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教师工匠精神的培育策略

2017-01-28

职教通讯 2017年23期
关键词:工匠技能院校

吴 婷

高职教师工匠精神的培育策略

吴 婷

在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高职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工匠”,其工匠精神的培育至关重要。阐述高职教师工匠精神的内涵、分析高职教师工匠精神培育困境,提出通过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构建完善的高职教师专业技术技能培训体系、健全高职教师考核与激励机制等策略,让教师成长为“教育大师”和“技术专家”,帮助与促进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高职教师;工匠精神;技能培训;专业化成长

2016年,国家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工匠精神”,指出:“要在2025中国制造中实现产品的升级提质。”作为培养祖国未来工匠人才的基地,高职院校承担着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责任和义务。教师是学生最经常、最直接、最具权威性的榜样,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不仅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更能对新时期学生人格、学识、价值建构产生影响。培育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首先应抓好高职教师队伍建设,切实强化或树立高职教师的工匠大师意识,精进教师的技能技术水平,帮助和促进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一、职院教师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是一种兼具传统内蕴和现代价值的精神系统。古语有云“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不论是传统的师徒还是现代的职院教师,在培育工匠精神的过程中,应首先关注发挥示范、引导作用的师傅和教师。“工匠精神”包含“工匠”和“精神”两个方面的特质。在高职院校,“工匠”指的是技术技能的传授,“精神”指的是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追求卓越的育人精神。

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学生首先是技术技能上的“授”和“受”的责权关系,学生天然的对教师有一种权威式的认可。工匠精神体现在高职教师身上,表现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执着专注地追求提升教学质量,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物质条件帮助学生不断改进与完美。

同时,也要看到,随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越来越被重视,教师“以德育人”的作用进一步被强化。在现代职业教育中,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学生虽然知识储备有限,精神体系也尚未建立或完善,但作为独立的社会个体,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因此,除了授受的技术技能,现代职业教育中的教师通过人格精神的“示范”或者“榜样”,感染和影响处于发展、成熟过程中的青年学生,潜移默化地促进高职学生工匠意识的树立和强化,从而培育他们的工匠精神。

二、高职院校教师工匠精神培育困境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推进,高职院校的教师发展工作也在不断推进。相比一般教师,高职教师的职业具有特殊性。近年来,高职院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1]这既是高职教育精细化发展的必然,也是职院教师发展成熟的体现。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直接关联这一群体工匠精神的状态。因此,简要分析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或者职业发展困境,是培育高职教师工匠精神的前提。

(一)入职前,专业技术技能储备不足

在高职教师中践行“工匠精神”,应明确高职教师的专业技术技能和精神面貌。在我国传统教育背景下成长起来的高校教师,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由于高职教师的职业特殊性,他们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也需要过硬的技术技能。绝大多数的高职教师都是来源于普通高校的本科生或者硕士研究生,而非企业,在专业技术技能训练方面存在明显的储备不足。“双师型”教师在高职院校的比例非常低。他们对于职业教育要求的工学结合,自己尚且缺少认知和体验,对于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指导常常只是纸上谈兵。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瓢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在当前普通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高职教师,需要多一些专业的、职业化的实践训练或体验,以适应实用性很强的高职教育教学工作。

(二)入职后,缺乏职业技能培训、晋级空间有限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的教师们也需要自我的不断学习和成长,特别是技术技能的专业化发展。但是,高职教师入职后的自我专业化期望和追求与当下高职教育对教师的专业化培训现状存在很大差距。许多高职院校在新教师的入职培训中,片面强调师德师风的教育,忽视专业技术技能的培训。高职院校极少建立起了教师联系市场、企业的岗位技能技术培训。高职院校的教师们很少有机会去到企业、生产一线去考察学习,也缺乏与企业高水平工匠的沟通交流,屏蔽了对新工艺、新业务的了解。因而,高职院校的教师在实践教学能力较弱。再者,高等教育中专业教师的福利待遇是以职称晋级为结果体现的,现有的高职院校职称评聘制度注重科研,对教师教学效果、专业技能的考察缺乏明确的指导标准。整个职业教育对于教师专业技术技能成长、发展缺少科学、完善的规划。这些导致高职院校的教师普遍对提升专业技术技能水平的积极性受挫。

