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仪式
2017-01-28文广豪
文广豪
阅读的仪式
人生为什么需要仪式?当在没有烟火爆竹的新年醒来时,大多数苏州人都在这样的问自己。虽然没有了穿天动地之音乱耳,但也没有了家人围聚观赏的快乐,更没有干干脆脆奔向新一年的那一股活力和火气。
曾以为仪式就是一推花活,可是真没了仪式,我们又失去了节日的坐标系。没有了节日的仪式,自然就没有了节日的“眉目”,没有了象征其存在的“眉目”,节日沦为抽象的概念,让这新年里的每一天似乎和过去的每一天毫无区别。
仪式的价值,就在破除仪式感的这一天和我们久别重逢。二十四节气,是自然给我们设计的仪式。飘雪了,是冬天的仪式,柳绿了,是春天的仪式。各类手工艺非遗,是生活给我们留下的仪式,年画的木板上,雕刻的是丰收的仪式,修长的一把扇骨上,打磨的是风雅的仪式。甚至可以说,中国人的城市,就是由仪式组成的城市,仪式是有形的,仪式感是无形的,仪式是物质的,仪式感是意识的。然而可惜的是,这些年来,我们身边的仪式被一一破除,最让我无可奈何的是阅读的仪式感被一扫而空。
当然,现在的我们无法学习古人的沐浴开卷,焚香而读,那么阅读是否需要仪式,在这个时代,答案还是肯定的。阅读需要仪式,让人可以从纷繁的万物中抽回自己的心灵,阅读需要仪式,让我们可以从每一天坚持的平凡举动中,积淀下对自己的一份修行磨练。
或许,做不到重建仪式,但我们至少可以保留一种仪式感。
我们可以选择一本纸质好书,并为自己泡好一本清茶。从仪式感的角度讲,电纸书缺乏读纸质书时的临场感。在一个安静恬适的环境中,我们捧着一本纸质书,绿茶的清香和沙沙的翻书声交相呼应,这就是最本质的仪式感。
我们可以选一本印刷精美,装订严谨的正版书。从某种意义上说,好的书就是一件艺术品。因为好的出版人一定会围绕书的主题和内容进行装帧设计。而精美的装订又是好的作家和优秀出版社激情碰撞的结果,这能让仪式感得到一份确认。
其三,我想我们尽可能长时间里持续阅读,并且备好一支削好,笔尖锐利的铅笔,在书版空白处记录下心得感悟,和作者持续对话。这样做,能令我们重拾阅读长文的勇气,从而深度体悟读书带给自己的精彩和愉悦提升。
中国人的内心是念旧的。有人曾经感叹:“从前的日色变得很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其实重拾仪式感,貌似任务艰巨而庞大,但阅读的一个小坚持,让我们感悟到回归仪式感的无限可能。
在物质中获得幸福的时代结束了,我们需要仪式和仪式感。保留它们,不是作秀装逼,而是为了让自己能在不确定的世界中找到一种能把握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