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河号子消亡原因之窥探

2017-01-28

北方音乐 2017年11期
关键词:船工号子黄河

乔 云

(山东省德州市德州学院音乐学院,山东 德州 253000)

黄河号子消亡原因之窥探

乔 云

(山东省德州市德州学院音乐学院,山东 德州 253000)

黄河号子,诞生并成长于我国传统手工业生产方式环境中,在我国几千年的治黄历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现如今,随着一切的改变,曾日夜响彻黄河两岸的黄河号子再也难以听到了,这一民间音乐即将成为历史,退出人类的舞台。本文主要从环境、传承、资料统计等几个方面探析了黄河号子的日渐消亡这一社会现象。

黄河号子;消亡;原因

黄河治理和黄河河运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行走在黄河上的船工们为了排遣劳动带来的苦闷,也是为了统一劳动节奏,节省时力,创造出了具有一定节奏、一定韵律、独具地方色彩的黄河号子。黄河号子出现以后,在修提筑坝、防洪抢险、拉纤行船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黄河号子也因此日日夜夜回响在黄河两岸。可是,随之时代的变迁,科技的进步,今天的人们再也听不到那嘹亮、高亢的黄河号子了,它已经濒临消失,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情况呢?在本文里,笔者主要分析了以下几个原因。

一、生存环境的变化

黄河号子产生的年代以手工为主的传统生产方式,那个时候,生产力、生产工具极度落后,运输主要靠船运,于是,沿黄地区才出现了靠做船工维持生计的人们。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黄河上,漂泊在木船上,与黄河风浪不断抗争与搏斗,共同协作,创作出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船工号子,所以说,黄河号子的命运是与黄河船夫、木船、船工们生命的激情融合在一起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的进步,人类社会逐渐城镇化、现代化、全球化,以手工集体劳作为主的生产方式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机械化、工厂化。机械化船只取代了木船,铁路、公里运输,也取代了船运,现在再去黄河边,人们看到的是铁皮的大轮渡,再也没有人工木船了。为了建设城镇,人们填河、填海,建设桥梁,这些都造成了水源的匮乏,原本高亢有力的黄河船工号子失去了它赖以生存的社会存在基础却日渐萎缩,而依存于黄河的船只也不得不面临着消亡的命运,几近灭绝,正所谓“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

二、传承的断层

(一)日渐缺失的传承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在于文化的传承,其核心是传承文化的“人”。目前会唱黄河号子的人已经不多了,记忆清晰,熟知者更是寥寥无几。我曾经多次去齐河县寻找传承人,结果一无所获,只找到了有限的文字资料。后来又到了其他地方,了解到了几位传承人,如山东滨州的孙玉良,山东菏泽的彭忠,河南的李富忠,陕西三门峡地区的张君厚等人,他们的年纪已经比较大了,都是祖辈生活在黄河岸边的,对黄河号子有着极深的感情。说起黄河号子,老人们激动万分,但是,一提到传承,老人们一脸的失望,老艺术家们说,现在的年轻人对传统艺术的意识越来越淡薄,已经没有人愿意学黄河号子了,如此一来,历经千年才形成的“黄河船工号子”面临失传的境地。

(二)落后的传播方式。

黄河号子形成之初,靠的是口传心授的传播方式,没有曲谱,没有文字,完全靠师傅口传,徒弟心记,虽然这种传播方式可以把“活”的音乐信息传达给徒弟,使徒弟能活学活唱,但是口传心授是面对面的教学,不可避免地就产生了效率低和辐射面窄的弊端。目前会唱黄河号子的老艺人们多在农村,而且年岁较大,口齿有些含混不清,再加上记忆力的减退,无疑增加了传承的难度。我们在采访某些老艺人时,就遇到了这些情况,有个别曲调和歌词只能凭借艺人们模糊的记忆记录。

三、资料统计困难重重

(一)语言障碍

黄河,自巴颜喀拉山脉的雅拉达泽峰起源之后,流经青海、四川、甘肃 、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全程近5500千米,流域面积也达到了75万平方公里,路程之远,范围之广,是其他河流不能比拟的。由于黄河号子基本上采用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播,再加上各地方的方言不同,我们录像之后,需要专业人士翻译曲谱和文字,给我们的资料整理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二)种类繁多

黄河流经地区较多,不同的地段的人们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创作了诸如抢险号子、硪工号子、船工号子、车水号子、推枕号子等不同类型、不同流派的劳动号子,各地区出现不同的流派,各种号子异彩纷呈,争奇斗艳。硪工号子是打夯的时候使用的一种号子形式,广泛使用于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用于修堤、筑坝、铺路的时候以夯实地基,打夯时由领夯人掌把,其他人拉绳随着号子有节奏地进行。“船工号子”是广大船工在沉重持续劳动过程中,为减轻疲劳,鼓舞情绪,触景生情创作的船歌。车水号子是信阳光山、新县一带的农民在集体车水劳动中产生的民歌。

另外,黄河号子还根据节奏、音调等的不同,分骑马号、绵羊号、小官号和花号。骑马号节奏明快,声调高亢激昂,崔人上进,下桩速度快。绵羊号节奏缓慢,可使人们的紧张情绪得到调整,常在人们疲倦困乏时使用。小官号节奏先慢后快,柔中有刚,融紧张气氛于娱乐之中。花号曲调优美,鼓舞斗志,但下桩速度慢,不实用。

四、结语

作为中国古老的民间音乐形态,黄河号子的曲调丰富多样、不拘一格,旋律多高亢昂扬,富有感染力,在我国丰厚的音乐艺术宝库中可谓独树一帜,影响深远。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这种被千年传唱的传统艺术形式即将消亡,在黄河岸边,我们再也看不到那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了,也不能听到那高亢嘹亮的歌声了,这不仅是一种遗憾,更是一种悲哀,因为,黄河号子不仅承载着万千黄河儿女的悲苦情感,同时也是沿黄地区最具地域特色和民俗风情的艺术形式,是黄河文化的标志性符号。因此,在黄河边上长大的我们必须行动起来,加强对黄河号子的保护与传承,这已经成为我们的时代使命。

[1]董明慧.地域文化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J].中州学刊,2013(09).

[2]张敏.浅析台儿庄运河号子的艺术特点[J].音乐创作,2013(07).

[3]马广雪.中国音乐文化遗产简述[J].大众文艺,2013(05).

J60

A

乔云(1976—),女,汉族,山东省德州学院音乐学院讲师,音乐史研究生。

猜你喜欢

船工号子黄河
呐喊中的精神力量——东台弶港渔民号子
赞船工
我家的“号子”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茶山号子的艺术特征与传承
唱起号子走汉江
『黄河』
瞬间
抗洪英雄之韩集船工支援搜救队
——搜救转移400多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