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省城市和农村数字校园建设对比研究*

2017-01-28廉雪冰胡卫星徐多赵苗苗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7年9期
关键词:示范校教学资源校园

廉雪冰,胡卫星,徐多,赵苗苗

(渤海大学教育学院,辽宁锦州121013)

辽宁省城市和农村数字校园建设对比研究*

廉雪冰,胡卫星,徐多,赵苗苗

(渤海大学教育学院,辽宁锦州121013)

2012年辽宁省开始推行实施百所数字校园建设项目,经过建设和发展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不同,农村和城市的数字校园建设成果既有一定的共性也有一定的差异性。辽宁省城乡数字校园建设中共性的方面有卓越的领导组织和规章制度支持、完善的校园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持续的师资人才队伍培训、校本化的网络教学资源研发和创新的实践应用活动。但是城乡也在数字校园建设指导理念、实践应用方向、教学资源研发和教师信息素养四个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因此,要缩小城乡差距还需要继续采用强化主管部门主责、重视发展示范课程和树立优质应用典型、强调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共建和重视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的培训等措施来加以解决。

城乡对比;数字校园;教育信息化

伴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的深入,以数字校园建设为基础的教育信息化实施已经在我国初步得以实现。辽宁省响应国家的政策号召,积极推进本省的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先后制定实施了辽宁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和“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项目”。实践证明,围绕着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的活动开展,能够有效地缓解省域范围内的教育结构与布局不合理状况,改善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发展不平衡状态。经过4年来的建设发展,辽宁全省不同区域内均实现了数字校园示范校的建设,加快了示范校及其周边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区域协同发展,进而大幅提升了区域内教学、管理、科研和资源等方面的共建和共享,城乡之间数字鸿沟日益缩小,优质教育资源的实践应用正进入到一个新层次。目前,辽宁省首批“百所数字校园建设项目”所包含的实验校共85所,辽东地区20所,辽西地区21所,辽南地区18所,辽北地区3所,辽中地区23所,其中城市学校67所,占比例为79%,农村学校有18所,占比为21%。[1]基于现有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的各种数据,总结现有城乡数字校园建设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对后续全省各区域内的教育信息化和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一、辽宁省数字校园建设中农村和城市存在的共同点

1.卓越的领导组织和规章制度支持

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各示范校普遍针对数字校园建设进行了管理体制和实施机制创新,成立了以校长为核心的信息化领导小组,以及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数字校园建设管理和顾问小组,各小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且协同管理,为数字校园有效建设提供了扎实的实施保障。[2]同时,为确保数字化建设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各示范校均制定并实施了各种详细的技术设备使用与维护规章制度,如《计算机使用规范》、《多功能教室管理制度》和《网络使用与安全维护制度》等等,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各示范校都通过制度保证或政策倾斜来鼓励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积极采用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来保证信息化教育活动的顺利有效开展。

2.完善的校园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

数字校园建设离不开各种软硬件基础设施的投入,目前各数字校园示范校基本都配置了计算机教室、多功能教室、交互式电子白板等硬件设施,校园内生机比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尤其是实现了校园内教师人手一机,加上高速、稳定和安全的互联网接入,及校园内网络的大面积覆盖,并形成广泛应用的集校门户网站、信息化管理、教学资源库于一体的数字应用平台,能够有效保证师生有机会接触到各种网络教育资源。各示范校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中,也充分发挥了校企合作的作用和潜力,如有些示范校积极吸引经济公司投资,引入资金购买和优化各种设备,将网络平台技术部分工作外包给专业公司,解决高级技术难题和维护校园网络安全等。[3]

3.持续的师资人才队伍培训

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为目的的数字校园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建设,所以人才队伍建设尤其是教师的信息化培训工作就受到格外重视。当前,辽宁省各数字校园示范校主要通过两条途径来进行高质量人才队伍建设:一是招聘专业化的技术人员和教师队伍,主要包括教育技术教师和各种网络计算机专业人员,充当信息技术课程教师、数字校园建设顾问和数字化教学校本培训师;二是在职教师的持续专业提升培训,主要是提高各学科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与具体学科课程教学相融合的能力。各示范学校积极为教师提供外出学习和接触教育信息化领域专家学者和优秀教师的机会,同时也会积极利用网络研修平台,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与其他优秀数字化教学名师之间的跨区域交流研讨,主要是采用校本培训、定期举办主题活动和外出进修学习三种形式来进行培训。[4]

4.校本化的网络教学资源研发

数字化校园建设为各示范校广大师生接触丰富的优质教学资源提供了可行条件和便利平台。因此,各示范学校一方面通过购买优质教学资源或加入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来获取其他地区优质前沿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也积极鼓励教师自主研发,将日常教学课件传入本校自建教学资源库中,供师生间交流共享;各示范学校中都有一定数目的录播教室或课程录制系统,能够将教师上课情境和活动实施记录下来并存放到校园网的本地资源库中。这种自建资源库使示范校建立起了各自的特色校本资源,一方面可以使教师针对上课状况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成长;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能够在课后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库,更好地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

