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7年1—6期(总115—120期)总目录
2017-01-28
·媒介理论研究·
林 玮 慢新闻:概念界定、实践模式与生活美学指向(1)
纪 荔 软实力传播及效果衡量新论(1)
刘 斌 满红阳 重新认识“电视节目模式”(1)
黄 玲 “领导送匾”等新闻引发的新闻专业主义讨论——兼谈后大众传媒时代的新闻专业主义实践(1)
戴颖洁 电视节目模式跨境流动研究——基于媒介全球化的理论视角(4)
鲍 静 “传播仪式观”理论研究的四大面向及主要争议——基于国内学者期刊论文的分析(4)
孙宏姣 葛进平 章 洁 电视综艺节目多级分类及应用(4)
·媒介与社会·
方建移 方菲洋 受众的新闻选择与网络媒体的传播策略——基于新浪网涉疆报道的框架分析(1)
姚志文 中国电视媒体报道恐怖事件的叙事话语分析(1)
林莉君 中国传播学与乡村研究的再思考(1)
张敬婕 贡献、挑战与应对:女性传媒工作者发展研究(1)
邓 林 影像仪式:影视剧的社会维系与社会区隔(3)
习少颖 大众媒介乡土文化传播的现状及未来取向——基于浙江文化礼堂仪式报道的样本分析(3)
陈 瑞 试析文化综艺节目的品质跃升与艺术创新策略(3)
徐友龙 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当代使命与发展路向初探(4)
张隽隽 消费与启蒙:电影传入中国之初的广告语境分析(1897-1907)(4)
胡岑岑 受众研究的不同进路:我国传播学受众研究综述(2011-2016)(4)
赵 渊 新城市居民的媒介素养教育:文化差异的弥合和共同价值观建构——以H市周边新兴副城为例(4)
陈海峰 “后真相”时代的新闻与真相(5)
洪长晖 想象与救赎之地:两首流行歌曲中的“旧上海”(5)
刘雪怡 景观与消费:“逃离东北”现象的传播学解读(5)
杜 刚 论大众传媒与党的执政民主(5)
赖 彦 英汉新闻报道的言据性语用比较(5)
张 霆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跨文化传播与认同探微(6)
沈 珉 冯贤静 “反庸俗”与“反柔媚”——民国精英出版物封面设计的潜在命题与历史价值(6)
余 人 田林鑫 “双十一”购物狂欢节:仪式构建与潜在危机(6)
·新媒体与媒介融合·
吴 丹 张梅兰 虚拟公司:微信公众平台用户信息消费行为的“幕后推手”——一种嵌入理论视角(2)
沈 珉 徐康亮 “互联网+”时代书刊形态功能的认知及其对编辑力理论的建构意义(2)
李金城 新媒介素养:概念与能力框架(2)
卢 懿 尤潇文 美育视阈下新媒介素养教育提升路径策略研究(2)
郜书锴 论新媒体时代电视自救的三个“核心”概念——基于“电视之死”的学术争论与思考(3)
沈 珺 中国居民媒体使用对其环境认知及环保参与行为的影响分析(3)
沈 忱 骆正林 参与式文本创作:字幕组“神翻译”(3)
金 叶 虚拟·实景融合背景下新闻主持话语体系和传播形态重构的再思考(3)
邓元兵 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品牌社群参与对品牌关系质量的影响(3)
吴周礼 赵 妤 新媒体对大众健身意识和行为的影响研究(3)
王亚文 新媒体从业者应具备的互联网思维辨析(3)
李新祥 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价值及其创新发展(4)
杜洁莉 新媒介场域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传承(4)
王 润 互联网监督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及其限度(4)
陆朦朦 方爱华 书影联动现象中媒介间性的特征及其实现的可能(4)
薛 微 大数据背景下音乐版权公共性的再认识(4)
元冬维 流媒体观看和电视传播的观看转向(4)
林晓华 邱艳萍 全媒体出版新兴模式分析及其启示(5)
王 剑 “沙漏”模式、融合传播、产业营销——融媒体时代中国纪录片发展新趋势(5)
刘 丹 社交媒体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传播创新(5)
袁 军 李炜炜 供给侧视角下的公共数字文化共享数据应用研究(6)
