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王形象在敦煌舞蹈中的运用
2017-01-28张婷
张 婷
(沈阳音乐学院舞蹈学院,辽宁 沈阳 110818)
天王形象在敦煌舞蹈中的运用
张 婷
(沈阳音乐学院舞蹈学院,辽宁 沈阳 110818)
目前,敦煌舞蹈的发展沿着历史的长河缓缓而行,其中,女性形象活跃在敦煌舞蹈的舞台之上,许多舞蹈工作者在研究、挖掘、整理上对敦煌舞蹈男性舞蹈形象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努力,但敦煌舞蹈总体却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失衡的情况。本文根据敦煌壁画中天王形象的来源、发展、舞姿等方面进行阐述、分析、总结。对男性舞蹈形象在舞蹈中的运用方面试探性地进行研究并发表见解,笔者相信,敦煌舞蹈中男性与女性舞蹈形象相对平行的发展,作为中国古典舞的新生流派,可以使得敦煌舞蹈更加良性的发展。
敦煌舞蹈;天王形象
一、天王形象的概述
(一)天王舞蹈形象的由来
天王,作为敦煌壁画中的比较经典的形象,作为伎乐天形象,充当着护法神的作用。早期的天王艺术形象在印度古神话中出现,随着历史变迁,后来在其发展过程中被佛教所沿用。随着佛教不断流传,天王的艺术形象随着朝代更迭进行不断的发展从而进行了改变,外貌形态上,接近中国古代文化中传统武将的形象,身穿铠甲并且手持武器。
(二)天王形象的区分
在佛教中,天王、金刚、力士等充当着护法神的角色,但是他们的外在特征是不尽相同的,不同时期又各具有各自的特点,这些特点体现在塑造其形象内涵的同时,也体现在展现出来的形象上面。隋朝时期,根据资料记载,天王一般为身材健硕,下肢挺拔有力,脚下踏着恶鬼,这种形象体现着天王人体比例的不协调及缺乏内在的力量。隋唐时期,天王像为两身佛护法,一种是有着浓郁中原武将风格的汉像,一种是受到西域文化影响较深的胡像,与隋朝不同,唐代的所有天王像大多都是精神饱满、身材魁梧的武将形象。
二、天王形象在敦煌壁画中的艺术形态
(一)天王形象在敦煌壁画中的手部形态与道具
天王形象的流传、发展随着时代进行不同的演变,在唐代天王的形象最为普遍。但手型相对单调,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类为空拳、一类是持法器的手型。其中最具代表的是盛唐时期的莫高窟两尊彩塑天王的空拳手型,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两身天王都是一手握拳一手掐腰,重心落在脚踏恶鬼的两腿之间。
手持法器的天王在敦煌莫高窟也较为普遍,早在西魏时期莫高窟中,有四具天王,他们神情凝重,手持法器。中唐时期敦煌为吐蕃统治时期,莫高窟中的天王形象服饰造型、手型等则发生了变化,两手执不同法器。五代时期莫高窟中的天王手持琵琶,头上著有火焰,服饰非常华丽,这些画像与其他朝代天王像的区别就是坐着弹奏琵琶,虽然天王形象在各朝代形象不尽相同,但这都体现着古代艺术工匠较高的艺术造诣。
(二)天王形象在敦煌壁画中的身体形态
天王作为护法神,地位却高于与金刚、力士、药叉。因为天王的地位致使在敦煌壁画中的天王形象不管持法器还是乐器,大都是站着的,或一手握拳一手叉腰,或手持法器,脚踏恶鬼,威风凛凛。在其造型上,天王造型以推胯、移肋、转头这些棱角分明的“错身”曲线。其下身,或一肢屈膝一肢直立脚踩厉鬼,抑或是下肢直立。
三、天王形象在男子性格组合中的运用
(一)敦煌男性乐舞形象的外在特征与风格
西北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孙汉明老师出版的敦煌舞教程里对初期敦煌舞发展中的男性形象的外在艺术形态、形象的风格特征做了明确的阐释:
1.歪头,出跨移肋,双腿外开。曲线特征明显,线条具有男子的硬朗造型,动作铿锵有力。呈现出曲、刚、韧相结合的舞姿形态的特点。
2.手势手型形式多样,手臂舞姿形态多呈现“棱角鲜明”的特征。
3.全裸或上身赤裸、正气阳刚、铿锵有力、朴实稳重、刚毅。
4.节奏鲜明,利落。
5.一般道具的使用上,用绸带、腰鼓、长袖而舞。
(二)天王舞蹈形象的特点
天王作为古代护法神,在敦煌壁画中,相对金刚、力士在外在动势上面有类同之处,都具有推胯、移肋、转头线条较刚硬的舞蹈动作特点。在舞蹈形象塑造中,天王也有其自己的独特性,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天王脚踏恶鬼,而其他护法神脚下则无,所以在研究、分析、塑造不同舞蹈形象的时候不应把这几种护法神的艺术形象混为一谈。这几种护法神头上的动作可以通过壁画看出:都是拧头,四十五度角或九十度角。眼神也大多在转头的基础上怒视前方。因此只有发现护法神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性,找到其在佛教中的作用和功能,依托佛经故事并且和中国道教文化中天王形象和寓意相结合,进行天王形象的动作的分析、研究、挖掘、艺术编创才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四、结语
敦煌舞是许多艺术工作者追寻古迹,壁画、挖掘历史文化遗产并依据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创立在20世纪末期的一个古典舞新兴流派。随着大型舞剧《丝路花雨》的问世,敦煌流派的研究成果发展迅速。但敦煌舞蹈总体而言出现了“一头重,一头轻”的局面,本篇文章旨在对敦煌舞蹈中男性形象的阐述、分析,为敦煌舞蹈更好的发展提供微薄助力。■
[1] 高金荣.敦煌舞教程[H].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
[2] 郑汝中.敦煌壁画乐舞研究[H].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
[3] 段文杰.敦煌石窟艺术研究[H].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
[4] 孙汉明.敦煌舞男班教程[H].北京:民族出版社,2014.