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档案文化建设中如何将“死档案”变成“活文化”
——以保山市档案馆为例
2017-01-28陈云香杨丽华
■ 陈云香 杨丽华
浅析在档案文化建设中如何将“死档案”变成“活文化”
——以保山市档案馆为例
■ 陈云香 杨丽华
档案文化建设是随着档案事业发展衍生的一项创新工作,利用档案承载历史文化的优势,依托馆藏资源,重新整理历史文化发展脉络,充分挖掘档案背后的文化内涵。档案文化建设是档案编研工作的延伸和升华,既从档案的视角解读文化,又以文化发展的要求来规范和利用档案。本文以保山市档案馆为例,通过强调档案文化建设的意义、介绍档案文化建设的成果和实施的举措,浅析在档案文化建设中如何将“死档案”变成“活文化”。
档案文化 建设
档案既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容,其本身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文化建设使更多人了解了档案,使档案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社会的档案意识也得到了提高。档案重利用的属性和档案自身的张力逐渐显现。
一、档案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弘扬和传承地方文化
保山是中国版图上开发极早、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边疆地区,素有“哀牢古国,永昌故郡,西部兰城”之美誉。这里曾发生过哀牢归汉、永昌建郡、邓子龙戍边、滇西抗战等重大历史事件,曾留下杨慎、永历帝、徐霞客、徐悲鸿、马可波罗等人的足迹,曾养育了“九隆传人”柳貌、蜀汉太守吕凯、“永半朝”王宏祚、回民领袖杜文秀、民国元老李根源、一代英哲艾思奇、爱国华侨梁金山等先贤圣哲,培育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杨善洲、基层干部的楷模郑垧靖等先进人物。久远厚重的历史,杰出人物的智慧结晶,让保山成了一个文化的聚宝盆。古今多少事,都在记忆中,文艺作品的历史,有着太多的演绎,但在档案馆尘封的档案里,却有着真实的历史。悠久的历史、丰富的馆藏,为开发档案文化产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国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形势下,只有依托自身的独特资源优势,积极开发档案文化产品,才能充分发挥档案传承文化的功能,为保山打造“五大文化品牌”做出贡献。
(二)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
档案是历史文化的积淀,在多元化时代的今天,档案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是一种珍贵的文化资源,起着“今世赖之以知古,后世赖之以知今”的作用,在传承历史文明、弘扬时代精神、宣传先进文化中的价值日益凸现,人们逐渐产生了档案文化消费的需求。而档案文化产品开发,即是档案馆向公共服务型转变,与社会接轨的一项重要工作。现代的档案馆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查阅档案的场所,而逐渐成为了公众享受文化生活的场所。面对新形势对档案工作的新要求,不仅要守史、管档,更要深度挖掘馆藏档案信息资源,积极开发形式多样、便于广泛流传的文化产品,展现档案的文化价值,发挥档案资政、存史、维权、育人的作用,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档案文化消费需求。
(三)彰显档案价值
档案作为社会记忆,其原始记录性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价值,但是长期以来档案利用率低,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目前的条件下,人民群众直接到档案馆利用档案、接受教育、品味文化毕竟是少数。开发档案文化产品是实现档案价值的必然趋势,档案工作者通过对档案信息的筛选、加工、提炼、编撰,使之成为影响更广、受众更多、流行更远的产品。不仅有利于转变档案馆内工作人员的理念,深化服务利用,提升档案的固有价值,加速档案信息化建设,而且有利于人民群众利用,促使档案的基础硬件设施建设和档案资源服务利用等事业得以加强,从而将档案在记忆社会、传承历史中不可替代的价值彰显出来。
二、档案文化建设的成果
(一)编辑出版《记忆保山》季刊
《记忆保山》季刊是保山市档案馆近年来开发的长线产品,期刊设有历史档案、文化档案、农耕档案、书画档案、滇西抗战档案和人物档案6个版块的内容。“历史档案”公布了从保山远古先民到中原移民永昌,从哀牢古国建立到内附归汉再到置城设郡等各个时期历史沿革的史料;“文化档案”公布了从哀牢先民的发源到文明高度发达时期各文人骚客的杰出作品,以个别文化现象的组合,再现保山深厚的文化积淀;“农耕档案”公布了从哀牢时期的简单农具到现代文明下的高原特色农业,再现保山男耕女织、生动和谐的美好画面;“书画档案”公布了从保山最早的书法遗迹——汉晋时期的铭文纪年砖刻到近现代书画大家的作品,从保山本土艺术家到与保山有关的各大家作品,展现了保山灿烂的文化及崇高的艺术成就;“滇西抗战档案”公布了从志士仁人英勇抗战到普通民众支持抗战,从决定滇西抗战胜利的前线战役到为滇西抗战胜利创造条件的后方支援,将保山人民乃至全中国人民浴血奋战、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展现无遗;“人物档案”更以一人一文的视角,搜罗保山本土名人和与保山历史发展密切相关的人物事迹,再现一个人才济济,生机勃勃的保山。期刊既独立成篇又相互联系,既自成专题又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通过公布馆藏档案,解读历史资料,让人们从档案的角度进一步了解保山历史发展的轨迹,感受到档案文化的魅力。