黄寒冰 论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大数据及其应用(6)
袁雪渊 主体性视角下的自媒体传播特点分析(6)
·公共传播·
宋 奇 民族国家还是全球公共领域——国际公共传播研究范式分析(2)
曾海芳 非洲视野中的浙江形象——基于与西方报道框架的对比研究(2)
何 坤 新媒介时代背景下的公共传播:现状与反思(2)
廖梦夏 互构与重塑:公共传播的城市空间潜能与社会生产(2)
孙文文 公共传播视域下的周边传播研究(2)
仁增卓玛 公共传播视域下的民族政策传播策略(2)
·政治传播·
牛 静 黄彩莉 传播仪式观之理论探究及其启示价值(6)
刘佳佳 丁俊杰 广告话语对中国元素概念的建构与反思:一种历史演进的视角(6)
何秋红 高洋洋 民初地方性商业报纸评论特色研究——以《通海新报》为例(6)
方晓恬 从特朗普“推特治国”管窥美国政治建制派窘境(6)
·传播与乡村社会(栏目主持:曾一果)·
孟 君 作为政治组织的农村——中国当代乡村电影的一种空间建构(4)
张 媛 “家乡”意义的变迁:大众传媒与少数民族身份认同(4)
张珊珊 “互联网+”在西部地区城乡产业一体化中的动力机制(4)
马克秀 互联网与乡村社会结构变迁的研究框架思考——基于山东“淘宝村”的传播社会学分析(4)
·传媒史探微·
李道新 新中国电影发行放映网:一个历史的考察(3)
蔡 罕 一个战时报人的新闻观察与思考——杜绍文《战时报学讲话》对战时新闻学的贡献(3)
何扬鸣 于子三事件中《东南日报》角色的再探究(3)
陈 娜 个体记忆与学术人生: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的口述历史研究初探(3)
余 玉 余芬霞 陈冷时评的内容与风格论析——以上海《时报》时评为例(3)
于九涛 日本研究史上挣扎得最久的一份刊物——关于民国时期的“日本研究会”和《日本评论》(5)
方晓恬 探究西方传教士在华传播活动的文化侵略本质——基于郭士立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个案研究(5)
·文化产业·
饶曙光 尹鹏飞 “拐点”论争与中国电影结构性优化(1)
李思屈 符号经济与文化产业的内在逻辑(1)
詹成大 制约民营影视企业介入VR影视的因素及其路径选择(1)
聂 伟 杜 梁 近年国产中小成本电影创制力分析(1)
张 鹏 明星的电影表演、社会表演与票房收入——基于国产电影的实证分析(1)
桂 琳 文化、历史与产业的三维视角及其统——托马斯·沙茨的类型电影研究述评(6)
曹 璞 数字资本参与下的美国电影生产场域结构研究(6)
周洪波 综合性中小学学生期刊发行现状与发展策略——以浙江省为例(6)
余 权 商业化视角下纪录片的题材选择探析(6)
·“华莱坞”电影研究·(栏目主持:邵培仁)
邵培仁 周 颖 耳边的地方感:华莱坞电影中的方言(1)
廖卫民 何 明 讲好中国故事:当代动物影像艺术的修辞形态与价值取向——基于华莱坞电影系统论的理论视角(1)
陈江柳 家庭院线:华莱坞电影消费模式的创新路径与策略(3)
邵 静 “互联网+”背景下华莱坞电影产业的国际化策略研究(3)
王冰雪 全球化影像时代中国电影的跨国生产与景观呈现(3)
·影视艺术·
蔡贻象 “张艺谋电影”对文学资源的创意性运用(1)
付 晓 现代性与类型弹性——重审香港新浪潮电影之新(1978-1984)(1)
曾严彬 新世纪中国魔幻电影的类型化探析(1)
赵倪聪 新海诚的《你的名字》与其早期作品之差异(1)
·影视文化·
陈旭光 2016年中国电影十论(2)
范志忠 范静涵 2016年中国电影产业热点述评(2)
陶 冶 直面阻碍的一股无法阻碍的力量——美国电视数字化播出史略(2)
黄钟军 “台语片”的文化符号与在地认同(2)
张斌宁 “他们不原谅我有如此天赋”——传记电影《罗丹的情人》与《1915年的卡密尔》中的文化正名(2)
袁爱清 孙 强 网络秀场直播的表演行为解析(4)
叶 凯 莫名焦虑的无意识表达——论当下中国电影中的男性气质危机呈现(4)
周 斌 关于戏曲片创作拍摄的若干思考(5)
倪 月 试析华莱坞科幻电影弱势之原因(5)
邵 霞 基于《我不是潘金莲》的文学作品翻译、电影改编与传播(5)
王 培 纪录片新体裁初探——以《辛普森:美国制造》《纽约灾星》《制造杀人犯》为例(5)
