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金融风险及防控策略

2017-01-28蔡德静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监管金融

蔡德静



互联网金融风险及防控策略

蔡德静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漳州363000)

随着IT技术的发展,原本虚拟互联网中“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特性充分融入国内金融领域,继而诞生了互联网金融。随着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在法规条款缺位、监管领域不力等诸多方面,暴露出问题和危险。只有不断提出对策,完善防控措施,提高前瞻性,增强主动性,积极推动互联网金融转型升级,才能在面对互联网金融风险及监管问题时游刃有余。

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金融科技;消费金融

在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强调,要高度警惕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行业中存在的诸多风险,这是互联网金融第四次被两会重点关注。两会报告表述的改变,揭示了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虽一路高歌猛进,但在法规条款缺位、监管领域不力等诸多方面,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和危险。随着近年来相应政策的介入、市场监管力度的加大,互联网金融在监管、整顿中稳步前进,同时,风险与挑战也一直如影随形。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风险因素剖析

在我国,互联网金融诞生于1997年,十几年经验教训的累积逐步催生电子银行模式、在线理财模式、第三方支付模式、网络借贷模式和虚拟货币模式。短短几年,互联网金融发展进入快车道,在拓宽老百姓投资渠道、应对多元化投融资要求、推进小微企业发展、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拉动国内经济发展等方面均起到了正面效果[1]。然而,比照2014—2017年以来两会报告对“互联网金融”表述的微妙变化,说明近年来,互联网金融行业在阔步发展的同时,风险也在不断累积。为此,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座谈会”上,习总针对相关风险案例再三嘱咐,互联网金融发展同时,还需对风险扩散提高警觉。我们必须对互联网金融行业风险有清醒的认识,并进一步研判探讨风险防范措施。

(一)互联网金融在传统金融领域的支付体系存在风险

根据《重要支付系统核心原则》的定义,支付体系风险包含信用、操作、流动性以及系统性等各方面风险。各类风险互相传导并相互转化,当系统性风险苗头已经形成,不但可能严重破坏金融稳定,并且会重创经济运转模式[2]。

(二)互联网结合金融属性后,新型风险特性呈现多样化、技术化、突出化趋势

金融与互联网科技一旦发生关联,互联网行业所特有的科技行业风险日益凸显。如网络终端威胁、网络技术漏洞、平台安防风险等。各种技术方面的漏洞及安全隐患极易被黑客利用、攻击,加剧互联网金融数据被窃取、内容被人为篡改的潜在可能,继而导致信息的隐私性、准确性受到影响。一旦互联网技术安全问题进一步扩大,则会将用户隐私暴露在公众面前,继而威胁投资者资金安全。

(三)互联网金融覆盖人群广,极易引发大面积社会性群体风险事件

由于互联网金融覆盖目标人群的金融基础知识、风险意识及承受能力有所欠缺,极易受到虚假宣传的误导以及不良公司的诈骗,属于信息弱势群体。当大部分人采用小额以及零散的方式进行投资,假如迸发互联网金融风险,在社会上极易造成恶劣影响。比如,当前P2P网贷平台乱象丛生,普通民众尤其是中老年投资者获取信息大部分通过P2P平台的广告宣传,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弱势群体,对产品缺乏了解从而增加上当受骗的风险。有一部分老人受到广告诱导,将养老金存放在P2P平台,一旦P2P平台出事,导致老人的养老金血本无归,爆发维权类社会性群体事件,后果将不堪设想。2016年,国内互联网金融风险案例频发。如“e租宝事件”非法融资700亿[3],掀起P2P跑路大潮;当前互联网众筹额度最大的电影《叶问3》,其涉嫌票房造假事件在新浪、网易等主流媒体上闹得沸沸扬扬,曾引发无法兑付危机以及互联网众筹信任危机;“一元购”披着电商的外皮,实际上形同已被国家叫停的网络售彩;风行校园的“校园贷”逼迫男大学生吞农药,教唆女大学生援交拍裸照进行“裸贷”,在社会上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在网上销售“日金宝”拆东墙补西墙,导致泡沫破灭以后,20余万投资人和300多家机构血本无归[4]。网络借贷、P2P、互联网众筹、一元购、校园贷,这些看似普通的字眼已经进入大部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成为百姓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津津乐道的话题。而一个个血淋淋的案例,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据,又让人意识到原来互联网金融风险已经存在于每个人的身边,稍有不慎就会落入陷阱,令人防不胜防。