三、高职院校教师工匠精神培育策略

(一)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要让工匠精神在高职学生心中生根发芽,高职院校的教师们自己首先应做到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在教学中专注认真、一丝不苟,不断挑战新情况,研究新课题,为专业教学的精进不懈努力,为学生做出表率。可以依托课堂实践、实习实训,甚至校内的各工种学生兴趣社团,定期组织开展手把手的指导。在带领学生完成技术人物的过程中,以实际行动告诉学生:每个环节、每个程序都必须倾注全部的专注力,注重细节处理,力求尽善尽美。在市场经济环境中,高职教师的师德建设还要淡泊名利,潜心育人。摒弃社会的浮躁和诱惑,心无旁骛,全身心投入到对学生的培养上;做到为了工艺技术的进步求知若渴、诲人不倦,无怨无悔。通过大思政体系的建立,传播工匠文化,把工匠精神植入到学生脑中、心中。

(二)构建完善的高职教师专业技术技能培训体系

营造高职教师工匠精神的培养环境。高职教育或者说高职院校需要构建起完善的高职教师专业技术技能培训体系,让广大职院教师能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质,找到适合的培训、上升路径。在工学结合的职教模式中,重视与行业、企业的对接,深度融合。在入职培训中,把教师置于工厂环境中,建立起与生产工艺技术一线技术专家的联系,让一线教师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差距,把握个人职业发展方向,形成教学育人的基本思路。另外,高职院校要为教师创造条件和机会,让他们在教学比武、多媒体课件比赛、说课比赛等竞赛活动中反复锻炼,促使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快速成长。[2]对于在职教师,高职院校应建立起长期有效的教师技术技能培训机制。充分利用行业办学的资源,加强校企合作,定期安排教师深入行业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获取职业技术资格等级证书,为工匠教师的成长、工匠精神的培育搭建平台。同时,也可以将一线的技术大师请进高职校园,以技术顾问、专家讲学等形式与教师们互通前沿信息。

(三)健全高职教师考核与激励机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职业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与就业创业能力。相应的,对指导、培养学生的高职教师的能力要求也很明确。高等职业院校对教师的要求是既要“能讲”又要“会做”,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但是,对于他们的考核和评价方式却比较单一。因此,要提升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效能,健全高职教师考核与激励机制。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多重理论教学,对于教师专业理论知识的考核也较为便利和健全。而对教师专业技术技能的考核与评价却不够重视,同时,难度也较大,因此,高职院校对教师所从事的专业技术技能考核机制并不健全。一些高职院校对于“双师型”教师,未曾“高看一眼”,待遇上也得不到体现。完善的人才队伍建设政策和制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健全的高职教师考核与激励机制则能引导教师做好自身的专业化发展规划,提升他们对教学研究的热情和积极性。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的升级改造,高职院校科学配套的考核和评价办法都应与时俱进,发挥高校的服务社会、促进技术革新或管理水平提升的职能。

工匠精神是一种以产品为导向的价值观。在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高职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工匠”,“产出”的应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育高职教师的工匠精神既是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前提,也是个人专业化成长的必然结果。高职教师们,必须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不断学习研究,让自己成长为“教育大师”和“技术专家”。

[1]李素伟,殷青柳.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困境与破解[J].现代企业教育,2014(12):207-208.

[2]马希才.职业院校教师践行“工匠精神”的意义与路径[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17-19.

G715

A

1674-7747(2017)23-0066-03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新媒体视阈下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的培育策略研究”(项目编号:XJK016CZY044)

吴婷,女,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编辑,硕士研究生,主要专业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宣传。

[责任编辑 李 漪]

猜你喜欢

工匠技能院校
90后大工匠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工匠风采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工匠神形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