5.创新的实践应用活动

示范校数字校园建设取得的成果更重要地体现在学校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管理和科研方式的转变和创新。首先,在教学方面,普遍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的融合,整合各种教学模式,利用混合式学习的方式来调动学生感官、激发学生兴趣和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学习及创新实践;其次,在管理方面,应用计算机网络化的教学管理系统,数字化办公和教学过程管理更加方便迅速,既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的消耗,又便捷了学校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协作;最后,在科研方面,各数字校园示范校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建立起了区域内的优质教学研修平台,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与其他教师共享资源、集体备课和研讨交流,能够及时获得最新教学动态和教学模式方法。

二、辽宁省数字校园建设中农村和城市存在的差异

1.建设指导理念的差异

理论对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城乡间数字校园建设存在的差异首先体现在建设指导理念上的差异。农村地区数字校园建设侧重于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等基础设施完善和教学资源建设,努力实现学校主要教室和办公区域的网络接入,力争实现互联网的校校通到班班通的转变;而城市中各数字校园建设则侧重于优质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实践应用创新,提高师生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服务教学的应用实践活动创新,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造成这种数字校园建设城乡差距的最根本原因是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城市示范校资金充裕、基础设施发展水平高于农村,数字校园建设建立在已有的完备信息化基础设施之上,向更高层次的应用实践创新发展前进,而农村地区学校最优先解决的是支持建设数字校园的软硬件基础设施问题,只有先实现从无到有才能更好地实现从有到精,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深度发展。

2.实践应用方向的差异

经过这些年的建设发展,辽宁省农村数字化学校的基础建设虽然已取得一定成果,但是其示范校的实践应用仍停留在多媒体教学普及推广的初级阶段,即采用多媒体信息呈现技术来改变传统的知识信息呈现方式,方便教师课堂教学和提升学生的信息接收量,这种应用模式下,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研究方式并没有发生明显改变;而城市区域的数字校园应用倾向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重视校本信息化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创新和校本教研创新。造成这一城乡差异的关键原因是学校内师资人才队伍之间的差距,农村地区学校教师无论从教学能力、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还是思想眼界方面与城市教师相比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建设与应用的实践过程方面,懂教学精技术的教师和专业管理队伍缺乏,使农村示范校存在缺少难题解决的专业顾问和技术支持等问题,进而使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严重受阻。

3.教学资源研发的差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提到“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使农村和边远地区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5]但农村学校在建设教学资源方面,虽然通过网络能接触到优质的教学资源,却停留在浅层的教学资源数字化信息呈现阶段,依赖现成资源,对资源只进行粗略的加工甚至直接拿来使用,忽视校本特色和学生认知情况;而城市方面已超越浅层阶段,强调资源的优质共享和深度挖掘,尤其是大数据分析技术开始得到应用。[6]这同样是因为教师能力有限造成的,这种能力不单单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也包括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素养。面对优质资源,教师不知如何下手改进甚至不愿费心思改进,都造成了拿来主义,这种现象不仅没有使农村学校享受到网络带来优质资源的优势,甚至会引起教师不思进取的散漫现象和学生的厌学情绪。

4.教师信息素养的差异

数字校园建设的各个方面和综合水平受到教师本身能力的影响。农村的教师信息素养较多地侧重于网络检索和简单的多媒体材料编辑加工能力上,并没有在信息技术这个基础之上实施教学;城市的教师信息素养则更多地体现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教学的整合能力上,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原因在于城乡教师接受信息技术培训的质量水平和后续支持不同,城市学校有机会让教师接触高质量的高级培训,并有专业技术人员和多种渠道解决教师之后在教学信息化发展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而农村教师则没有城市地区优异的条件和众多的培训机会。[7]且城乡学校对教师信息素养方面的监督和奖励制度的力度也不同,城市教师会在压力下快速、高质量成长,而乡村教师成长与否则不会影响当前的切身利益。

三、辽宁省数字校园建设城乡差异的解决策略

1.教育主管部门要担起教育发展的重责

限制农村地区学校数字校园建设最主要的原因是资金的缺乏和基础设施投入的相对落后。所以,首先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积极承担起农村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任,整体规划好本区域范围内的教育系统发展,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为农村数字校园建设提供固定专项扶持资金,维持其数字化建设的持续发展。其次,还需要积极发挥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影响力,向社会寻求资金和其他帮助,多途径筹集建设数字校园的各种教育资源。最后,还需要主管部门能够在政策上给数字校园示范校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在依据农村学校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制定区域范围内农村数字校园建设的统一标准,加强政府对农村数字校园建设在领导管理机制、教学资源、教师信息素养、基础设施、实践应用等方面的督导、监管和奖励,努力实现农村学校数字化教学效益的提高。[8]

