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七届“我的读书故事”征文点评

2017-01-28刘向东

陶山 2017年3期
关键词:李浩瓦尔登湖获奖作品

◎刘向东

第七届“我的读书故事”征文点评

◎刘向东

受本届“我的读书故事征文”评委会的委托,由我来对部分获奖作品进行简要梳理、评点,并趁便结合参赛情况及书籍与读书谈一些感受。

“我的读书故事征文”已经成功举办了6届,作为见证者,我看见参赛人数一届比一届多,稿件质量一届比一届好,从来稿中可以明显看出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在不断扩大、加深。举一个例子来说,在前两届的参赛作品中,有不少来稿是从小时候读小人书写起的,让人感觉阅读面和写法有很多雷同。这两年来,常常有参赛稿件让我们眼前一亮,阅读的层次令人惊喜,读书故事的美妙也令人心动。这说明举国上下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确实见效,也表明“我的读书故事征文”活动已经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和品牌效应。

今年的获奖作品,几乎每一篇都与众不同,都可圈可点,值得一说。但由于时间关系,我只抽出6篇,点到为止。获得特别奖的李春雷和李浩,他们是杰出的报告文学作家和小说家,都是鲁迅文学奖的获得者,可谓大手笔。春雷的《感谢温其九》,别出心裁,视角独特,把握有度,通过阅读与思索,借助一个反面角色,传导出正能量。这样的文章看似平易,要想驾驭,难度系数高,它是不断解放思想的结果,也是作家认知能力、表达能力与结构能力的集中体现。

李浩的《阅读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是令人会心的阅读心得,是深度阅读之后的深度阐释。那么,究竟阅读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李浩给出6个方面的答案:1、阅读,将给予我们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它不是黄金屋,而是一种独立的有虚拟感的存在,携带于身体和心灵的内部(用老话说,这个说法近似灵魂的房子吧);2、阅读,是因为孤独。通过阅读,可以让我们感觉到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和我们心心相印的人,有一些肯于和我们对话交流的人,有一盏在黑暗中发光的灯。更为本质的是,让我们在感受孤独的同时享受它;3、阅读,可以让我们过上多重的生活,让我们体验也许此生永远都不可能有的“阅历”;4、在阅读中,让我成为了他们;5、在阅读中,让我们获得知识和智慧,给我们一种智力博弈的快感;6、对一个写作者来说,阅读可以充分地感受和体味文学的美妙……这是李浩掏心窝子的经验之谈。李浩借别人的话说,天堂,就是一座图书馆的样子,而透过他的文字,我看到的是,他的书为他搭建了一个天堂。在李浩3100字的《阅读能给我们带来什么》一文中,稍加留心,会发现其中隐藏着一个作者念念不忘的作家地图,我粗略统计一下,他们是:卡尔维诺、托尔斯泰、莎士比亚、略萨、博尔赫斯、麦尔维尔、福楼拜、鲁尔福、谢林、康德、黑格尔、尼采、罗素、哈维尔、哈耶克、昆德拉、卡夫卡、张若虚、李煜……就我对李浩阅读的大体了解,这不过是顺手提及一些作家,不过是李浩阅读的一个零头儿。不谋而合的是,在另两篇获奖作品中,也都隐藏着作者喜欢的作家地图。叶子在《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中》中不经意间提到的了杨绛等16位作家……而王建旗在《什么样的书值得认真去读》一文中提到的了和尔森、舒婷、北岛、爱伦堡、帕斯捷尔纳克、卡希尔、柏林、哈维尔、顾准、李慎之、朱学勤等18位作家,他还一笔带过一个三联版的社科翻译丛书,我买过一些,没有买全,也有好几十部……我不厌其烦地列出他们的作家地图,其实不光是想说明他们的博学,他们阅读的广度和深度,我是想说,这样的地图真的非常重要,这是通过成千上万阅读精挑细捡出来的,是心血的结晶,同时也是见识,构成阅读者的文化背景,精神底色,影响着他们的创作甚至整个人生的走向。我想特别强调,诗人王建旗的《什么样的书值得认真去读》一文是不可多得的,那是像他和我这个年龄的整整一代人尤其是诗人的精神家底儿,一代人的阅读和心路历程,顺应着中国改革开放这一重大历史时期的精神脉络。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和表达者,他所指出的这些书的重要性,怎么说都不为过,对于我们来说,不光值得认真读,还值得不断重读。

另一篇获奖作品,是年近80岁高龄的董天恩先生的《读书,写书,编书》,朴素,真挚,娓娓道来,却字字心血,令我读过之后,没齿不忘。董先生写到他受托编著《冷水浴》一书,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积累经验,亲历亲躬,数九寒天,还拿着温度计、体温表、听诊器下到河里,体验各种冷水对身体的刺激究竟有多大,看脉搏、呼吸、体温、心脏、肺腑有什么变化……这堪称用心读书、用命写书的典范,在此我想对老人家致以崇高的敬意。

还有几篇获奖作品,是专门精读某一部书的故事,用心之苦,开掘之深,令人信服。拿张祖华的《瓦尔登湖与我的生活》来说,特别出彩,其中一个段落是这样的:

最初拿到徐迟翻译的《瓦尔登湖》,有一个月完全没有读进去。只觉文字晦涩、枯燥。于是扔在一边。几个月后又读,仍读不进去。又放下。但总觉不妥。既是世界名著,肯定有不同凡响的地方。于是硬下决心,专门腾出时间来啃《瓦尔登湖》。白日里啃,夜里啃,终于从看似枯燥的文字里触摸到了梭罗流光溢彩的灵魂。这样一用劲,就再也离不开……即使不翻,单是想想,心里就会得到一种美好的暗示,在一个喧嚣非常的世界里,我应如何使内心安静,我应如何活着。

