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移动终端策划与色彩学应用的探索与研究

2017-01-28栾黎荔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策划终端文化遗产

栾黎荔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武汉 430068)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移动终端策划与色彩学应用的探索与研究

栾黎荔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武汉 430068)

文章就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有效应用移动终端进行宣传与再生应用,以及如何应用色彩学设计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对移动终端平台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用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并提出了如何有效地应用移动终端中的策划和色彩学原理来构架更为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路径,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穿上时代的嫁衣,走出厚重的历史牵绊,走在前沿,与时俱进,转变思想,使其自救而焕发新生。

非物质文化遗产;移动终端;色彩学

Abstract:How to effectively use the mobile terminal to carry out propaganda and regener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how to use the color design for the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to the mobile terminal platform to solve the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re concluded and summarized.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how to make effective application in mobile terminal planning and the color principle to construct more perfect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path, so that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era of the wedding dress,out of the history center, at the forefront of the times, change idea, self-help can be renewed,forever.

Key words: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mobile terminal;color planning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在中国遭遇过不愉快的经历。比如:韩国从“端午祭”的抢注成功到“暖炕”的申遗失败。事件表明,韩国对“非遗”的理解超出我们的想象,可见邻邦对中国的“非遗”窥视已久。在大多数中国人的眼中,这些司空见惯的常态化生活,哪里值得去大费周章地与文化扯为一谈?正是大多数人对非遗文化理解不深,以及对文化保护的不重视,才导致韩国一而再地抢注我国的非遗文化符号。申遗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我们将如何扭转非遗保护被动局面?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移动终端让今天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同样离不开移动终端的应用,目前市面上已有非遗类移动客户端,但全民的参与度不高,互动性差,无法吸引年轻使用者。如何将非遗的发展与当下移动终端策划进行有效的衔接,并通过色彩学进行应用设计,经过调研与分析,总结以下参考思路。

1 移动终端浏览中色彩应用简化非遗的归类管理

移动终端设计就是为这些移动终端设计第三方应用程序,通常有IOS App、android App、Windows Phone App等。每个移动终端应用都伴随着视觉设计过程,其中色彩设计更是最为关键的一环,细节决定成败,色彩是视觉第一性的,因此探究移动终端与非遗应用的视觉感受要着眼于色彩设计原则,简化非遗复杂性推广。从专业角度来讲,由于非遗系统的复杂性,可以利用色彩学的方法将其简化,将多元的信息分类,数据归属,从中找到其色彩设计之规律,进而研究出移动终端的色彩设计特性;从研究意义上讲,不仅能为移动终端与非遗的链接找到突破口,也能促进艺术设计色彩学与科技、文化的商业对接。

2 移动终端策划改善非遗两种被动的尴尬局面

一种非遗的认知尴尬在于:只可远观,高高在上。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从2006年起,国务院决定将每年6月的第2个星期六设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1]。至此,我国已经有了“文化遗产日”“文化遗产标志”和“文化遗产保护公益歌曲”等[1],然而这些内容并未给大众留下记忆。如今,我们可以借助移动终端的策划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参与到保护之中,而无需限定在某个日子。学习西方商业策划模式,比如利用艺术设计创意手段,舞台艺术、服装设计、包装创意设计、动画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等形式,给非遗穿上时尚的嫁衣,多设计周边产品,让非遗文化焕发出时代光芒。

另一种非遗的认知尴尬在于:司空见惯,文化理解片面化。

遗产保护起源于欧洲,自1790年法国国民议会设立遗产保护机构,列出清单算起,国外遗产保护已历经200多年的历史[2]。很多国家都具有较成熟的保护理念与经验,其重视程度远超过我国,在中国,非遗的各项保护实践与理念在亦步亦趋中探求与摸索。我国大众对非遗文化教育是缺失的,特别是在研究理念上。如何将民间文化转化为非遗文化,过程性与互动性的观察视角将成为今后非遗研究的重点。如何有效酝酿出一批较有现实意义的成果,契合非遗实践,进一步深化其应用价值。譬如:中国古代有许多的传统娱乐风俗被今日的快节奏生活掩盖,但这些传统瑰宝,只需要进一步去发掘和继承,重新包装,就可以呈现更美的光芒。利用新时代的互联网终端技术,把非遗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进行有效的对接,让人们体会到非遗所带来的民族自豪感。

3 移动终端数字化保护的非遗保护注入新鲜血液

对于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世界各国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然而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尤其是中国,才刚刚起步[3]。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目光聚焦在面向个人用户体验的移动终端应用上。据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韩国三星电子有限公司就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达成合作伙伴关系。三星公司拟将自己公司的资源和网络用于文化多样性,特别是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比如,韩国汉城Nabi艺术中心主导的,基于数字技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讲述技术竞赛已经取得圆满成功,该竞赛的目的就是寻求不同风格的数字故事讲述技术,并把它们有效应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去[4]。这些资讯已为我们进行移动终端数字化保护非遗提供了可实性参考。

申遗成功不等于保护,我们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非遗。加强民众参与意识,搭建人们喜闻乐见的互动平台。在非遗的移动终端的视觉设计中重视色彩设计,简化管理。借鉴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新理念,密切结合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地方性经验,通过移动终端平台,拓宽研究视域,提炼富有创新性的理论与方法,建立非遗研究的本土化体系,引导我国非遗保护的走向[5]。非遗研究的目的是让这些宝贵的遗产得以永存与新生,让非遗紧随时代,越来越璀璨。

[1]彭冬梅.面向剪纸艺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技术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8:137.

[2]谢菲.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研究述评[J].贵州民族研究,2011(3):93-98.

[3]彭冬梅,潘鲁生,孙守迁.数字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手段[J].美术研究,2006(1):47-51.

[4]王建明,王树斌,陈仕品.基于数字技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J].软件导刊,2011,10(8):49-51.

[5]黄永林,谈国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1(2):49-55.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of Mobile Terminal Planning and Color Learning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LUAN Lili
(Colleg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68,China)

K854.3

A

栾黎荔(1978-),女,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媒体艺术视觉传达色彩学。E- mail:237584810@qq.com.

湖北省人文社科指导性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移动终端策划与色彩学应用探索与研究”(16G263)

猜你喜欢

策划终端文化遗产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X美术馆首届三年展:“终端〉_How Do We Begin?”
通信控制服务器(CCS)维护终端的设计与实现
GSM-R手持终端呼叫FAS失败案例分析
活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