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查研究
——以天津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为例

2017-01-28郑运旺唐若裴

中国轻工教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理论课思政政治

郑运旺 唐若裴

(天津科技大学,天津 300222)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查研究
——以天津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为例

郑运旺 唐若裴

(天津科技大学,天津 30022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政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以天津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为典型案例,在调研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特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从深化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微思政”、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调查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在新的社会历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政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本部分主要以天津科技大学为典型案例,总结提炼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特征和薄弱环节、突出问题,进而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特征

(1)齐抓共管的全员育人机制普遍形成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高校应“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实践中,各高校党委都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奠基工程”,置于重要位置,与学校教学、科研、学科、人才建设和管理等各项工作共同谋划推进。如天津科技大学在规划学校百年发展的顶层设计中,从系统和全局的角度,规范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方向,将立德树人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建立并完善了由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团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了宣传部、组织部、学工部、研工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等10余个单位承担具体职能,各学院党委为主体的校院两级管理格局。

(2)思政理论课“主渠道”体系基本完善

实践中,各高校都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中心内容,完善思政理论课教学体系,积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如天津科技大学成立了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独立开展思政理论课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列入重点支持建设学科,把思政理论课作为学校重点课程建设。校领导落实思政理论课建设责任制,出台《关于强化党政领导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责任的实施办法》,定期专项研究思政理论课建设工作,带头讲授思政理论课。思政课教学中,广大教师积极开展了实践教学、小班研讨教学等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3)课堂外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丰富多彩

实践中,各高校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以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和纪念活动为载体,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宣传教育,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党史宣传教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积极拓展课堂外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如天津科技大学推出了以“文化之韵”系列展览、丛书为代表的一系列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开辟思想政治教育新高地。建立实践育人基地139个,通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国防教育、军事训练等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形式,不断提升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课堂教学主渠道的吸引力、亲和力有待提升

在各高校,思政理论课普遍存在吸引力不足,课堂出勤率偏低,教学效果差强人意等现象。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传统教学理念未能转变。由于思政课教学内容的严肃性和特殊性,部分教师尚未完全摆脱传统结论式、灌输式的教学理念,虽然普遍使用计算机、PPT课件、视频音频材料等辅助教学,但缺乏互动和实践环节的设置,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生动阐释,仍未摆脱灌输式教学的窠臼,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二是教学资源、师资条件等客观条件制约。当前,高校思政理论课多采取大班教学,课堂纪律难以管理,也限制了教师对教学方式的选择和师生间的良性互动。此外,在一些工科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刚刚起步,教学科研基础薄弱、资源有限,这些都影响了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2)课堂外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尚有欠缺

当前,各高校在拓展课堂外思政教育渠道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组织了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但总体而言,具有趋同化、形式化的特点,在针对性、实效性和长效性等方面有所不足。根本原因在于课堂外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贴近时代特点、贴近成长需求方面有所欠缺。当代社会发展变革日新月异,改革攻坚阶段社会矛盾凸显、新媒体的异军突起等因素交织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紧迫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加剧,大学生的成长需求亦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因此,需要与时俱进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重点探索将思想政治教育融于日常、润物无声的创新方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包括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在内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立德树人的中坚力量,然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任务日趋紧迫,要求日益提高的大背景下,当前高校思政工作队伍建设存在跟进不够的问题。一是数量上,随着各高校办学规模的持续扩大和学生人数的急剧增长,不少高校,尤其是地方性高校在思政课专职教师、辅导员等的配备上距离国家要求的师生比尚有一定差距。二是质量上,思政理论课教师中的领军人物和拔尖人才十分缺乏,辅导员等专职思政工作者的队伍结构、阅历水平、工作能力等都有待进一步优化。三是职业发展上,事务性工作的繁杂、职称评聘等上升通道的有限,使高校思政工作者在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过程中较为吃力。

二、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建议

1.以深化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为重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建设

(1)探索具有时代性互动性的思政课教学手段

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思政理论课的针对性和亲和力,贯彻 《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要求,改进思政课教学方式手段。一是进行专题化教学探索。围绕教学大纲,将教学要点分专题讲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二是推广互动式、参与式教学方式。开展小班式教学研究学习,鼓励学生参与研究和讨论,提高学生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三是有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鼓励和促进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优化教学手段,切实增强思政课堂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四是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如与纪念馆、博物馆等共建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以网络虚拟实践教学基地进行网络虚拟实践教学尝试等,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2)创新思政课考核方式