还有一个段落是这样:我在原著上圈点勾画,将一本新书变成红海洋。不经意中写出四五万字的读书笔记。读完徐迟的译本,又连续读了三四种别的译本,仍然很不满足,总觉得中国翻译家们的翻译有所隐藏。于是突然下大决心将丢了几十年的英语重新拣起来……待英语恢复到一定程度,就在网上购买《瓦尔登湖》英文原版,然后借助英语词典,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译。译不通时就请教英语老师,在网上请教翻译名家。

最后作者写道:我自然是幸运的,于千万大师中遇到一位伟大的人。他的《瓦尔登湖》给我开了一扇窗,将我引入明媚的天地。从此知道一个人应该如何触摸到生活的本质,应如何清醒地诗意地活着。

头一个段落,在我看来太真实了,我本人就是那样,初读《瓦尔登湖》,感受和张祖华是一样的,但我羞于说出。第二个段落,太感人了。读书读到家了,让人活明白了。借此我想发挥一下,说说读书中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有一句误尽苍生的话,夸奖一个人读书一目十行,那是不对的,应该改为十目一行。一目十行是蜻蜓点水,这是古人骗人的话、夸奖人的话,不是实际读书的方法。读书不能一掠而过,而要全神贯注,这就是“好学”。好学是读书的基本出发点。以好学的精神而认真地读了好多的书,这叫做“博观”。博观就是扩大知识领域的一个过程,也就是多读。好学是读书的基本出发点,博观是扩大知识的基础。但最终要实现达观,把自己摆进去,如果只是好学博观,那你只是个知识篓子,是一个走动的书橱。在戏剧界有一种叫做“戏包袱”的人,什么戏都知道,但是什么戏都唱不好。

好了,针对获奖作品我就说这么多,点到为止,接下来我用一点时间说说书和读书重要性。

现在,许多国家都把全民阅读上升到国家战略来考虑,美国克林顿时期就提出一个计划,让美国每人每年读50本书。现在我们国家把读书摆在了国家的发展和战略高度,这是尊重知识、建设学习型社会、实现科学发展的需要。联合国有一个统计,读书最多的是以色列人,平均每人一年读65本,居全世界之首。以色列这个国家资源不太丰富,国度又小,靠什么生存和发展?主要是靠知识的支撑,靠人民的智慧。我们就差太多了,去年的统计是全国平均每人每年读书还不到5本,比前年又少了一些,不如人家一个零头儿。

书是什么?书是印刷出来的人类,书的丰富性,就是人的丰富性,社会的丰富性。它甚至可以被解读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的文明程度。想象一下,若没有书籍,我们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没有书,一个民族就没有文明传承。玛雅人在这一点上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在公元前四世纪就确立了书写的数字体系,通过零及小数的使用使得复杂的运算成为可能。在他们的一些古迹上,标记的年代可以上溯到公元前100000年。他们发展了天文学,通过对日球、月球、金星三个天体运动的观察,让他们使用的历法的年误差值离实际只有几分钟。此外,他们还创造了象形文字书写体系,使得他们能够在无花果木制成的纸上书写,按照古代中国书籍的样子折起来——他们在里面记录了历史、天文学知识、复杂的礼仪以及他们最关切的时间的流逝。

这样的事实证明,书写文化一直是存在的,可惜的是,在没有发明印刷术之前,拥有一本书是少数人的特权。大部分人,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东方,都与书写的文化相隔,没有办法与之接触。在这样的情况下,知识不是用来交流的,也不是用来谋求民众的进步,而是制造鸿沟,让有特权的人更加有特权。

因此我觉得根本就无法想象一个没有书籍或者是有书不读的世界。诚然,现在存在其他传播知识的手段,通过网络、手机。但我想它难以完全取代古登堡的发明。书是与人类文化息息相关的事物,不仅与他的思维方式相关而且与他双手的形状相关——是一种工具,可以与其他不可或缺的工具相提并论。书籍具体有形的特性,本身就是创造性天才的标志,是一代代流传下来的薪火的标志。

至于读书的重要性,只有过来人才明白。我们必须读书是有前提的,假如有上帝,那他在造人的时候,或许由于疏忽,或许是做了一个特别的设计,他让许多东西遗传下来,唯独知识不能遗传,因此我们只能通过阅读来获取知识,没人能够绕过去。

前面提到李浩的《阅读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其实已经很好地回答了读书的重要性这个问题,他的写作本身也回答了这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没有阅读就没有写作。持久的阅读并在阅读方面具有天赋,这是诗人、作家最本质的特征之一。换句话说,从生命的肖像学的意义上讲,拥有阅读的天赋,有时比拥有创造的才能更本质。在大多数情形中,我们满足于浏览,而忘记了激活我们自身所可能具有的潜在的阅读天赋。比如我写诗,我知道什么是灵感,但我不太相信灵感,

猜你喜欢

李浩瓦尔登湖获奖作品
The hermit thoughts in Walden《瓦尔登湖》中的隐士情怀
《瓦尔登湖》中的隐士情怀
师生共读《瓦尔登湖》
师生共读《瓦尔登湖》
2018年书画临摹获奖作品选登
2018年荷赛奖获奖作品精选
李浩:总有那么一股劲儿——走进空军某试验训练基地无人机飞行员李浩
获奖作品选登
杨班侯大功架四十二式太极拳(四)
“7匹狼”征联大赛获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