苏东晓 蒋 平 论动画形象塑造的“变像性”(5)
徐 坤 美国成人化电视动画中的暴力文化(5)
吴 赟 闫 薇 韩国电影《釜山行》跨文化传播中的“协奏曲”策略(6)
王淑华 美剧中拉美裔的日常生活实践想象与身份建构——以《蛇蝎女佣》为例分析(6)
曾耀农 薛 丹 论美剧汉译字幕归化策略的运用(6)
陈 涛 早期电影的脸:特写与身体镜头(6)
·广告管理·(栏目主持:程明)
程 明 赵静宜 论大数据时代的定向广告与个人信息保护——兼论美国、欧盟、日本的国家广告监管模式(2)
徐卫华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与互联网广告治理(2)
姚志伟 王媛媛 冲击与应对:互联网时代的广告法(2)
·文学研究·
蔺春华 论文本细读在茅盾文学批评中的重要地位——重读《中国现当代文学茅盾眉批本文库》(1)
刘晓珍 南宋词中“思妇”形象新变(1)
王友良 莎士比亚戏剧语境下的矛盾修饰法强语势表达(1)
葛 娟 网游、网游小说、网络文学:游戏视角下的文学叙事(2)
钱建伟 游记《奇石》中的“飞散”探究(2)
楚艳芳 “炒”族词语新探——兼谈方言词进入共同语的条件及结果(4)
吕 茹 《杀狗记》在近代地方戏中的流变(4)
韩德星 论梭罗的“救世神话”(5)
刘晓珍 “流水落花”二李词(5)
施王伟 苏州弹词中的俞调和虞调(5)
·国学论坛·
罗仲鼎 《复堂词录》校订后记(3)
彭毅力 从《红楼梦》的隐喻与象征看红学的理路——基于接受美学的视阈(3)
贾改琴 原型范畴视角下“绿”语义的认知解读(3)
·艺术研究·
陈常燊 维特根斯坦论鉴赏力与天才(6)
魏庆培 视觉隐喻与空间生产——视觉文化的思想资源和美学形态(6)
邢千里 艺术、史诗与民生——中国近现代摄影的浙江维度(6)
刘昊君 价格信息传播与评价者身份对绘画艺术品评价的影响(6)
·历史研究
崔 波 许欣雅 《时务报》纷争的另一种理解:地方性知识的视角(1)
周圣亮 渡江战役支前运动述略(1)
·教育·教学·管理·
何其亮 中外项目学习对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启示——中澳学生基于远程视频的多模态纪录片制作实践(2)
陈 红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编辑力提升的对策(2)
李耀锋 论高校师生关系的伦理规制(3)
朱 怡 从艺术主导转向媒介主导——关于媒体融合时代广播电视艺术教育的探讨(3)
王 珏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生活化路向(3)
徐卫华 高校课题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探究——以《广告法规与管理》为例(5)
陈 欣 任务型教学法在综合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5)
程青英 论经济新常态下大学内部审计的定位(5)
于友成 大学生实现创业生存的学习路径探索(5)
陈 维 面向新闻传播学大学生数据素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6)
郑汉杰 基于“以文化人”视阈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6)
·媒体效应量化研究·
浙江传媒学院受众满意度研究团队
基于褒贬值的媒体社会责任监测
2017年娱乐产品和明星褒贬值月榜之一(2)
2017年娱乐产品和明星褒贬值月榜之二(2)
2017年娱乐产品和明星褒贬值月榜之三(4)
2017年娱乐产品和明星褒贬值月榜之四(4)
2017年娱乐产品和明星褒贬值月榜之六(5)
2017年娱乐产品和明星褒贬值月榜之七(5)
2017年娱乐产品和明星褒贬值月榜之八(5)
2017年娱乐产品和明星褒贬值月榜之九(6)
2017年娱乐产品和明星褒贬值月榜之十(6)
·会议综述·
李俊杰 聚焦浙江新诗,反思百年辙迹——浙江省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综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