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目标,积极探索多样化的考试评价方式,建立科学的考试考核评价体系,努力实现由考察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为主转变为以考察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的转变。如,把学生的课堂讨论表现和期末考试相结合,在期末考试中增加开放式考题的设置、开卷和闭卷相结合,尝试“核心价值观随手拍”、“中国梦微电影”等特殊作业、考试形式等。通过考核方式的创新,努力促使学生放弃考前死记硬背的备考方式,进而改变过去消极应付课堂教学的行为,转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时常关注时事热点,实现以考试改革促使学生学习方式和行为的变革。

(3)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形成协同效应

思想政治课堂教育并非思政理论课一家之责,在高校的立德树人体系中,各类课程都应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一是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等平台建设,加强理论宣传阐释,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旗帜鲜明地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方法落实到哲学社会科学的每个领域,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二是要整体推进教师教学评价、学科建设、教学保障等方面综合改革创新,发掘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不断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打造由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程、社会实践、网络教学等构成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

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打造有特色高水平文化育人体系

(1)传承弘扬校训精神,树立精神航标

校训是一所大学的办学之魂、育人之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精神、办学理念的有机融合和个性呈现,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资源。传承和弘扬校训精神,是文化育人的重要抓手。一是溯源寻根,通过编纂校志、建立校史馆、寻访校园故事等形式,引领青年学子触摸学校历史,感悟校园精神,让前辈致力于服务国计民生,为国家富强和民生进步而不懈钻研的身影化作青年学子勤学报国的动力,不忘来路,坚守初心。二是时代阐释,通过唱响校歌、演绎校史、纪念优秀校友等形式,使学校的深厚传统、价值理念得到凝聚和升华,让校训精神绽放出时代光芒。三是融入立德树人,将弘扬校训精神与家国情怀教育有机融合,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筑牢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思想根基。

(2)打造高雅校园文化,涵养精神家园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高雅的校园文化,和空气一样无所不在,将在无形中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元素。一是抓好重大节点,通过征文、合唱、诗歌朗诵会、话剧表演等多种文化形式,引领大学生将崇德、尚学、力行作为行动指南,将经世、担当、报国作为价值追求。二是用好校内外资源,如联合平津战役纪念馆、周邓纪念馆等,推出爱国主义教育系列展览,汇聚校内师生优秀文化作品,举办摄影展、书法绘画展,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走进校园讲坛举办高水平讲座,依托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推出视听盛宴等,向广大师生持续传递健康向上、催人奋进的正能量。三是打造文化品牌。如天津科技大学在“十二五”期间,出版《科大故事》《联墨飘香》《雷锋精神耀科大》《科大魂——校训精神读本》等“文化之韵”丛书,面向全国举办三届“天津科大杯”大学生格言联大赛等育人品牌,在校园内外收到良好反响,形成了文化育人的长效机制。

(3)聚焦优势特色学科,培育文化集群

要挖掘各高校特色优势学科中的文化基因,彰显学校的个性底蕴,避免千校一面,才能切实增强本校学子的文化自信。如天津科技大学在总结50余年办学经验和文化传统的基础上,突出轻工特色,围绕食品科学、生物技术、海洋科学、材料化工、包装印刷等优势学科,深入挖掘“食文化、酒文化、纸文化、盐文化”等学科专业文化,设立“盐业黄埔”展室,推出“葡萄酒文化”、“舌尖上的安全”、“印出精彩”等系列展览,举办“夜光杯”葡萄酒文化节,开展“食品安全进社区”科普活动,与中国大学生在线共建“食文化频道”,在新校区建设中规划特色学科文化展馆,通过科大特色学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让经世致用、矢志报国成为融入学子血脉的精神文化基因。

3.以培育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核心,推进实践育人

(1)将志愿服务作为大学生必修课

志愿服务是当代大学生彰显社会责任感、勇担时代使命、加强“三爱”教育的重要载体。一是要积极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将志愿服务与第二课堂学分挂钩,完善管理及培育体制,在校内实行校院两级统筹管理模式,组织志愿者日常培训和实践活动;在校外实行小时积分制管理方式,建立稳固的志愿服务基地和品牌项目。完善志愿者管理系统,实现志愿服务经历全纪录和志愿者网上招募。二是丰富志愿服务形式,推动志愿服务从单一的助老助残,发展到社会实践、助残扶弱、文化传播、大型赛会等多元格局,形成品牌服务活动。三是鼓励志愿服务与运用专业知识形成对接,发挥高校科研、理论等专业优势、积极开展“地校共建”活动,引导志愿者们积极开展社会调研,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2)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插上翅膀

