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自媒体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实效性的研究
2017-01-28叶小华
叶小华
运用自媒体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实效性的研究
叶小华
(漳州城市职业学院,福建漳州 363000)
网络时代背景下,自媒体在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载体的同时,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冲击。为应对其不利影响,高校要建立校方自媒体平台及其运行、监管和应急反应机制,占领网络思想舆论阵地;强化基于自媒体平台的大学生注意力资源开发,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通过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培养学生“意见领袖”等措施,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
自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网络时代背景下移动互联技术发展迅猛,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高度普及,自媒体的应用也随之兴起,以贴吧、论坛、微博、微信、QQ以及视频网站等为主要平台的自媒体用户非常普遍。自媒体所具有的开放性、交互性、个性化、虚拟性、隐蔽性等特点,使大学生成为使用自媒体最为广泛、最为活跃的群体,应用人数最多的分别是微信、QQ、微博,几乎人人都有账号,而且使用频率高[1]。自媒体的广泛应用为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将面临自媒体带来的新挑战。因此,积极探索利用自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措施,提升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效,已经成为现代高校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崭新课题。
一、自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
自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为大学生快速高效获取信息、自主选择学习、自我表现、与师生互动交流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也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空间;另一方面是其信息传播的无屏障性、交互性和大众化等特点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削弱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有必要总结分析自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因素,以此提升利用自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一)自媒体信息传播的无屏障性影响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自媒体平台上的信息传播具有资讯、时间、空间“三无”屏障的特点,导致虚假信息、不良信息漫天飞,同时也使舆论的形成、方向、流变、叠加呈现出多样、多元的变化轨迹[2]。为引起关注、博人眼球、获取点击率,自媒体信息传播产生了低俗化倾向,媒体文本中常常充斥的族群、性别、阶级、次文化等话题及与之相关的偏见和错误等内容,同时也存在大量宣扬暴力、色情、迷信等不良信息。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尚未完全定型、情感心理尚未成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能力比较欠缺,面对虚拟世界庞大的信息量和真假难辨的舆论导向,使得他们事实混淆、思想误植、行为误导,道德认知和思想观念出现误差。
(二)自媒体的交互性冲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传统的教育模式
自媒体平台的交互性颠覆了传统的信息认知和接受方式,使得大学生可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和反馈权。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传统的灌输、说教可以选择回避或者否定。同时,基于自媒体交互平台,能否对大学生的注意力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在很大程度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目标能否实现。但目前许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仍过度依赖传统单向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网络时代背景下自媒体的特点和优势的认识不够,利用自媒体平台开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的主动性不强;对于大学生在使用自媒体过程中的心理及行为了解不深入,新形势下利用自媒体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不清、效果不佳[3]。
(三)自媒体的大众化提高了高校网络突发舆情失控的潜在风险
自媒体的大众化实现了人人拥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每个大学生的言论都有机会成为一种舆论导向,形成舆论力量。如在微博群体范围内,群体成员一般具有意见和行为的趋同性,无论信息真伪,一旦传播出去,很容易形成大学生心理上的共鸣[4]。这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变得更加复杂,管理起来更加困难。当前,许多高校依靠传统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仍占网络阵地主导地位,如校园网、团学工作专题网页等,且多以信息发布为主;虽然很多高校建立了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普遍也只是简单发布通知性信息,粘贴一些大学生不感兴趣的新闻,而往往忽视了自媒体平台的服务、交流和导向功能;此外,高校对自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认识不足,自媒体平台建设及相应的运行、管理和应急机制没有建立,一旦出现网络突发舆情,传统的“堵、管、控”等手段,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将面临失效甚至失控的危险。
二、利用自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当前,自媒体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一股重要力量。高校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应主动适应网络时代发展需求,谋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媒体阵地建设的新思路,探索基于自媒体平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和新举措,以提高工作实效。
(一)高校应认清自媒体带来的冲击,构建自媒体平台运行管理和应急反应机制
1.建好平台,抢占网络舆论阵地。打破传统的信息“孤岛”,建设学校、院(系)两级的校方自媒体平台,如贴吧论坛、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并将自媒体运用到教学改革、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等方面,实现线上和线下的有机结合,如将微博互动平台与校园新闻网结合,手机电子报与校报结合,贴吧论坛与校园公告栏结合,使教学、管理、办公和服务实现数字化、信息化;同时鼓励主要学生组织建立自媒体平台,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范围[5]。
