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2017-01-28
相关临床资料[1-2]显示,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使用光协调性体层摄影术检查具有显著效果,通过图像能够有效观察出患者病情。本研究为证实上述理论,选取120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及激光治疗,使用OCT进行检查和诊断,对比其结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6年1—6月收治的120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游离脂肪酸(FFA)情况,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2组患者经临床诊断被确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精神状态良好,无严重心、肾、肺等器官疾病。本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全部患者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组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为34~55岁,平均年龄(44.5±1.6)岁。对照组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为34~56岁,平均年龄(44.6±1.4)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散瞳眼底检查及眼底荧光造影(FFA)检查,排出患有其他眼病患者。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使用口服芦丁、维生素C等药物,芦丁(生产厂家:山西新星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4020096,20 mg)口服,一次20~40 mg,每日3次。维生素C(生产单位:茂名市力奇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4023902,0.1 g)口服,1次1~2片,1日3次;观察组使用532 nm激光光凝治疗,具体操作如下:对于部分有黄斑水肿者,先行给予黄斑区光凝,局限性黄斑水肿者,则对微血管瘤及局部渗漏处实施局部光凝。相隔1~2周给予治疗1次,1 000~1 500个点,分3~4次完成,光凝结束后每月对眼底进行复查1次,共检查3次。
1.3 研究指标
治疗后,两组患者均采用日本拓普康公司生产的DRI OCT Triton系统系统对患者眼部黄斑区进行OCT扫描,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6个月的痊愈率以及治疗后18个月时复发率。
痊愈率根据OCT扫描图像情况急性判定,分为痊愈、好转、无效;痊愈:患者经OCT扫描,显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层未见明显脱离,黄斑变化分析模块显示黄斑区容积与厚度均在正常范围内,且经FFA证实未见荧光渗漏,矫正视力恢复至0.6以上;好转:OCT图像显示,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层脱离范围所缩小,且三维立体图显示黄斑区脱离隆起部分容积减少,视力有改善;无效:患者经治疗病情无改善;治疗总有效率=(痊愈+好转)/总例数×100%[3]。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 18.0表格中,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当样本容量n>40, 理论频数T>5时,用χ2检验;当n>40,但1<T<5 时,用校正χ2检验;如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3个月、6个月痊愈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3个月、6个月痊愈率分别为40例(66.67%)、55例(91.67%),对照组则分别为21例(35.00%)、39例(65.00%),观察组治疗3个月、6个月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803、11.047,P=0.001、0.001)。
2.2 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18个月复发率为24例(40.00%),对照组为26例(43.33%),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4、P=0.853)。
3 讨论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病,是指眼部黄斑区或后极部受色素上皮屏障功能影响,致使液体进入神经上皮下导致其出现脱落[4]。据相关临床资料[5-6]记载,中浆病在我国发生率较高,是临床中常见的眼底病之一,且发病机制并不清除。但据学者认为,该疾病病发灶在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处,可能是由于长期保持精神紧张或过度劳累等内在因素诱发,有中心视力突然下降、视物蒙眬、景色衰暗、视物变小、直线变扭曲等临床表现,对其视力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目前,临床中针对该疾病的检查手段有4种,即:检眼镜检查、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底血管荧光造影、OCT检查。(1)检眼镜检查,由于患者发病早期,检眼睛下,黄斑部或附近会有1个或几个横椭圆形,且境界清楚,大小1-3PD神经上皮层浅脱离区。(2)裂隙灯显微镜检查,使用裂隙灯显微镜加前置镜或接触镜作窄光带检查,可看出眼部神经表皮切线呈弧形隆起,而色素上皮层有一光切线。若光切线移在神经表皮隆起的视网膜血管上,则可明显看出血管在色素上皮层切开面上的投影。(3)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可看出色素上皮脱离区在动脉前期就存在荧光渗漏,若脱离去较大,荧光存积则弥漫成排或成轮辐状。(4)OCT检查,通过查看神经上皮隆起,其下液体呈无发射信号的液性暗区,从而准确对病情进行诊断[7-8]。
本研究选取120例中浆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FFA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及激光治疗,使用OCT进行检查诊断。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3个月、6个月痊愈率高于对照组(66.67%>35.00%,91.67%>6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8个月复发率分别为40.00%、43.33%,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中浆病变诊断中,使用OCT可有效观察出患者康复情况,对其有很重要的诊断意义。
[1]刘丽,张波,扈月平. OCT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的诊断价值[J].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1):277-278.
[2]刘卫华,杨新怀,黄勤,等. OCT与FFA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检查中的应用比较[J]. 眼科新进展,2013,33(9):867-869.
[3]肖紫云,宋慧,宋秀胜,等. OCT在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诊治中的应用[J].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4):743-745.
[4]陈桂英. 眼底自发荧光检查指导中浆激光治疗的临床研究[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5):66-68.
[5]陈英,廖敏华,郑江娉,等.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与相干光断层扫描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诊断中的对比分析[J].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4,48(3):209-211,264.
[6]童桂芳,周琼,邵毅. 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FFA与频域OCT图像对比研究[J]. 眼科新进展,2015,35(8):735-738.
[7]杭荟,王秀英,刘庆淮. EDl-OCT 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脉络膜厚度的研究[J].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1):104-107.
[8]吴惠琴,陆慧琴,张红兵. 迁延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OCT 成像特点分析[J].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7):1261-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