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代祭拜诸葛亮的例制和传统

2017-01-28

南都学坛 2017年1期
关键词:祭文武侯祠南阳

李 远

(南阳市博物馆,河南 南阳 473000)

明代祭拜诸葛亮的例制和传统

李 远

(南阳市博物馆,河南 南阳 473000)

明代《敕赐忠武侯庙规祭文祭品檄文碑》的颁布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不仅提高了南阳卧龙岗武侯祠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极大地丰富了南阳卧龙岗武侯祠的文化内涵,为中国提供一个缅怀诸葛亮的“法定”日期,约定俗成,延续至今。

明世宗;春秋二祭;庙规;祭文祭品;考析

一、自晋开始,诸葛亮从“侯”走向“王”的坛位,由此出现祭拜诸葛亮热潮

蜀汉景耀六年(263年),诸葛亮病逝近30年以后,步兵校尉习隆、中书郎向充再次向后主刘禅上书了著名的《为诸葛丞相请立庙表》,刘禅思虑再三当即“从之”,并于当年春“诏为亮立庙于沔阳”。从此在中国历史上拉开古代官祭诸葛亮的序幕。刘禅为诸葛亮立庙的“诏令本身标志着早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已经步上了先祖、帝王的灵台,而且可以说几乎同时,诸葛亮已被人们奉为神灵的化身,祭祀活动的对象也逐渐由蜀国走向魏吴,甚至受到交战之国的尊敬和爱戴”[1]。晋封亮为武兴王,唐封武宁(灵)王,宋封忠惠仁济显应王,元封威烈忠武显灵仁济王,此后,诸葛亮历朝历代备受恩宠。

明代诸葛亮地位与明代皇帝崇尚道教有密切关系。明代历世还在京师设置道箓司。明代洪武十五年(1382年),设立道教管理机构:府设道纪司,置都记、副都记各一员;州设道正司,置道正一员;县设道会司,置道会一员,将道教事务列入朝廷行政管理的范围。诸葛亮在唐代已经被奉为神明,元代便以“道士”身份出现,而明代百姓心目中的诸葛亮还是一位识天象、通地理、晓阴阳、知奇门、能掐会算、无事不晓的神人。于是,进入明代,诸葛亮更是备受皇家恩宠和厚待。“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定帝王庙崇祀名臣……忠武武乡侯之位在其内。”[2]明宣宗曾作《武侯高卧图》,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图中绘诸葛亮敞胸露怀,头枕书匣,仰面躺在竹丛下,举止疏狂。当是诸葛亮出茅庐辅助刘备之前,隐居南阳躬耕自乐的形象。明宪宗在《诸葛武侯》赞诗序中曰:“孔明值汉室板荡,隐于南阳,司马徽谓先主曰,识时务者为俊杰,诸葛孔明真俊杰也。”

明代是诸葛亮形象承前启后趋于“完美”的形成时代,其中很大程度归功于这一时期诸葛亮文学形象的不断丰满和完善,并极大地推动了明代出现偶像崇拜和祭奠诸葛亮的热潮。从李商隐的《娇儿诗》“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来看,至迟在晚唐时三国故事已在民间流传。宋代通过艺人的表演说唱,三国故事更为流行,宋元时代三国故事更被大量地搬上舞台。特别是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使长期深居史书中的诸葛亮,进入寻常百姓的视野,无论庙堂之人,还是普通民众,都能在诸葛亮身上找到心灵寄托。《三国演义》可以说对诸葛亮形象的日益大众化和逐步偶像化,起到至关重要、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这也对明代祭拜诸葛亮盛典提供了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二、明代以来,南阳官府首倡八月二十八日作为纪念诸葛亮秋祭日,并以皇权威严进一步确立

明代官修史书和官立碑刻可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历史地位。成书于明代天顺五年(1461年)的官修史书《大明一统志》卷30南阳府《山川》条云:“卧龙岗在(南阳)府城西南七里。起自嵩山之南,绵亘数十里,至此截然而住,回旋如巢然,草庐在其中。时人喻孔明为卧龙,因号其岗云。其下平如掌,即孔明躬耕处。”南阳卧龙岗诸葛草庐内有明代成化十四年(1478年)所立指道碑,碑阳刻“汉诸葛孔明旧庐”。碑阴篆刻“旧庐指道”云:“诸葛先生旧庐,在今府城西南五里,去适攘(同“穰”)邓官路之南二百三十步。”碑刻是由南阳同知任义所立,进一步说出了诸葛亮躬耕之地卧龙岗的准确位置。