2.整合资源,发挥自媒体平台作用。应集合高校宣传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基层党团组织等主要力量,充分发挥其他教师、行政人员和学生干部的作用;依托校方自媒体平台及时发布信息动态,积极回应学生反映的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加强与学生互动;同时以自媒体图、文、音、视一体的信息多样化表达特点,用大学生容易接受表达方式,如动漫、微电影等,宣传主流价值观,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
3.规范监管,建立舆情危机反应机制。实施校方自媒体平台登记备案制度,对涉及学校、院(系)两级以及学生组织的论坛,微信公众号、订阅号,官方微博等自媒体平台全面登记备案;设立舆情收集分析处理中心,关注了解校方、学生组织及其他自媒体平台的舆论动态,及时反应舆情危机。同时应建立自媒体舆情危机反应机制,对出现的不良、不实以及不利于学校的信息和舆论导向,主动发声,正面回应,化解负面舆情和澄清不实舆情。
(二)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转变观念,提高运用自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
1.正视师生交流平等化趋势,掌握自媒体应用技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辅导员,应主动融入自媒体环境,熟练掌握微信、QQ、微博等大学生常用的自媒体平台软件操作、网络语言使用及问题应急处理;放下传统的说教式姿态,通过自媒体畅通师生沟通渠道,与学生平等交流,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和诉求,尽早发现和化解矛盾。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者还应作为自发的“意见领袖”,引导学生正确、合理地发表意见见解,把微博、微信等无数自媒体“微力量”凝聚成“正能量”;当发生重大事件时,应当站在维护学校安全稳定的立场,积极回应,尽量避免爆发更大的网络危情。
2.开发大学生注意力资源,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注意力资源是对大学生实施有效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把握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新变化及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深刻了解大学生的注意力方向;紧跟大学生的视野、个性、需求,利用自媒体开放、多元的教育空间优势,创新形式和内容开展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互动活动,定向开发“注意力资源”,实现“量体裁衣”式的积极信息传播和主流文化融入。同时,还应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处理信息的能力,提炼有用的信息,抵制不良资讯的侵蚀。
(三)提升大学生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促进运用自媒体的文明行为养成
1.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网络行为习惯。把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相关课程和日常教育活动,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守法遵德、文明上网,自觉抵制任何形式的网络暴力,提升大学生对信息判断能力和自媒体工具使用能力,培养合理的信息阅读和获取行为,形成良好的“信息消费”习惯。同时利用自媒体舆论导向作用,引导大学生主动地对不良信息及其传播者进行谴责,强化大学生网络行为自我约束能力。
2.发挥学生“意见领袖”作用,强化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应以学生党员、学生组织和社团学生干部等学生骨干群体为基础,组建校、院(系)两级学生组织的自媒体管理队伍,选拔思想政治素质过硬、有号召力的学生干部,培养成自媒体平台的学生“意见领袖”。同时让他们参加到自媒体的意见发表和讨论中,充分发挥“意见领袖”的舆论影响力,争取网络阵地的话语权,引导形成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5]。自媒体平台的账号由学生干部自主使用和管理,同时接受高校有关部门和人员的监督。
当然,在实际工作中,高校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除了应因势利导,摒除自媒体的不利因素,充分发挥其优势外,还应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断提高应用自媒体开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还应加强理论研究,使其在理论和实践中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1] 杨贤芳.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 安徽:安徽大学,2014.
[2] 邓若伊. 论自媒体舆论环境的特征与变化[J]. 新闻界,2013(10):56-59.
[3] 贾陆和.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报,2012,24(3):27-30.
[4] 夏白银. 微博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D]. 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3.
[5] 刘凤英. 自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及应对策略[J]. 改革与开放,2014(16):67,69.
(责任编辑:马圳炜)
Research on the Countermeasure of Using We-media to Improve the ActualEffec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YE Xiao-Hua
(Zhangzhou City Vocational College, Zhangzhou 363000, China)
In the context of the Internet age, we-media not only enrich the means and carrier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but also brought the impa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order to cope with we-media adverse impac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establish the school from we-media platform and its operation, supervision and emergency response mechanism, occupy network thinking public opinion position; strengthen the atten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o develop resources based on we-media platform to enhance the attra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by strengthening the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raining students opinion leaders and other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we-medi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ountermeasures
1673-1417(2017)02-0084-04
10.13908/j.cnki.issn1673-1417.2017.02.0018
G718.5
A
2017-04-25
叶小华(1982—),女,福建漳州人,助教,本科,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