二、互联网金融风险管控对策建议

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预防,自上而下的制度建设是重中之重。互联网金融整改要遵循既要整改更要发展的方针,稳中有控,逐步推进。适时引进互联网金融行业管控体系,通过技术革新、管理升级等方式,时刻监督金融安全,严防发生系统性风险,保障投资人群资产安全;同时,发展必须符合标准,方法不能过度,保护互联网投资环境,兼顾激励市场创新方式方法[5]。另外,平台业务应逐渐推广开来,将金融资源及产业服务覆盖到更深层、更广阔的空间,为三农产业、小微企业以及个人融资难等问题排忧解难,稳步推动金融供给侧改革,使其充当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职能。

(一)互联网金融监管不宜一刀切,必须分工协作,逐步推进、强化监管的市场化行为

第一,行业注册门槛,强化全方位监管。设定互联网金融行业注册条件,保证信息披露公开透明;第二,始终将投资者权益保护放首位,增强金融知识宣讲,让投资者真正认识互联网金融内涵,培养消费者风险识别能力,通过签订合同等方式让消费者了解所承担的风险;第三,加强监督处罚机制,实行严格公开追责。当前,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已经诞生,目的在于规范从业机构市场行为,包括银监会在内的监管部门也纷纷出台多项行政法规及配套监管措施。唯有多管齐下,分工合作,才能使行业合法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

(二)对伪网贷金融网站运作方式,应去伪存真,采用分级监管方式进行管理

当前,许多伪互联网金融打着正规投资的旗号,实际干着扰乱市场的勾当。对此,相关部门应以分级监管的思路加以引导,去伪存真,将伪互联网金融平台扼杀在萌芽状态。分级监管对于规范行业标准、鼓励行业健康发展具有正面作用。对于合规平台,可适当放松监管标准,并鼓励其进行业务创新;对于不合规平台,则提高相应监管标准,责令其限时改进。在证券、信托等类型的金融行业发展初期,都曾经使用分级监管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重视公众媒体的影响力宣传,引入社会责任监管,采用网贷评级等方式定期评价正规互联网金融网站,曝光诈骗网站

当前,由于互联网网贷负面事件频发,普通民众上访维权,网友质疑政府及公众媒体公信力,这一系列事件导致老百姓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信息公开透明呼声越来越高,网贷评级的必要性越发强烈,引入社会责任监管刻不容缓。应重视公众媒体的宣传影响力,尽快出台互联网监管细则,加强对媒体投放广告的监管,与公安机关、金融办、银监会、工商等部门紧密配合,保障投资者利益。

不久前,厦门作为国内首个发布地方网贷细则的沿海城市,对备案登记管理事项初步做出解释,这一举措对国内互联网金融贷款监管机制的建立提供了样本;2月份,广东省金融办向社会各界征求网贷细则意见,规定互联网金融贷款机构在4月底必须结束备案申请任务;与此同时,北京金融局召开辖区内互联网金融平台会议,涉及平台整改等多方面内容,标志北京也正式加入互联网金融行业整改队伍。随着网贷平台的监管、整改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国内互联网金融风险得到初步控制。

(四)积极推动互联网金融转型升级,在发展中消解互联网金融风险

自2015年年末起,互联网金融行业监管趋严,发展态势也已大大衰减。此时,行业在合理管控的框架下,迫切需要驱动其继续发展的新动力。

1.最新崛起的金融科技可能是未来着力点。与互联网金融不同,金融科技包含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一代网络科技属性,核心为效率金融[6]。在我国,当前比较热门的金融科技主要包括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

