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温润人心的道德礼赞
——央视《感动中国》缘何持续引发社会强烈关注和好评
2017-01-28孙金岭
文/孙金岭
一曲温润人心的道德礼赞
——央视《感动中国》缘何持续引发社会强烈关注和好评
文/孙金岭
2月8日晚,《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时间隆重推出。节目播出后,引发社会热烈反响,好评如潮,观众和网友纷纷称赞节目大美至纯,人物大爱至真,是一曲温润人心的道德礼赞,一部凝聚力量的精神史诗。
据统计,节目首播当晚收视率达到1.28%,收视份额3.83%,较去年同期分别提升了6%和10%,为同时段全国卫视收视最高的节目。应广大观众的要求,中央电视台又连续多日在新闻频道安排重播,同样取得良好的播出效果,令人振奋。《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日报》等国内众多新闻单位以及重要网站纷纷予以报道、评论、转发与链接,当选人物及其感人事迹更是成为整个网络舆论场的热门话题,评议不断。截至目前,《感动中国》节目的相关报道和视频,在新媒体平台的点击量已达4.647亿人次,创下近五年来的新高。广袤的神州大地再次掀起一股“感动”的热潮,到处洋溢着“崇德尚义、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
紧扣时代主题,为时代树立至善至美的道德标杆
至今,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已经整整举办了十五届,向全国观众推出了150多位感动人物和15个感动集体。十五年来,一张张至刚至伟的面孔点亮了观众的目光,一个个至真至柔的故事震撼着国人的心灵。这些评选出来的年度人物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接受与认可,就在于他们那执着闪亮的人性光芒,如细雨涤尘,净化心灵,成为民族精神的缩影与写照,代表着一个时代最核心的价值追求。这些展示出来的典型事迹之所以能够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就在于他们那份责任担当的感动力量,如春雷惊空,振奋精神,成为中国前进的动力与见证,为普通百姓树立了一个有情有义、可亲可爱的道德标杆。
2016年,《感动中国》再次推出了十位年度人物和一个集体: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孙家栋,训练中壮烈牺牲的舰载机飞行员张超,三进火海舍己救人的平民英雄王锋,量子通讯技术的科学领跑者潘建伟,在大山深处教书育人36年的女教师支月英,耶鲁大学毕业后回国扎根农村的海归村官秦玥飞,临汾“红丝带”爱心学校创办人郭小平,焦裕禄式的好干部阿布列林·阿不列孜,在平凡岗位上创造非凡业绩的电焊工李万君,让众多患者挺直脊梁的好医生梁益建,以及奋勇拼搏取得傲人战绩的中国女排集体。这些当选的集体或个人登上国家荣誉的殿堂,接受全体国人的致敬,其中既有强国精英,也有凡人善举,既有耄耋智者,也有青年才俊,他们或倾一己之力,或践一生之诺,用卓越的成就和感人的事迹,驱散着这个漫长冬季的寒意,传递着超越时间和地域的力量,为这个伟大的民族树立了一个道德的精神高度。《感动中国》准确把握、精选细挑推出的年度人物,又一次让观众眼前一亮,心灵为之震撼。
正因如此,有许多观众和网友对本届《感动中国》的人物给予了极高评价,认为他们既代表着这个时代的精神,传递了满满的社会正能量,又具有道德引领,是新时期最可爱的人。“感谢节目组为观众评选和推出这么伟大而平凡的人物,他们使我们看到了这个世间最精彩的生命之美,体会到整个人类最朴素的人性之善。”上海中国浦东干部管理学院的刘哲昕教授发给栏目组的微信留言,道出了无数观众共同的内心感受。
聚焦家国情怀,为社会凝聚实现梦想的精神力量
如果说,整个中国用一年的时间书写了这部精神史诗,那么《感动中国》节目则把这部伟大的诗篇,通过一个个鲜活的面孔,变成一首首温暖的春韵,真情礼赞,完美呈现。
《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中的当选人物来自社会各个阶层,身处不同的环境、岗位,地位、年龄相差悬殊,贡献、影响各有千秋,但是他们所蕴含的人格魅力不分彼此,所迸发的道德力量超越时空、地域,影响巨大。也正因为如此,《感动中国》对每一个当选的人物及非凡的事迹用心展示,将其视为当代国人的集体群像精心刻画。节目通过“东方红”“北斗”的声震寰宇、“嫦娥”“玉兔”的飞天之旅、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成功发射等重大历史事件,为观众塑造了孙家栋、潘建伟们心怀天下、报效祖国的一代科学家形象,他们与星辰为伴的执着、同宇宙对话的豪情,激发了国人追逐梦想、探索未来的活力,也引领着中国踏上仰望星空的伟大征程。
如果说,是整个民族用全部的付出镌刻了史诗中博大精深的道德碑文,那么《感动中国》则把这不朽的碑文,通过一个个跳动的生命,化作一股股昂扬的力量,凝聚人心,砥砺前行。
在《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中,有些是平民百姓,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也没有举世瞩目的辉煌,但是一个拥抱未来的民族,不仅要有仰望星空的精神高度,也要有根深千尺的精神厚度。《感动中国》既将每一个感动的故事当作一件件独立的事件进行精彩讲述,更将其视为这个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而深度挖掘。面对千度烈焰,王锋在小巷中带血的脚印,刻下无私无畏的生命赞歌;面朝泥洋大山,支月英用36年的美好年华,为两代人的童年送去希望;面对战机故障,张超在4.4秒的抉择中,用生命完成一个军人最后的使命……这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普通个体,给观众以强烈的心灵震撼,他们所迸发出的力量,回应了这个时代的精神渴求和信念坚守,引发观众强烈的思想共鸣。为此,《人民日报》刊发《人民时评》指出:“《感动中国》实际上提供了一个发现个体力量的契机,而当每个中国人的力量汇聚起来,便是坚如磐石的中国力量。”
牢记职责使命,为观众奉献成风化人的经典巨作
在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鼓励下,历经十五年的不懈努力和辛勤耕耘,《感动中国》这部“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已经成为中央电视台最有影响力的公益品牌,被观众形象地称为“中国人一年一度的‘心灵约会’”。十五年来,节目在执着坚守思想宗旨、核心理念和本色样态的同时,也不忘与时俱进,积极开拓创新,使节目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激情和较高的艺术水准。
特别是习总书记来央视视察、发表“2·19”重要讲话一年来,创作团队认真学习讲话精神,牢记职责使命,全身心投入到2016年的人物评选活动和颁奖典礼创作之中,再次为观众呈现了一道集思想性与艺术性为一体的视觉盛宴,充分体现了国家电视台的社会责任感和舆论引导力。
尽管节目中红绸从高空飘落的情景、高高丰碑上镌刻名字的细节、背景音乐等舞台上最重要的元素没有变,但是颁奖现场仍然充满着浓浓的感动情愫,气场强大,创作团队以这样执着坚守的艺术匠心,昭示着人间大爱与善良的永恒久远。“……三十六年,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辫。”这样简洁有力、质朴清新、充满诗情画意的颁奖辞被无数观众网友点赞,广为传诵,无一不是创作人员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千锤百炼的心血凝聚。
本届《感动中国》采用新颖的创意和拍摄技巧,着力推出的宣传片,令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为心灵塑像”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2017 年1月23日,节目的宣传海报登上美国纽约时报广场纳斯达克塔楼的大屏幕,引起世人瞩目,这是中央电视台以无比的文化自信,面向世界大力推介自己的精神品牌迈出的又一重要步伐,《感动中国》也必将成为向海外观众讲述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传递中国力量的精彩窗口。
作者单位 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