜索方式取代常见的“输入词汇”搜索方式。
对传统媒体进行再设计。就老年用户更习惯接触传统媒体这一特征,对传统媒体设备进行新技术改造,有利于老年人接受新媒体服务。在这一领域,国外已有很多成功案例,如基于电视的Facebook使用和电视节目的共享功能打印照片,支持电视远距离控制和多种交互模式。如日本通信运营商Softbank新发布的广告,也是传统媒体融合新媒体技术的成功实例。在该广告中,一对老年夫妇住在多良间岛,不会收发电子邮件,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社交软件。Softbank则将老用户习惯使用的产品进行改造。例如,在该岛上的邮筒就被改为“社交媒体报纸(SNS新闻)”。外地亲人用智能手机上的社交软件将拍摄的日常生活设计成报纸,通过智能打印后投入邮箱,老夫妇通过读报就能知道亲人的每一天生活状态。传统的影碟机则被改装为“云端录影带”播放器。用户可以将智能手机拍摄的影片上传到云端,将对应的影片二维码贴在录影带上,影碟机通过内装的扫码器识别录影带的二维码,家中的电视就可以放映云端的影片。而传统电话座机被改装为电视电话,外地亲人用智能手机拨号,家中老人拿起座机听筒,电视自动开启影像电话模式。这些案例都足以说明利用新媒体技术对传统媒体进行再设计,一样能够很好地服务于老年用户群体。
提升老年用户新媒体素养的服务设计。新媒体素养包括数字环境中的视觉和听觉理解能力,对数字媒介的控制、运用和传播能力,网络社区的互动能力等。服务设计是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辅助手段,其核心目标是创新的服务体验。目前已开展的实践包括家庭成员、大学生、社区服务为老年群体提供的技术辅导,比如,上海新民晚报开办的“新媒体小灶”公益课堂。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老年用户在课后容易遗忘操作步骤,其视力不佳在阅读印刷教程时也比较困难,而现有的老年视频教程,制作老套,内容拖沓。对此,可以设计动画教程或者视频培训课程,根据不同的主题制作多个短视频,搭配适合老用户的音速解说,方便老人学习。此外,还可以设计宣传海报放置在老年群体常去的场所如小区、公园、居委会等,营造良好的新媒体学习环境。
结语
总而言之,笔者认为,只有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理条件和其面对新技术的矛盾心理,从功能、界面和内容设计的角度对新媒体进行个性化设计,或者对传统媒体进行新技术再造,并从设计服务的角度协助老年人使用新媒体,以此提高老年用户的使用意愿,未来才能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使用新媒体,老年用户才能更好地享受到新媒体技术发展带来的福利。对此,本研究仅探讨了相关设计策略和建议,具体的实施与设计,还需要技术开发人员的创新与努力。但无论如何,在老年用户中普及新媒体应用,未来可期。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