(1)人工智能金融行业相结合,可以分析待上市公司的融资状态是否存在问题,也可分析处于竞争格局中的实体经济应如何发展。人工智能还包含智能投顾,即通过系统储备的资产方面相关理论建立对应的算法,为消费者进行个性化建模,从而量身定做解决方案,满足其自动化、模块化的资产配置需求。在中国,智能投顾处于萌芽状态,因此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2)区块链技术是价值传输的技术协议,该技术将重设金融领域底层架构,降低系统的风险偏好,减少金融机构运维成本。区块链技术涵盖分布式架构、P2P跨界支付、身份识别、智能合约等多领域内容[7]。在许多领域,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仍有很大的空间。在征信领域,运用数字科技进行信用储存,直接省略了权威的中介机构这一环节,结果一样可以保持相对公正,同时资料永不丢失;在金融交易领域,区块链技术能够免除中转银行的操作成本和费用,成为共享经济的助力。

2.消费金融业已成为许多互联网金融公司转型的第一选择。当互联网金融进入管控稳定期后,消费升级成为其发展的必由之路。根据4月25日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创新报告》数据及艾瑞咨询数据显示,当前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不含房贷)接近6万亿元。其中,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交易规模达到4 367.1亿元,同比增长269%。预计到2019年,国内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将达到3.4万亿元,处于急速扩张阶段。消费金融,即面向消费者的金融服务。主要形式为贷款,细分领域主要包括电子产品消费、教育培训、耐用消费品、旅游、装修等[8]。目前国内各大互联网消费金融企业,如阿里巴巴的蚂蚁花呗,京东的白条,苏宁的任性付,都提供了上述贷款,其特点是迅速便捷。与互联网金融的传统模式对比,在获取用户方式、风险控制等方面,消费金融更有优势。如蚂蚁花呗,其建立在支付宝庞大的用户基础上,同时依托于芝麻信用,可以对个人用户的诚信及信用度进行实时跟踪,拥有一套完善的信用体制。随着国内消费结构的优化,依托全方位的监管体制,消费金融的发展将会成为普惠金融格局形成的里程碑。

互联网金融行业历经萌芽、洗牌、成长等多个阶段,行业投资用户逐步归于成熟理性,平台运营日趋规范。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金融行业中,其未来发展方向由自身定位、市场格局、监管走向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决定,最大的前提是不能触及监管政策及互联网金融协会划定的红线,同时将保护投资者利益这一宗旨始终放在首位。随着监管及市场的快速转变,互联网金融发展及整改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1] 刘鑫.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情况及模式浅析[J]. 当代经济,2014(24):4-5.

[2] 王凤玲. 互联网金融发展及其对传统金融模式的影响[J]. 港澳经济,2016(30):46-47.

[3] 盛佳慧. e租宝事件的背后[J]. 中国集体经济, 2016(15):99-100.

[4] 郝德海. 泛亚危机与我国商品现货交易所监管问题研究[J]. 时代金融旬刊,2016(8):218-224.

[5] 黎来芳,牛尊. 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及监管建议[J]. 宏观经济管理,2017(1):52-54.

[6] 杨涛. 正视金融科技的变革与挑战[J]. 清华金融评论,2016(10):30-33.

[7] 袁勇,王飞跃. 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J]. 自动化学报,2016(4):481-494.

[8] 刘万利. 我国消费金融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J]. 时代金融,2017(6):32-35.

(责任编辑:黄文丽)

Research on the Risk and Risk-Prevention of Internet Finance

CAI De-jing

(Z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angzhou, Fujian, 363000, China)

Along with the IT development, the property "open, equality, coordination, share", which only appeared on the internet, now are also reflected on the traditional financial business, and then a new model comes, also known as Internet Finance.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Finance, it brings many problems and dangers as well, such as regulations absent, lack of supervision and other fields, which threaten the information security in domestic. Combined with the status quo, only if government continues to make recommendations, improve measures and forward-looking,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ternet Finance, can face the risks encountered in the field of Internet finance with ease.

Internet Finance; risk; supervision; fintech; consumer finance

1673-1417(2017)02-0041-04

10.13908/j.cnki.issn1673-1417.2017.02.0009

F724.6

A

2017-03-20

蔡德静(1989—),女,福建漳州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猜你喜欢

监管金融
综合监管=兜底的网?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对强化简易升降机监管的若干思考
监管
P2P金融解读
监管和扶持并行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
支持“小金融”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