明代嘉靖年间,南阳卧龙岗武侯祠香火旺盛,官方和民间祭祀活动频繁。尽管如此,作为诸葛亮成才之地的南阳卧龙岗,其庙额、祭祀日期、祭品及祭文等供奉祭奠礼仪典制均未奏请,这与其祠庙地位、影响、规模和明朝政府“崇重祀典”的社会环境是极不相称,为此,明代南阳的地方官员曾作出了不懈的努力。据明代李东阳《重修诸葛武侯祠堂记》记载:“宣德间,(南阳)知府陈正伦、陈悌相继修葺,岁以八月二十八日为侯忌辰而致祭焉。”由此可见,八月二十八日作为诸葛亮忌辰祭祀日,是由南阳官府首倡,开历代秋祭诸葛亮之先河。“诸葛亮忌辰祭祀活动的出现,其实质是诸葛亮形象在明代中前期日臻完美的表现,即历史人物诸葛亮与艺术形象诸葛亮相统一的产物。”[3]

明嘉靖四年(1525年),河南布政司抚民兼分守汝南道右参政许复礼,向钦差提督抚治郧阳等处地方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蒋曙正式建议,为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奏请敕赐庙额祭文及春秋二祭日期。他们在呈文中云:“南阳郡城西七里许,有阜隆然,绵亘四十余里,名曰卧龙岗,乃汉丞相忠武侯孔明躬耕之地也,岗上有草庐故居,庐前有忠武侯庙……询之父老,考之郡志,皆云孔明大节,自唐宋以来,乡人立祠祀之,血食有年……大德戊戌,官府修葺,以关张配享……宣德年,南阳知府陈正伦、陈悌相继修葺,庙宇一新,岁旧又颓。成化间,知府段坚重建堂宇,复书院,择土以教之,久而又废。弘治乙卯,参政顾福分守兹土,乃檄知府马舆等,复为堂六楹,中肖侯像,又归其原设圭田四倾,以供祀事。迄今以八月二十八日为侯忌辰,有司、乡人以义起之,岁致一祭,未经奏请。庐亭初覆以茅,后因常腐,易以瓦,犹匾曰‘草庐’,亦未经奏请题额……我国朝崇重祀典……是盖前官未经奏请,为时缺典,望乞具奏,请赐庙额及春秋祭典。秋祭就于八月二十八日,亦合用仲秋之礼……”[4]当时的河南布政使据此又向上呈文称:“汉臣诸葛亮之佐先后二帝也,忠贞节义,载在史传,昭如日星,有不容掩者……除庙宇、书院臣督令修理外,如蒙准言,乞敕礼部再加参评,果合礼制,就便酌定春秋二祭日期,并赐祭文及祠庙题额,俾有司永永嗣而行之……”[4]对于此文,当时的嘉靖皇帝曾亲自阅览并作了指示,之后又经当时的礼部、祠祭清吏司和翰林院的有关部门审核、撰文等诸多程序,最后于嘉靖七年(1528年)形成了《敕赐忠武侯庙规祭文祭品檄文碑》,其中明确规定:“春祭用次丁日,秋祭用八月二十八日。”皇帝批准后,钦定“祭亮”法定日期,各地遂尊此规而祭之。

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出现了驸马都尉邬景和代表嘉靖皇帝祭拜诸葛亮的孤例。据南阳卧龙岗碑刻《祭诸葛武侯文》记载:“嘉靖己亥三月八日,大明皇帝遣驸马都尉邬景和,谕祭于汉忠武侯诸葛亮曰:‘养高隆中,非三顾不起。戮力王室,待二表乃行。观其褫孟德,走仲达,孔明其人豪也与。惜乎!将星陨地,中道而殂,汉遂不振,皆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表忠有祠,遗祭有仪。灵爽不昧,尚其歆之。’”[5]明代亦称南阳卧龙岗为隆中,明叶桂章《助修武侯祠宇记》载:“岗在(南阳)郡城西南可十里许,丛竹萧萧,古树森映……地势四面稍下,惟中岗隆起,故曰‘隆中’,盖南阳伟观也。”从此以后,在南阳开创了每年三月某日,由中央高官代表明朝皇帝到南阳卧龙岗武侯祠祭祀诸葛亮的活动。