(二)编辑出版各类史料、书籍
保山市档案馆出版的史料、书籍主要分滇西抗战类和其他地方文史类书籍。滇西抗战书籍是依托内设的“中国远征军滇西抗战史料中心”,不同于其他抗战题材作品,这些档案文化产品以史实为根据,还原滇西抗战,为滇西宣传抗战文化提供了史料依据。如《血染松山》、《血捍滇缅路(上、下)——〈新华日报〉滇缅战区抗战报道汇编》、《怒水为证——中国远征军十一集团军滇西抗战档案选编》、《笔墨流恨——腾冲抗战阵中日记档案选编》……用事实再现了抗战的艰苦卓绝和军民的英勇无畏。尤其是《血捍滇缅路》一书,保山文史专家魏国彬教授在《滇西抗战史料的独特视角》一文中评价:“该书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也是利用自己独特的新闻报道方式积极参与滇西抗战的当事者,是滇西抗战的舆论主导者之一”、“滇西抗战史料的这种独特视角是保山地方历史资料收集与整理研究的一个重大突破”。其他史料如《公仆本色——杨善洲同志档案选编》、《梨花香雪》、《永子》、《料丝灯》和其他地方名人书画选集等,让档案成为更多人桌头随手可取的参考资料。
(三)制作专题音像资料
保山市档案馆收集、征集到的滇缅印抗战849张照片被整理,专题汇编制作了“记忆保山”系列文化产品--《滇缅印抗战照片集》光盘。领导干部在处理公务活动中形成了大量的、各种载体的珍贵档案资料,这些档案资料是国家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文字材料因便于收集和整理,已随单位文件材料归档保存,而在公务活动中产生的新闻视频资料却散存于海量的新闻中,没有得到专题保存。为了档案的齐全完整,我们把市级领导公务活动产生的新闻视频剪辑制作成“记忆保山”--《ⅹⅹ年ⅹⅹⅹ同志工作记忆》光盘,分别赠送给领导本人和市档案馆归档保存。一些农、林、水、企业、事业等涉民的专题新闻视频也被剪辑制作成专题片,既多角度、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记录、记忆保山的发展,又体现了档案服务经济社会,资政育人的功能。
三、档案文化建设的举措
(一)切实加强领导,健全工作机构
档案部门,尤其是综合档案馆,既承载着档案管理职能,又具有档案行政性质,要想使文化建设取得成绩,必须重视领导和机构的协调配合。2013年3月,保山市委办公室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档案工作的通知》,通知在加强档案文化建设部分对档案文化产品开发工作做出具体部署,要求档案部门要充分运用档案记录、记忆的基本内涵和传世、传承的基础功能,发挥档案真实、公正、权威的优势,大力开发档案文化产品,充分展现档案的文化价值。要通过“记忆保山”档案文化品牌,深度挖掘馆藏历史和现行各种载体的档案,精心选题,全方位、多媒介地记录和保存保山发展的历史轨迹。为做好档案文化产品开发工作,筹备成立了档案学会,又将档案数字化加工科更名为档案编研科,建立健全了工作机构,为进一步加大档案文化产品开发搭建了平台。
(二)丰富馆藏资源,支撑产品开发
档案文化建设依托馆藏,为了丰富保山档案文化产品内容,更加全面的展现保山的历史文化,保山市档案馆加大了对反映保山历史发展和地方特色的档案资料的收集征集工作。例如,滇西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山作为整个抗战过程中的公路交通枢纽、战略指挥中心、物资供应基地和主要战场所在地,其形成的抗战档案尤显重要。我局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和保山社会各界收集、征集了较为完整的抗战档案,档案类型丰富,载体多样,仅照片就有近2000张,是展现滇西抗战文化的重要资源。为获得失传已久的工艺——永昌(今保山)三宝之一的“料丝灯”资料,保山市档案馆专门组织团队赴福建泉州考察无骨刻纸料丝灯,了解泉州料丝灯工艺和发展现状,拍摄泉州无骨刻纸料丝灯的影像,获得采访对象的音像资料,征集料丝灯实物。随后挖掘了料丝灯相关史料并予公布,为永昌料丝灯工艺研发提供了参考。组织人员到台湾故宫博物院收集了清朝乾隆、道光、咸丰、光绪、宣统年代永昌府的档案。加大征集力度,不单充实馆藏资料,也使散存在社会上的珍贵档案资料得到了妥善保管,更为档案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素材。
(三)内举外联结合,提升产品质量
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档案文化建设已经从传统的文件汇编、史料编纂发展为集档案编纂、影视制作、档案展览、产品开发为一体的综合性工作,这就需要有一支学识渊博、技术娴熟、多才多艺的专业编研队伍。为了适应新时期档案工作的发展要求,档案工作者需要逐步向档案文化者的角色转变,多措并举,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编研能力。分别选送干部职工参加了中国档案报社、中国档案学会、省档案学会在海南、重庆、厦门、昆明等地举办的档案文化宣传、企业档案、数字档案等业务知识的培训;分批分期选派干部职工到省档案局跟班学习,派员到美国、台湾培训考察。通过培训学习考察,干部职工的知识面得到拓宽,写作水平、编研技能、综合能力得到提高。为保证产品质量,保山市档案馆加强与保山文史专家的合作,主动请教专家学者,请专家学者做审核把关,在档案文化产品开发出来之后,请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编辑出版的期刊、书籍作序,请保山知名文史专家为开发档案文化产品顾问、做书评,增强了编研人员的信心,提高了档案文化产品的知名度。
[1]杨冬权.谈档案文化建设[N].中国档案报,2012-11-8.
[2]郑慧,梁艳.档案文化传播主体及其选择[J].档案学通讯,2016(3).
[3]李鑫.档案文化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及对策分析[J].社会文化,2016(7).
作者单位:保山市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