要积极把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脉搏,推动大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强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是确保政策、资金、场地三落实,为学生参加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各级各类科技竞赛,为应届生毕业创业投入必要的资金和场地保障,积极建设高校众创空间和青年创新创业实践服务基地,在创业项目培育、孵化、扶持等方面提供有效支持和保障。二是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积极构建以课程为准、讲座为辅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三是浓厚创新创业氛围,以“挑战杯”、“中美创客大赛”等创新创业竞赛为抓手,积极指导创业实践类学生社团,不断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4.以构建“四微”联动格局为目标,探索网络“微思政”模式

(1)抢占思政教育“微阵地”

通过高质量、全覆盖的网络平台,抢占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园“微阵地”。一是强化主流网站建设。按照方向正确、内容严谨、突出特色的要求,着重建好大学生思想教育主题网站,通过丰富的内容、开放式的互动评论,提升网站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二是强化新媒体平台建设。打造高质量的学校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平台,使官方微博、微信成为弘扬主旋律、唱响正能量的旗帜标杆。三是积极推进媒体融合。对校内各级各类新旧媒体进行统筹协调,组建校园新媒体联盟,形成纵横交织的媒体矩阵,实现各媒体平台资源共享,同频共振。

(2)繁荣思政教育“微产品”

精心筛选和整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思政教育“微产品”。一是打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如开辟网上展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网页,拍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微电影、举办网上网下有机结合的网络文化节系列活动等,通过高品位的网络文化,寓教于乐、以文化人。二是加强网络媒介的服务功能。开放网上资讯查询、网上预约自习室、网上心理咨询等板块,切实帮助师生解决学习生活和思想上的问题。三是丰富网上学习资源。加强网络公开课建设,通过专题网站、网络信息资源库分享思想理论文化学习资源,丰富师生精神家园。

(3)优化思政教育“微环境”

充分把握“微思政”规律和特点,不断提高办网、用网、管网的能力,切实加强网络监管和引导。一是明确职责。以制度形式,明确学校党委、宣传部门、学工部门、信息化技术部门等在网络建设与管理中的职责、关系,形成协调运转、分工配合的良好工作局面。二是健全机制。建立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机制、网上有害信息的定期排查处理机制、奖惩激励制度,积极构建和谐的网络教育环境。三是加强自我管理。培养以学生党员骨干为主体的网络名编名记,组建网络舆情工作室,做好舆情整理、研判和应对工作,守护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生态。

5.以“专兼结合、引育并重”为原则,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1)坚持专兼结合,壮大思政教育主力军

一是高标准建设思政课教师队伍。把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严把思政课教师资格准入标准、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精心培养一批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理论功底扎实,善于联系实际的教学领军人物、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二是为辅导员队伍注入活力,探索实施青年教师入职首年任辅导员制度,一方面将青年教师思想教育融入辅导员工作实践,引导他们在学生工作过程中理解“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推动辅导员和青年教师的协同配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联动。三是调动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开展思政工作的积极性。继续实施二级学院专职组织员制度,专职负责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以党建带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抓手。

(2)坚持引培并重,提升思政队伍战斗力

一是完善培养机制,多措并举强素质。将对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培养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提升计划,创造条件鼓励支持思政课教师、辅导员攻读相关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加大选送思政课教师和哲学社科教学科研骨干参加各级培训研修的力度,拨出专项经费保障专任教师社会实践和学习考察活动,形成包括岗前培训、日常培训、专题培训、素质拓展、职业培训、高级研修六大板块的辅导员培训体系和“学生工作现场见学活动”、“学生工作特色基地”、“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等能力提升平台。二是打通上升渠道,助力职业发展。在对思政课教师的职称评定中,充分考虑思政课教师工作特点,在评定中更加突出对教学能力和教学实绩的考核,将教学工作量、学生评教结果等作为重要参考。在辅导员评讲师和副教授、教授职称时,对辅导员单设标准、单列指标、单独评审,鼓励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研究,提升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课堂教学主渠道与课堂外思想政治教育齐推进,坚持网上教育与网下教育相结合,坚持构建高素质的高校思政工作队伍,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开创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2016-12-08).http://cpc.people.com.cn/n1/2016/1208/ c64094-28935836.html.

[2]蒋德勤,侯保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创新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2).

[3]李金.“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径选择[J].学术论坛,2016(3).

[4]冯刚.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3).

[5]李忠红.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平台[J].中国高等教育,2016(1).

(责任编辑:王丽琛)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New Situation

ZHENG Yunwang,TANG Ruopei
(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ianjin 300222,China)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advance with time.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ers in colleges,how to implement the spirit of the na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conference and improve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new situation is a major issue.This paper took the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analy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such as cultural construction,practical education, micro-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eam building and so 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research

G649

郑运旺(1971—),男,高级政工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天津市2016年度思想政治工作重点研究课题。

猜你喜欢

理论课思政政治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