同年八月二十八日,南阳知府孙哲“以牲醴之典,致告于蜀汉忠武侯诸葛孔明之神”。祭文曰:“惟公三代遗才,伊吕俦匹。心术事功,青天白日。往寓南阳,躬耕自给。养静隆中,长吟抱膝。学几天民,礼乐可述。尊晦随时,屡顾乃出。恢复至计,数语定盟。韬闲八阵,二表忠贞。两朝开济,蹇蹇匪宁。南征北讨,大业垂成。天不祚汉,竟陨营星。壮图短景,遗恨难平。哲也恭膺上命,领牧来斯。瓣香展谒,龙岗之祠。仰瞻遗像,系我遐思。九京莫作,嗟谁与归?溪毛涧草,荐酒陈词。用昭明信,神其鉴之。”[6]由此,在南阳进一步明确了每年八月二十八日,由地方高官到卧龙岗主持秋祭诸葛亮活动。

三、源于南阳的春秋二祭,风行全国,并给后人提供一个缅怀诸葛亮的“法定”日期

《敕赐忠武侯庙规祭文祭品檄文碑》是南阳卧龙岗屈指可数的重要碑刻之一,不仅是明代政府对诸葛亮躬耕成才之地南阳卧龙岗的瞩目和重视,还是对一代名相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道德精神的肯定和赞赏,也是中国形成祭拜诸葛亮例制和传统的历史记录和实物见证,进一步提高了南阳武侯祠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自此以后,招致更多的明朝贤达、封疆大吏、文人学士纷纷登堂膜拜,颂孔明之功德,慕卧龙之高风,书诗赋之雅辞,集翰墨之硕丰,给南阳卧龙岗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明代名臣、民族英雄于谦任河南巡抚视察南阳而作《过南阳挽孔明》诗云:“三面英雄正角持,孤臣生死系安危。大星不向营前坠,混一寰区未可知。”对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无限伤感和悲叹。如今,南阳武侯祠内大拜殿墙壁和其左右碑廊镶嵌有明代修葺、歌咏碑五十余通,主要有吏部尚书王直所撰《重修诸葛武侯祠记》、兵部尚书杨士奇所撰《鼎建诸葛孔明祠碑记》、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所撰《重修诸葛武侯祠堂记》、吏部尚书裴应章所撰《卧龙岗谒武侯庙》、礼部尚书李维桢所撰《程南阳陈泌阳置酒诸葛祠遇雨》等,名家荟萃,璀璨夺目,风格各异,各有千秋,反映元明以来南阳武侯祠维修经过及祭祀诸葛亮之隆盛。

《敕赐忠武侯庙规祭文祭品檄文碑》颁布之后,形成了南阳地方独具特色的诸葛亮祭祀文化。官祭在元、明时期已成定例,清代以至民国时期,南阳地方官府除依祭日祭祀外,新任官吏必往致祭,以示“效法”武侯之秉忠操节,勤俭廉洁。长期以来,随着民间神社祭祀活动的兴起,每年春秋祭日逐步在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形成香火盛会,并相沿成习,明清两代极盛一时。如今,为传承和弘扬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延续纪念诸葛亮例制,南阳市已经连续12年举办诸葛亮文化旅游节活动,成为推介和展示厚重文化南阳的重要窗口,并成为宣传卧龙岗武侯祠及诸葛亮文化的有效平台,受到海内外的广泛关注。

[1]王建中.我国古代祭“亮”活动概说[C]//南阳市博物馆建馆五十周年纪念集·论文集 春华秋实.西安:三秦出版社, 2009.

[2]王瑞功,主编.诸葛亮研究集成:下[M].济南:齐鲁出版社,1997.

[3]张晓刚,刘承举.对诸葛孔明忌辰祭祀活动形成过程的考察[M]//诸葛亮及其后裔研究.北京:新华出版社,1994.

[4]杨应奎.敕赐忠武侯庙规祭文祭品檄文碑[M]//卧龙岗志.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368-371.

[5]邬景和.祭诸葛武侯文[M]//卧龙岗志.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97.

[6]明孙哲.祭文[M]//卧龙岗志.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 98-99.

[责任编辑:刘太祥]

2016-10-20

李远(1974— ),男,河南省南阳市人,馆员,主要从事诸葛亮文化研究。

K248

A

1002-6320(2017)01-0038-02

猜你喜欢

祭文武侯祠南阳
过武侯祠
武侯祠
苏轼所写墓志铭与祭文里的人生观
一朵盛开在大美南阳的爱心之花
古代祭文初窥
南阳人大“四有”监督的实践与探索
城市热门景区周边居民社会心理承载力研究
谒成都武侯祠
康熙帝谕葬靖海侯施琅将军祭文再现福建
《南阳解放纪念碑》失误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