2.重视发展示范课程和树立优质应用典型

针对农村示范校的数字校园建设普遍存在低层次应用实践现象,学校可以尝试在部分课程中优先实现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发展优质示范课程,并对优质示范课提供额外的关注和奖励,为教师信息化教学提供有益参考经验和发展刺激,促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普遍化和常态化。更重要的,实践应用的深层次发展离不开教师自身信息素养和教学能力的提高,在人才队伍建设中,需要针对原有教师队伍的特性,提出不同的发展要求,分层次分水平地培养教职工的信息素养,学校可采取分层培训与普及兼顾提高的原则,聘请教育技术人员和计算机专业人员,优先培养青年骨干教师,发挥骨干教师的领头带动示范作用,全面实现全体教职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和教育理念的现代化。

3.强调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共建

利用数据网络传播广泛快速的特点,可以使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彼此之间共建共享优秀学习资源来促进教育公平发展,有效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和教学差距。[9]农村学校快速获得优质教学资源的途径是购买网络学习资源,加入国家和政府教学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与城市地区优质数字校园合作共享教学资源,使优秀教学资源得到重复利用。同时,自主创建资源库更能适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提高资源的易用性和适用性,学校在教师提高信息应用能力的基础上,鼓励教师积极开发课件并传入资源库与其他教师交流共享,打破资源壁垒,集成整合优化资源,防止教学资源的封闭、落后和重复浪费。[10]

4.重视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的培训提升

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在职提升是学校信息化应用实践综合实力提高的关键,会直接影响到教师教学模式的转变和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首先,学校和政府定期举办主题活动和课题竞赛,激励教师在实践应用中提升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其次,优秀城市数字学校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与农村地区学校合作和建立帮扶关系,定期组织农村青年教师信息化培训并组织互帮小组;再次,校方应提高对教师信息应用能力的重视,将信息应用能力水平纳入到教师评优评先的绩效评价体系之中,促进教师教育技术应用的常态化;最后,为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的持续性发展,学校应积极加入和开发研修平台(如论坛、博客等),让广大一线教师能够通过多种交流渠道掌握不断发展的新技术和解决日常信息化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11]

结束语

总之,辽宁农村示范性数字校园建设不仅提高了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也为教育公平的实现做出了贡献,总体已经取得一定成果,虽然与城市数字校园相比仍停留在浅层阶段,但通过政府支持、加强教师信息化培养、建设资源库、转变实践应用侧重点等分层次分水平突出区域特色的差异化发展策略,农村学校数字化建设将继续发展,并进一步提高层次,加深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同时,也应该看到通过对比可发现辽宁省数字校园建设城乡之间还是存在着不少的差异,这种差异会影响区域内整体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如何更顺利有效地实现预定的信息化教育目标,还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如探索城乡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共建、区域内教育均衡化发展、网络教研与在线教学的实施等等。城乡差距虽形成了教育不均衡的局面,但这也会成为农村地区数字校园建设学校不断发展进步的动力,促使农村地区在差距中寻找解决策略,提高教育水平和质量,在城乡差距缩小的基础上真正实现教育公平。

[1]徐多,胡卫星,赵苗苗.辽宁省农村地区数字校园建设的现状及提升对策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 (19):61-64.

[2]陈明选,汤巍楠.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绩效的优化[J].中国电化教育,2012(3):30-36.

[3]王运武.我国数字校园建设研究综述[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4):39-50.

[4]胡卫星,徐多,王宁.辽宁省百所数字校园的建设特质与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15):71-74.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EB/OL].http://www.eol.cn/ htm l/e/jiaoyuguihuagangyao.htm.

[6]赵建华,徐旭辉,彭红光,林君芬,彭雪庄.以信息化促进城乡学校协同发展的案例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 2010(11):10-18.

[7]徐恩芹,张景生.山东省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城乡差异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9(1):61-63.

[8]董艳,李玉顺,王珏,吴斓.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全国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学术交流会(NCDS-Kl2)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11(7):26-32.

[9]杜娟,李兆君.辽宁省农远资源课堂应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0(5):60-63.

[10]陈丽春,谢安俊.基于数字化校园的教育信息化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7(8):92-93.

[11]黄荣怀,张进宝,胡永斌,杨俊锋.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4):12-17.

(编辑:王天鹏)

G520.1

B

1673-8454(2017)09-0076-04

本文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四元交互作用机制下的动画多媒体学习研究”(项目编号:13YJC880028)和渤海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辽宁省百所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项目编号:071502224-04)资助。

猜你喜欢

示范校教学资源校园
红领巾示范校
智慧校园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民用飞机航电系统虚拟教学资源建设
织金县关工委多举措抓实“一评三管好”活动示范校创建工作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资源网建设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